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欣晨
摘要:居住区是儿童最常接触的户外环境之一,如何在居住区营造具有激励性的高品质的儿童游戏场地景观应该引起关注。目前,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景观现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南京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现状的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剖析现存的问题主要有3点,尝试提出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4点关键原则,以期倡导全社会多参与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儿童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可供儿童游戏的场地也越来越少。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目前我国居住区环境中的儿童游戏场,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亟待解决。如儿童游戏场的面积和器械设施等虽然在指标上能基本符合国家的设计规范,但实际的使用效率却不高。[1]又如居住区中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以多年不变的思维定势,强迫现在的儿童去接受千篇一律的游戏内容,这样无疑满足不了儿童对自然环境探索的兴趣,不利于儿童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对儿童游戏场地景观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文献查阅,分析儿童游戏场地的现状问题,提出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设计的相关要点,以期为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程度的思考和建议。
1 营造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的意义
1.1 片儿童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高质量的游戲场地景观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由于年龄和安全的限制,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场所。[2]高品质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是儿童亲近自然、社会活动、语言表达、情感释放等的重要空间,将儿童身心发展与自然、社会建立起重要联系。
1.2 对居住区整体活力起到促进作用
高品质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除了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之外,还能为居住区内成人之间的交流与相聚提供条件,促进构建和谐社区,提高居住区整体活力。[3]
2 南京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调查实施情况
2.1 调查方法
基于儿童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对每个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进行全面调查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南京主城区选取了20个居住区,对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在具有较高活动集聚度的区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对儿童的家长、儿童本人进行;另外,对一些儿童,我们采取了询问调查。
2.2 实地调查
在市区走访居住区对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采取公开、隐蔽相结合的方式,对居住区的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进行有意识的直接观察,并进行了图片拍摄和案例记录。通过此方式,获得了关于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景观现状的一些普遍现象和问题,并辅之以图片的解释。调查时间为2017年9~10月份,平常日、休息日各占调查时间的1/2。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主要分为3种:住宅组团级以下游戏场地,如宅前屋后的游戏场地;住宅组团级儿童游戏场地,如住宅组团的中心地区、小游园等;居住区儿童公园场地。此次调查主要调查前2种场地。调查结果详见表1。
在实地调查中,还主要调查了以下4个方面:
2.2.1 游戏场地设置状况。20个世纪80年代的居住区由于密度较高,大多数儿童没有独立的游戏场地,就更谈不上游戏场地的景观设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建设也逐步被重视,其景观开始多样化。[4]表2是所调查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置情况。
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场地一般都必须有游戏器械的说法,可以看出符合传统意义的儿童游戏场地的比例为55%,其中占比最高的形式为空地十草坪十游戏器械的简单组合,达到35%,拥有水池、沙池的比例较低,分别只占15%、5%。
2.2.2 游戏器械的主要种类和材料。在此次调查的居住区中,统计出7个种类的游戏器械,分别是:摇荡式(以秋千为主)、滑行式(以滑梯为主)、攀爬式(以攀爬架、软绳为主)、组合式(滑梯、攀爬架、软绳等组合而成)、运动式(兵乓球台)、坐骑式(以跷跷板、木马为主)、走跳式(以原木墩、小柱群为主)。各种游戏器械的比例见表3。
大多居住区在建设之初,开发商都会选择购买成品的儿童游戏器械。此次调查的所有居住区都是选用的成品游戏器械。成品一般会使用一些耐用、易清洁、易保养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塑料等,虽然这些成品都能够对儿童安全有一定保障,但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
2.2.3 儿童游戏场地的地面铺装景观。在此次调查的居住区中,儿童游戏场地的地面铺设材料基本是水泥、花岗岩等硬质材质,塑胶只在部分居住区中出现。而且整体铺装景观构形单调,颜色普通,材质单一,不能满足儿童的行为及视角心理需求,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性不能够保证。
2.2.4 儿童游戏场地的植物景观。儿童游戏场地的植物景观总体来说,是居住区景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所调查的居住区中,大部分的儿童游戏场地的植物景观基本缺失,不仅植物长势不好,种类也少,起不到隔离遮挡的效果,更谈不上形成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植物景观了。
2.3 问卷调查
参与本次调查的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81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达88%。问卷的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调查的数据分析要求。作为本调查研究调查对象的这部分儿童,是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定的,包括3~6周岁的学前儿童,7~12岁的学龄儿童。其中,男生与女生比为23:21,基本保证了男女比例的一致性。问卷调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3.1 时间分配。家长都会让孩子外出进行户外游戏,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儿童能保证每周3~4次的户外游戏机会,但是仍有约20%的儿童一周都不能保证有1~2次的游戏机会,如表4。现在普遍认为,过多的学业束缚了儿童的时间,儿童游戏的时间较少。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儿童一般会选择傍晚放学后、晚饭后的时间来进行户外游戏,占到总数的72%,如表5。而大多数儿童会在户外游戏1~2小时,如表6所示,一般选择在居住区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游戏场地、居住区周围的公园游戏。
2.3.2 游戏场地景观现状。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及儿童中,有7%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没有游戏场地及其游戏设施,36%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草坪、丰富的地面铺装,31%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传统的游戏器械……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只有9%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休息座椅等辅助性设施。表7是所调查的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场地特征。
此外,如表8,16%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没有游戏器械;20%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坐骑式游戏器械,主要以跷跷板为主;16%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攀爬式游戏器械,主要以攀爬架为主;15%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滑行式游戏器械,主要以滑梯为主;15%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摇荡式游戏器械,主要以秋千为主;15%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组合式游戏器械,以滑梯、攀爬架组合为主;1%的儿童所居住的小区有其他游戏器械,如悬索桥、弹跳床等。
2.3.3 主观认识。通过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我们发现其中遮荫设施少、休息设施少、绿化不合理、景观缺乏创新性等4项在游戏场地景观设计中受到家长普遍关注,如表9所示。
大多数家长认为色彩、地面铺装、植物、游戏器械是儿童户外游戏场地中比较重要的景观元素,此外,他们还比较关注地形、沙、水等景观元素。如表10所示。
2.4 询问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儿童对自己所在生活环境的观察及他们自己的主观认识。其中一项是让被调查儿童说出家到学校途中印象最深的游戏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儿童印象最深的儿童游戏场地景观位于城市商业街绿地。此外,部分儿童对居住区宅间绿地、居住区中心绿地(广场)的印象也较深。
3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现存问题剖析
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景观虽然在规范上满足要求,但就整体情况而言,其质量等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3.1 空间布局缺乏整体性规划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景观整体性不够,主要体现在游戏场地空间布局分散。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居住区没有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儿童的游戏场地分开设置。儿童在使用为老年人准备的休闲设施(如图1),这容易造成使用者双方的冲突和相互干扰,因为老年人更倾向于安静休闲的活动方式,而儿童则比较偏好热闹的环境。
3.2 儿童游戏器械单一、缺少创新性
大多居住区都是简单地划出一块场地,放置一些简单的游戏器械,即形成所谓的儿童游戏场地。通过调查,儿童游戏器械以攀爬式和坐骑式的器械为主,但是种类极其单一,无非是攀爬架、木马、跷跷板。(如图2)而且这些游戏多是以体能游戏为主,缺少体验性游戏、发现性游戏、冒险性游戏,或者更少的创造性游戏。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来就短,加之这些器械的固定搭配,孩子在其中的游戏兴趣之低微可想而知。
3.3 安全隐患
3.3.1 游戏场地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些居住区的儿童游戏场地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包括游戏器械质量无法保证、游戏场地设施设置不合理等。此外,游戏场地的后期养护问题尤为突出,例如在调查时,我们发现有居住区的戏水池周围没有任何遮挡,水池内也没有水,而儿童就在水池周围玩耍(如图3所示)。
3.3.2 儿童的自发性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居住儿童游戏场地的缺乏和游戏器械的单一,居住区中许多功能模糊的雕塑小品或成人活动设施场地成了儿童聚集的场地。这些雕塑和设施往往尺度过大、过高及表面多棱角,对于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儿童来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 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景观设计原则
4.1 系统性
在进行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设计时,必须结合城市居住区规划结构综合考虑,通过合理分布,使得在住区规划的各个级别,儿童日常户外游戏场地均匀分布。还有,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设计必须与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各级公共绿地相结合,使儿童游戏场地景观与居住环境、自然环境等相互适应、协调,最终形成系统的儿童游戏场地。
4.2 安全性
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设计时,既要注意游戏场地与周围环境的安全,场地尽量选择在远离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区域,限制场地周围人流、车辆的穿过,提高场地的安全性,以利于儿童能够更好的游戏;又要注意游戏场地内游戏项目和游戏器械的安全,所有的螺丝或螺栓不能露在外面,应该适当做保护措施,避免意外伤害(如图4所示)。场地的地面铺装也要选择安全、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材料。当铺设了安全的地面材料后,能够很好地缓冲撞击,保护好儿童的安全[5]。
4.3 多样性
“实体环境的性质能够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刺激性影响。物体的颜色、质地、形状和活动中心的布局可以激励儿童同环境交流,并从中学到很多”(加里·穆尔,1981年)。儿童需要在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中具备多样性的景观元素,需要有多种机会去选择,这就要求在游戏场地的空间布局、游戏设施安排、植物配置、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建筑小品等方面,用不同的景观元素来组合[6]。这样不仅能提高儿童的参与度,促进其智力的开发,也能体现场地的趣味性。
4.4 无障碍可达性原则
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还要有无障碍可达性要求,在一定的服务半径中,保证每一个儿童能够安全到达[7]。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设计时,应首先注意有适宜于儿童的尺度,根据儿童活动的特点来确定景物、器械的比例和尺度[8,9]。同时,应注意为残疾儿童考虑,设计适合他们游戏的空间,方便其出入,并尽可能到达每一个正常儿童能够到达的地方,给予他们应有的游戏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如图4-2所示)[10]。
5 总结
通过对南京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景观现状的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剖析现存的问题主要有3点,分别为空间布局缺乏整体性规划、儿童游戏器械单一缺少创新性,以及游戏场地本身和儿童自发性活动存在安全隐患;随后,总结了儿童游戏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4点关键原则。其中,前期的场地规划保证系统性、景观细部的设计和后期的管理维护保证安全性和多样性、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的无障碍可达性都是设计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与快乐,使儿童的游戏过程也是一道风景。藉此,倡导全社会都能参与到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景观设计中来,为儿童营造一个美好的游戏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路红.在游戏中成长——试论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2005,(4):23-25
[2]徐雷蕾,章俊华.城市居住小区户外游戏场地设计浅析——以沈阳市浑南新区“河畔新城”小区为例[J].中国园林,2005,(9):33-37
[3]姚鑫,杨玲,王龙海,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调查研究——以天津市儿童活动空间为例[J].华中建筑2007,(6):85-88
[4]陈傳荣.对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几点思考——以南京河西地区为例[J].四川建筑,2009,29(5):31-33,36
[5]毛华松,詹燕.关注城市公共场所中的儿童活动空间[J].中国园林,2005,(9):14-17
[6]刘冰颖.浅议城市儿童游戏场地设计元素[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7):18-21
[7]郝建峰.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李峻峰,李娜.基于儿童友好理论的游戏空间设计方法初探[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7,25(6):69-74
[9]董楠楠,陈健斯,蒂芬妮·洛夫.让孩子们更安全地嬉戏——德国户外儿童游戏场安全标准体系[J].中国园林,2016,(8):75-80
[10]沈瑶,木下勇,贺磊.高层居住小区儿童游戏空间发展特征与更新方向[J].人文地理,2015(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