制约夏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及增产技术

2019-07-08 05:17郝红涛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玉米品种

郝红涛

玉米是柘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玉米及其加工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和加工业等领域。因此大力发展优质、高产、多抗玉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拉大玉米产业链条,成为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夏玉米高产创建等活动,整建制推进全县夏玉米生产。推广组装配套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总结探索出了制约玉米增产的诸多因素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键改进措施。

一、 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多、乱、杂

随着国家管理政策的变动,种子市场由过去的国家专营变成了开放经营,许多素质低下、唯利是图的商人加入了农作物种子经营大潮。由于管理部门精力有限,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当前种子更新换代较快,市场纷繁复杂,品牌林立,一些无良经销商认为有机可乘,一个品种多种包装、同一品种不同名称、夸大增产效果、未审定品种下乡串卖等多种现象并存,让许多农民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2.缺乏高抗稳产品种

由于缺乏科研人才,资金投入较少,科技研发滞后,技术装备差,真正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的玉米新品种少之又少,这是制约玉米增产的遗传基础和内在因素。加之從科研到农田,存在一定的棚架,更使优质品种的推广受到一定阻碍。

3.良种良法不配套

当前生产中,由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家中多是老弱病残,生产管理粗放,基本靠天收成。造成了品种布局不合理、种植方式不规范、种植密度偏低、水肥管理不科学、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玉米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

4.重产量、轻品质

玉米是传统农作物,大多数农民对玉米的认识停留在过去的认知上,只重视玉米产量,却忽视玉米品质。加上技术部门宣传力度不够,不同品质的玉米混收混储现象普遍,商品质量一致性较差,不能实现优质优价。

5.土壤理化性状差,耕作技术落后

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多数农户耕地机械功率小,前茬作物耕层浅,常年不施用农家肥,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容重高,团粒结构被破坏,从而使玉米根系分布浅,生长空间小,渗水蓄水能力差,易旱易涝,田间供肥能力弱,养分不平衡,玉米生长不健壮,抗性差。

6.播种质量差,缺苗严重

由于机械收麦,残留的高麦茬和秸秆影响机械播种,造成缺苗断垄,加上机械重力作用,影响玉米种植密度、深度和出苗整齐度。

7.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

传统上的精耕细作正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铁茬播种、化学除草、肥料撒施、重化肥轻有机肥等行为。

8.自然灾害频繁,稳产性差

病虫害、旱涝灾害、阴雨寡照、花期阴雨、风雹等自然灾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如1986年干旱造成河南玉米减产31%,2003年花期阴雨减产37%,2006年青枯病和2009年风雹灾害均造成大面积倒伏。从历史和今后长期发展看,自然灾害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9.收获偏早

玉米是喜光喜温作物,人为减少生长时间只能减少产量。然而大部分农民习惯在玉米苞叶变黄时开始收获。事实上距离玉米正常成熟还有7-10天时间,这会造成减产10%以上。

二、玉米增产关键技术

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这是实现玉米增产的战略举措。具体是:推广大功率农机具,加深土壤耕层,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团粒结构,增加通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重施有机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

2.选用高产耐密品种

大力推广“一密四改”技术,在改土培肥的基础上,重点推广耐密竖叶型品种,如浚单20、郑单958、浚单29、登海605、伟科702、先玉335等。

3.抢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降低麦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收割机要配备麦秆切碎和抛撒装置。收麦后及早铁茬播种,做到收一块种一块。我县力争6月15日前播种完毕。墒差时播后及时浇蒙头水,造墒划锄,争取一播全苗。

4.科学施肥

科学的施肥方法是分两次追肥。第一次在播后25天(小喇叭口期),每亩追施玉米专用肥35-40公斤;第二次在播后45天(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化肥施用时一要深施,二要下移。杜绝采用“一炮轰”和肥料撒施等方式施肥。

5.科学灌溉

重点抓好播种水和灌浆水。播种水使玉米出苗快、匀、齐、壮,是丰产基础;灌浆水是玉米需水第二个关键时期,占总量的24%-28%,此期缺水会使籽粒缺位,灌浆不满,造成减产。

6.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后出苗前及时喷施乙阿合剂或二甲氟乐灵+都尔乳油等除草剂,抑制杂草出生;苗期喷施甲基异柳磷、辛硫磷或氯氰菊酯,杀死棉铃虫、粘虫、蓟马;预防粗缩病用吡虫啉+病毒A喷洒幼苗和四周杂草,杀死传毒媒介;防治玉米螟可在小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丢心。

7.推广玉米晚收技术

推广两晚技术,即小麦晚播、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当玉米包叶发黄后再推迟10天左右时间,籽粒干硬、乳线消失后再收获,这是一项不增加投资的技术,能增产10%以上。

8.推广双品种间作技术

不同抗性品种进行间作种植,起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抗性水平的作用,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可以采用的模式有:郑单958、浚单20组合,郑单958、鲁单981组合等。

猜你喜欢
玉米品种
品种选育彩版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我的玉米送给你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
七穗玉米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
品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