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阿里巴巴与阿里影业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将增持阿里影业股权,从之前49%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0.92%。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将对阿里影业构成实质控制,并且在阿里影業董事会中拥有大多数席位。其中,樊路远、俞永福和邵晓峰等阿里巴巴合伙人都出现在阿里影业董事会成员名单中。根据协议,阿里影业向阿里巴巴发行10亿股新股,每股1.25港元,通过此次股票发行共筹集12.5亿港元。受此消息激励,阿里影业早盘大涨,涨幅一度接近9%,最高报1.34港元,创2018年以来新高。
针对阿里巴巴对阿里影业股权增持这一举动,有人把它当成影视行业回暖的征兆。但是,事实真能如此吗?阿里巴巴在此时增股,很大原因是阿里巴巴在战略上的整体调整和布局,对于影视行业的发展并不会改变什么,行业寒冬依然持续,而等到春天到来时,阿里影业服务的电影或许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提起“人造食品”四个字,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会是什么?“人造鸡蛋”以及“人造辣条”等,反正就是不能吃的“假”食品,带来的也往往都是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那现在用“人造食品”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十分别扭?目前“人造食品”其实已经有了新的界定,之前想到的那些“人造食品”都是属于“假·人造食品”,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可以食用的“真·人造食品”,甚至还包括了各种肉类和鸡蛋。对“人造食品”的追溯可以到很早以前,像我们常吃的果冻和蟹肉棒其实都可以算成是“人造食品”,以“人造肉”为例,在最开始是使用植物蛋白模拟肉,主要是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经过“纺织化”处理,将原来的球状蛋白变成肉的纤维状,使食物口感接近肉,被称之为“植物肉”。
近日,锤子科技的一系列变动引起业界关注。据天眼查显示,2018年11月28日,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悄然变更为“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法人和大股东仍是罗永浩。
2018年12月5日,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法人代表发生变更,由罗永浩变更为温洪喜。这家子公司名为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温洪喜同时担任经理一职,罗永浩由董事长变更为执行董事,朱萧木和唐岩等其他9位董事全部退出。
对于此次变更,锤子科技方面表示不予回应,那么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将持续关注。
相同的命运再次降临在郑午(化名)的身上。2018年10月,知名共享单车ofo轰轰烈烈的开城大潮只留下“一地鸡毛”,地级市中坚守到最后的烟台也宣告停摆,ofo当地团队正式解散,只剩下了少许运维人员,作为区域主要负责人之一的郑午也不可避免地丢掉了工作。仅仅在一年多之前,他上一家供职的某共享办公空间也从烟台撤出。兜兜转转,郑午的职业生涯又回到了原点。
郑午过去两年多的经历,正好印证了共享单车从勃兴到半衰的完整轨迹。共享单车如此幸运,在“风口荒”的拐点上适时出现,并且提供了巨头们所需的线下流量入口,投资人们渴望在其身上复刻O2O和网约车的成功经验,用资本迅速催熟一个庞然大物;共享单车又是如此不幸,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背后,内在缺陷和问题,暴露和出现得也同样迅速,而在盈利艰难和资本寒冬的共同预期之下,投资人们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慷慨和慈眉善目。
前不久,福建省福州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禁令登上了全球科技新闻的头条,因为苹果的iPhone可能在中国面临禁售风险。因为此事,苹果公司股价应声下跌2%,而高通股价则上涨了3%。
突如其来的iPhone禁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以后买不到iPhone了吗?对此,笔者向西安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全律师进行咨询,试图从专业的角度为你做出一些解答。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事实是,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批准的两项初步禁令,到底禁了什么?实际上,是iPhone搭载的iOS系统中,有部分技术的确涉及到了专利问题。
调研机构IDC表示,全球手机市场终于出现了反弹的迹象。根据IDC的一份最新的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依旧呈现出颓势,出货量将从2017年的14.7亿部下跌至14.2亿部。但IDC同时也表示,在2019年,由于5G技术风口的到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同比增长2.6%,终止颓势保持平稳状态,并会在2020年至2022年之间回归增长。与全球市场一样,尽管中国市场在2018年将会持续下跌,同比跌幅预计将达8.8%,但IDC预计中国市场将在2019年保持平稳的状态,并在2020年至2022年间回复增长。此外,IDC还认为中国市场在去年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30%,全球智能手机的回暖与这个巨大的市场恢复增长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