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辉战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相关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诱发因素、自我血糖监测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血糖的防控手段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实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宣教以及疾病护理依从性能力进行评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实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98.25%高于对照组的80.7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护理、用药、运动等依从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水平,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小组;糖尿病;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4(b)-0119-03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不规律以及社会工作压力大等多种 饮食的影响下导致糖尿病疾病的发生率呈递增模式,通过临床数据可发现,此疾病有趋向年轻化的形式。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机体胰岛素分泌异常使血糖指标升高,若不及时开展治疗,将血糖指标稳控在标准范围值内,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对机体各个器官产生损伤,还会导致眼底出血、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这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更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临床中,对此类患者治疗方案多采用药物干预,调整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从而调整药物剂量。但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性认知不足,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从而导致血糖指标忽高忽低,这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一定阻碍。为提高此类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其开展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1]。该院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优化护理流程,配備完善的资源,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达到稳控其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的目的。因此,该文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院糖尿病患者开展服务中成立专业糖尿病护理小组,观察其临床护理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1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7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8.64±1.44)岁。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6例,年龄3 7~82岁,平均年龄(68.70±1.4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糖尿病;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剔除标准:①机体出现严重并发症;②中途退出者;③不接受护理服务;④恶性肿瘤;⑤精神系统疾病;⑥语言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病程以及疾病严重情况对其开展相对应的饮食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和家属宣教,让其认知到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遵医嘱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观察组: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相关护理服务:首先,成立护理小组,先进行培训,对糖尿病疾病的诱发因素、护理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知识完全掌握,最后进行考核,只有考核成绩通过这方可参加此次研究。护理前,护理人员先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机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化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文化水平对其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流程,生活中相关禁忌等方面,告知其合理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稳控血糖的意义。安排专人负责患者的饮食,控制糖分的摄入。指导患者如果自我监测血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中,对其错误的生活方式进行纠正,辅助其适当的运动,促进机体微循环,增强抵抗能力。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若有寡言、焦虑、烦躁等情绪的患者对其实施心理疏通,降低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护理服务,保持平常心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为患者就建立健康档案[2],将其治疗情况、用药类型、检测指标情况等方面做好记录,这样有助于日后患者出院开展随访工作。同时,随访时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具体情况一并记录,对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正面回答,适当做好督促工作,保证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值内。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患者对糖尿病诱发因素、血糖监测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防控手段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评比。并对两组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宣教以及疾病护理依从性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护理依从性越理想。同时,对患者和家属方法本院自制调查表,对此次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意分为3个维度,非常满意、中立与不满意。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对照组:糖尿病诱发因素(80.23±3.45)分、血糖监测方法(81.35±2.45)分、治疗方法(83.54±3.24)分以及防控手段(85.72±1.32)分;观察组:糖尿病诱发因素(93.52±5.23)分、血糖监测方法(95.76±3.05)分、治疗方法(96.72±3.78)分以及防控手段(98.11±5.43)分;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诱发因素、自我血糖监测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血糖的防控手段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实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评比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对照组:饮食依从性(79.52±3.20)分,运动依从性(80.99±3.34)分,用药依从性(81.52±3.26)分,宣教依从性(82.61±4.52)分,疾病护理依从性(82.31±4.51)分;观察组:饮食依从性(92.55±3.22)分,运动依从性(93.67±4.52)分,用药依从性(95.78±5.78)分,宣教依从性(96.87±4.57)分,疾病护理依从性(94.66±4.56)分;在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宣教以及疾病护理依从性能力进行评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实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35.09%) ,中立26例(45.61%),不满意率11例(19.30%),总满意率为80.70%;观察组:非常满意26例(45.61%) ,中立30例(52.63),不满意率1例(1.75%),总满意率为98.2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98.25%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无法治愈性疾病,只可控制药物治疗稳控血糖,不然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增加对机体损失,更会降低其生活水平。诱发糖尿病因素较为复杂,而不同的发病因素、病程时间长短以及疾病严重性导致患者机体所反应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为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让其感受到人性化关怀,从而满足生理与心理需求,積极配合护理与治疗,纠正错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3]。
糖尿病护理小组成立前,先对其开展相关培训,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与专业水平。根据患者机体实际情况制动护理方案,对患者安排科学饮食,辅助其适当的运动,让患者认知到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规律,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护理小组模式,可在常规护理模式上进行完善, 持续性提升护理服务,即可患者感受到护理专业性,也促进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性与服务态度,以更优质的服务接待患者从而获得其高度认可与满意[4]。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要求也有所提高,持续性完善护理服务对临床服务和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此次研究中得知: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的患者对糖尿病诱发因素、自我血糖监测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血糖的防控手段掌握程度优于开展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的患者;通过饮食、运动、用药、宣教以及疾病护理依从性能力进行评估,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优于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的护理满意率98.25%高于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80.70%,相比较,差距大。这更加说明了: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优势性,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预防能力,及时纠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积极配合医师控制血糖,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有效被落实,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水平。科学、正确的健康教育,可让患者对疾病危害性有一定认知,让家属做好监督工作,从而将血糖稳控在标准范围值以内[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护理、用药、运动等依从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水平,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志华,吴清秀,吴素梅.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1):81-82.
[2] 刘要红,吴秋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 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7,38(7):1378-1379.
[3] 白达古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 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9):1144-1146.
[4] 王海云,仲菊维,崔 岩,等.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 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227.
[5] 曹玉梅.糖尿病护理小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235-236.
(收稿日期: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