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琦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不容忽视的“重头戏”和“基础项”。在高考体制大变革的今天,“得阅读者得语文”的教育现象越发地凸显出来。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成为一项受高度重视并备受关注的时新课题,并已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在教育体制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紧要关头,教师只有瞄准“传统与时代”这一有机结合点,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才能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一、赋予“单篇阅读”模式时新元素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以“精、深、透”为根本,承袭了“以单篇为主”的教学活动模式。“单篇阅读”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这个传统坚决不能丢失。教师要再接再厉、扬长避短,积极有效地赋予时新元素,使之全面服务于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活动。
如《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创作此文的根本目的,是在揭露当时社会黑暗、赞扬刘和珍等热血青年爱國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唤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课文教学结束后,笔者以“现代青年应如何传承刘和珍精神”为主题,让学生在联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阅读学习体会。“读写互动”切实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
二、“群文阅读”模式实行面上推广
以教材作品为引领,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开展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最近两三年内悄然兴起于校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不但有利于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涵,而且有利于增加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厚度,在顺应“大语文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素养。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藤野先生》《药》《孔乙己》《祝福》《狂人日记》等引入课堂教学的活动环节之中,以此引导学生以“同一作者”为中心,积极开展“群文阅读”学习活动,从而让他们在类比阅读中切实体悟令人景仰的“鲁迅笔法”和“鲁迅精神”。
三、深入开展“生活阅读”模式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在着重强调“语文与生活”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然而时至今日,语文课程的“生活化阅读”依然停留在不尽人意的“浅表层”上。只有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元素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从根本上为教学相长注入活力元素。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大观园俨然一个社会缩影,人物很多、关系复杂且个性鲜明。如果让“芸芸众美”生活在今天这个社会又是一番如何景色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以此让学生开展思考、讨论与交流。有人说,贾宝玉就是“拼爹”式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不求上进且毫无担当;林黛玉虽然才貌双全却缺乏生存意识;薛宝钗是“白富美”;王熙凤算是“成功女性”……由此可见,生活化阅读富含个性化特质。
四、合理应用“科技阅读”模式
任何科技产品都具有“双刃剑”的功能和属性,多媒体教育技术同样也不例外。曾几何时,
人们对多媒体教学“顶礼膜拜”,以至于出现“多媒体=高效教学”的极端化现象。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多媒体教学出现了严重的“骤然降温”,直接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患上了“电力不足”的“虚脱症”。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那众多的各色形象、复杂的相互关系、频繁的人物活动,还有那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等,既不是教学语言能够描绘出来的,也不是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就能感悟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平台,适当演绎《红楼梦》影视中的相关片段,为学生提供一场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让他们在“视文互动”中进行阅读与感悟。这种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能够攫取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化“科技红利”。
五、不断拓展“体验阅读”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阅读就是阅读者与文学作品、创作者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心灵沟通的一种体验性实践活动。只有经过阅读者自身的体验所得,才是最原始、最可信、最实在的“第一手资料”。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体验式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手、口、脑”协调互动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从知行统一中赢得实实在在的“真知灼见”。
比如《项链》是莫泊桑笔下的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过度爱慕虚荣,因一场舞会丢失借来的项链而付出十年代价的悲惨故事,以此深刻揭露并有力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在一场阅读辩论活动中,有学生本着客观公正的精神,提出了玛蒂尔德“善良守信”的个性化认知。这难道不值得予以珍视和保护吗?
综上所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善于使多元化阅读形式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努力实现语文阅读的深广推进和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