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华
摘 要:就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河南省体育场馆实施的资源量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尤其是在规范、标准和档次和方面。寻找既有利于这些优势资源完成现有的比赛与训练任务,又有利于对大众开放,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的有效途径,更加科学的使用和管理好这些宝贵的体育资源,是我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规模;现状;运营创新
1.前言
根据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体育总局及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六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从2012年占比0.6%增至2017年的1%,上升趋势明显。为了保障“2025 年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的远景目标”,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体育场馆的小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体育场馆的数量已经达到 190 万。目前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公共体育场馆是由全国各级体育部门负责经营管理的一种“国有资产”,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设施,是实现“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客观条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城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改革开放40年来,公共体育场馆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有近一亿的人口;全省有17个省辖市、1个省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全省各个地市,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都相继修建了规范、标准、设施齐全的体育场馆,以满足各级体育竞赛的需求.但是绝大多数场馆实施没有对大众开放,不能发挥出这些优势资源的最大功效。有些地方甚至不惜将这些资源的使用权对外承包,转换成营业性的各类场所,以获得部分小额资金,这些行为造成公共体育优势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加剧大众体育健身对资源的需求与公共体育优势资源短缺的矛盾。
2.河南省体育场馆的规模及经營现状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民健身的需要,河南省各级政府都大力投资兴建公共体育场馆,各级政府将全民健身的体育场馆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工作来做,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但是全省的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配置很不均衡,省会郑州加上省属的场馆,无论是场馆的数量和规模都是居于全省的前列,而其他地市的场馆无论是数量和规模都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在广大的农村只有很少的、条件设施简陋的建设场地,这些场地的建设主要是来源于体育下乡活动和村民的集资兴建,城乡差别十分明显。也这是制约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整体来讲距离河南省政府下发了的《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当中的关于:加强体育场地的建设,到2015年,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达到5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各省辖市和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要求相距甚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场馆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有着其他建筑无法替代的作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大型场馆目前主要用于:一、承接大型的比赛;二、大型的政治和社会集会;三、承接大型的文艺演出或商业活动;四、专业训练;五、大型的群体活动。已投入使用的中小型综合型场馆和专业性场馆来看,这些场馆显现出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内外部空间不宽大,功能相对单一和专业化的特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这些中小型综合型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主要用于:一、专业、业余训练;二、一般性比赛;三、群体活动;四、中小型集会或商业活动。
从资金运行机制上看,河南省大型体育场馆主要有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等多种管理方式,且以全额或差额预算管理为主。一项对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的调查结果表明:与实行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体育场馆相比,实行自收自支和独立核算的体育场馆,其经营人员更能适应市场需要,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更好的经营效果。
河南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方式主要有:政府财政拨款、土地置换、金融机构融资、体彩公益金补贴、体育行政部门自由资金、社会捐赠、市场化筹资等。与体育场馆建设先进省市相比,河南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融资渠道仍然较少,社会融资占建设资金比例较低,国际上通行的PPP融资模式并没有得以应用。
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运营创新改革分析:
一、在管理上必须要有章可循,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想要让公共资源发挥到最大效用,第一步就需要引入专门机构来运营。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做法,把几者之间的关系快速弄清楚,为良好的环境和市场经济创造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体育场馆的持续发展。
二、创新管理体制,实行管办分离。深化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是体育场馆走出“困境”的先决条件。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作用,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的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和整合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体育场馆运营新模式。其次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并注重员工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针对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和公共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主动性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的状况,为了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开发运营的积极性,加大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程度,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制定推出相关的补贴和奖励政策对体育场馆的开放和开发运营进行激励,也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比如保险公司介入等来缓解经营者对场馆开放时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顾虑。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对体育资源在社会上的配置进行相关的统筹规划,对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采取评估机制,督促公共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
四、河南省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必然会增加体育场馆维护费用和管理服务的成本,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对体育场馆进行有偿开放的市场化模式运营,走“以馆养馆”的道路才是公共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在市场条件下,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公共体育场馆能否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共体育场馆是政府政策落实的基础设施,首先要服务好社会,这和社会上的俱乐部健身房等体育设施性质不同,也不能完全按照纯粹的商业模式运作,过于追求商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运营管理上需要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合理的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公共体育场馆的开发运营可以采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运营管理、承包经营管理、租赁经营管理、委托经营管理等模式,各场馆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场馆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用合适的运营模式。此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也可以将“互联网+”应用到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中去,建立体育场馆使用信息发布平台,既能够充分利用体育场馆避免闲置还可以减少矛盾冲突,便于管理。
五、经济转型时期,在体育产品更加丰富的今天,人们可以从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商品。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潜力巨大。所以,要积极解决供给与需求矛盾,通过社会各种舆论环境,强化公众的体育意识,使公众树立“花钱买健康”的社会体育消费时尚,积极引导体育消费。体育产业也将与“互联网+”、“AL+”“物联网”快速融合,以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为基本架构,整合教育、医疗、金融、旅游、文化等“体育+”资源,构建一种全新、高级的体育生态系统,多元化供给体育服务是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滕忠红.公私合营模式在体育场馆中的应用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8(5) :137-180.
[2]喻小红,朱佩娟,朱翔.公共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
[3]韩开成,于振海.河南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2011.11(11):12-19.
[4]吴晓强,郭海峰.河南省体育场馆管理经营模式诊断及创新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