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润花,郝晓丽
(山西省汾阳市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03220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长期静脉输液、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等患者[1]。随着科技的发展,穿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传统穿刺到塞丁格穿刺,再到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虽显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但无论何种穿刺方式,PICC导管头端总有未达最佳位置的情况,需要多次调整导管位置,给患者带来压力及不便。本研究采用一站式PICC置管(即在DSA监控下,超声引导加塞丁格穿刺置管),旨在提高PICC置管成功的导管头端达到最佳位置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9月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60例,按照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16~83岁,平均41.6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中专至本科60例;食管癌16例,肺癌28例,胃癌17例,乳腺癌9例,卵巢癌10例;置管静脉选择:75例选择贵要静脉,2例选择肱静脉,3例选择肘正中静脉。观察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19~76岁,平均44.5岁;文化程度:小学23例,中专至本科57例;食管癌14例,肺癌30例,胃癌15例,乳腺癌12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3例;置管静脉选择:75例选择贵要静脉,5例选择肱静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及置管静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置管完毕均拍摄X线片;意识清楚,自愿接受留置PICC导管,并能正常交流者。
1.3 排除标准 在床旁拍摄X线片确定PICC导管位置的患者;意识不清楚无法交流者;依从性差者。
1.4 应用材料 三向瓣膜式单腔PICC导管(美国巴德公司),规格4 Fr,长度60 cm;B超仪(L741,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SA血管照影机(MH-200,日本岛津)。
两组患者均由具有PICC置管资质的同一操作者进行置管,均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置管的目的、操作过程、费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1 对照组 采用超声引导加塞丁格穿刺进行置管,即将选好的血管影像固定在超声屏幕的中央,左手固定好探头,右手取穿刺针,操作者边看超声显示边进行穿刺,当超声显示器上出现一白色亮点,血液从针尾处流出,表明穿刺针已进入血管,然后固定穿刺针保持不动,缓慢移开探头,接着送入导丝,通过插管鞘,按照体表预留置的长度送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拍摄X线片,PICC导管头端未达最佳位置者重新调整。
2.2 观察组 在DSA监控下,超声引导加塞丁格穿刺进行置管,即患者平卧于DSA造影机上,穿刺置管方法同对照组,但整个送管过程均在DSA监控下完成。置管成功后拍摄X线片,PICC导管头端未达最佳位置者重新调整。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后的PICC导管头端的位置情况,PICC导管头端进入上腔静脉中下1/3(第2~3肋间隙)为最佳位置。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PICC导管头端位置比较(例)
PICC置管成功后,导管尖端位置分为最佳位置和尖端位置异常,PICC导管异位又分为导管走行异常和导管尖端位置异常[2],而PICC导管异位是引发各种导管相关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静脉炎、堵管、血栓、心律失常等[3]。自从B超引导加塞丁格穿刺技术的问世,导管走行于颈内静脉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走行于腋静脉、胸前支静脉及位点异常是B超不能攻克的难题。文献报道,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遇到心电图有异常P波的患者仍有所受限[4]。因此,探讨一种既可以避免导管发生走行异常及头端位置异常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显示一站式PICC置管,就能达到上述要求。
按照PICC置管要求,头端到达上腔静脉中下1/3为最佳位置,调查数据显示,在PICC导管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头端异位的情况为6.68%~24.6%,从而缩短导管使用寿命,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因为1%的异位,对患者来说就是100%的错误。导管头端置入过浅,由于锁骨下静脉及上腔静脉中上部的血流量较小,血流速度缓慢,不能短时间内稀释化疗药物等,从而导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置入过深,甚至进入右心房,会出现一系列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反应[6]。置管成功后,拍X线片定位,发现PICC导管异位尤其是走行异位,常需要多次调整导管,患者需往返病房与放射科之间,在增加压力及不便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局部出血及感染的风险。而采用一站式置管成功后,导管头端100%达到最佳位置,故无须拍摄X线片,可用手机采集图像保留即可,在DSA监控下进行PICC置管,可直观、动态观察PICC导管的位置,简单易行。其次,在DSA监控下穿刺置管,环境更无菌,更安全,穿刺者更能专心置管。文献报道在DSA监控下进行难置性PICC置管,结果也表明提高了置管成功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PICC导管头端最佳位置47例,占比59%,而观察组达100%(P<0.05),表明一站式PICC置管的优势。
综上所述,一站式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高效、精准的置管流程,无须拍摄X线片定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