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玙琦
【摘要】目的 研究即刻种植和延迟种植对牙齿缺失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将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牙齿缺失修复治疗的10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按照种植时间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即刻组及延迟组,即刻组患者在拔除患牙后行即刻种植,延迟组患者在拔除患牙3个月后进行种植,将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及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即刻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延迟组(P<0.05);即刻组患者对修复满意度为92%,显著高于延迟组的76%(P<0.05)。结论 对于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修复治疗来说,即刻種植的方式较延迟种植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即刻种植;延迟种植;牙齿缺失;修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0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于自身外貌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面部作为人与人交流时的第一感官,对人际交往的第一印象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而牙齿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称为人际交往的“门面”,不难看出牙齿对人外貌及日常交往的影响程度。牙齿缺失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表美观度,而且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和发音功能,严重的甚至对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1]。即刻种植和延迟种植均是常用的修复牙齿缺失的方法,但何种方法的效果更好,仍待研究。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患者,研究即刻种植和延迟种植对牙齿缺失的临床修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100例在本院接受牙齿缺失修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其种植的时间选择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即刻组和延迟组。即刻组内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4:26,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55岁,平均为(38.26±1.12)岁;观察组内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5:25,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56岁,平均为(38.66±1.32)岁。所选取的100例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该研究可行。
1.2 方法
即刻组患者在拔除患牙后行即刻种植,将患者牙创内的肉芽组织和炎性物质彻底清除后行种植窝预备,将种植体植入,术后对患者行1周的抗生素治疗,术后3月后检查患者种植情况;延迟组患者在拔除患牙3个月后进行种植,种植方法及种植后的护理方法与即刻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及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功能评分包括美观功能、舒适功能、言语功能、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的评分,根据Wheeler与Newman设计的种植体效果评定方法进行评价,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从患者对修复美观度、修复稳定性、修复过程舒适度、修复综合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每个项目25分,总分100分,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85<评分≤100;较满意:60<评分≤85;不满意:评分<60,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的计数结果与计量结果均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结果以卡方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意义以P进行检验,当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 果
2.1 修复效果对比
即刻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延迟组(P<0.05)。详见表1。
2.2 修复满意度对比
即刻组患者对修复满意度为92%,显著高于延迟组的76%(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牙齿缺失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发音功能,而且对于患者外貌的美观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受到消极影响,严重的甚至对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患者缺失的牙齿的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对患者日常功能的影响方面和影响程度也不同。在临床上,为了帮助牙齿缺失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正常,也为了保障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有一些方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牙齿种植就是常用的一种,种植时间的选择是影响种植效果的主要因素[3]。
本次研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设置即刻组与延迟组并施以不同的种植时间以形成对比,将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及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以形成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牙齿缺失患者的临床修复治疗来说,即刻种植的方式较延迟种植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伟开.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792-1793.
[2] 曹晶岩.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9):74.
[3] 何贵州.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16(1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