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英
【摘要】初中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美感、人格、情感、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独特作用。当前的初中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是音乐、美术课教学。浅析了初中艺术课中美育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艺术教育 美育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初中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有着很多的影响,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独特作用。初中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对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及健康心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这种美感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等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情绪协调稳定,具备一定的意志和品质;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保持人格的相对完整;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美术和音乐都是表现艺术。表现艺术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媒介来维护和治疗人类的身心健康。通过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形式,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使得一些内在的、无法触摸和说明的体验,以外化的形式表现,从而达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
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具有特殊的感情反应,他们熟记歌词和旋律,还能对其实现二度创作,由此可见,音乐在心理健康方面疗法行之有效。心理教学往往会加入人际关系教学内容,通过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发挥其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分组、分工表演,表演后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对表演内容的理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表演和演讲的能力。另外,可以统一播放音乐,学生聆听后,一起讨论其思想内涵和演奏使用的乐器。舞蹈通常与音乐相互配合,有些学生的心理困惑也许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心理教师可运用肢体语言代替口语表达,引导学生消除紧张,通过舞蹈发泄不愉快。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首先是听觉感受,然后是视觉,接着是丰富的想象并对音乐做出情感表现,这一系列的感触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则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所以,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学生亲自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创造美好的心境,具备健康的心理。音乐教育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音乐学习才能、特长都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音乐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一,美术使人快乐,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绘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第二,美术能够疏导心理,提供宣泄机会。美术作品能够激起人的简单想象,也能使人恢复健康,心理学家认为各种图案,标志或者某种线条、形状、颜色,均可被视为传达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影响:三角形稳重,水平线开阔,曲线有波动。据悉,挪威画家画了大量爱的题材,抚平心灵的创伤,作画成为他宣泄情感的工具。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在墙上画的绿叶支撑了病中少女的生命。可见美术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美术课就为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把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有意无意地宣泄了出来。
美术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化功能,强化情感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术教育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实践参与性等特点,对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情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课外活动为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室里进行美术欣赏和讨论这种形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美术的需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活动,如写生活动、绘画比赛、校内美术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美术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美術活动,很好地表现自我,抒发情绪。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教育能使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
总之,学习艺术能增进学生的学习技巧,提高道德品质,能为压抑的情绪提供一个健康的出口,促进自我约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以无数方式增进学生健康。将艺术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晨岚.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途径.
[2]艺术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