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直布罗陀Catalan沙滩附近发现了一枚足印,年代约在2.9万年前。根据足印大小推算其身高在1.06—1.27米之间,在附近的戈勒姆洞穴中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占领岛屿的证据,推测这枚足印可能属于一位尼安德特青少年。
英国考古学家在剑桥及亨廷登之间一处道路维修工地发现了据称是全英国最早的啤酒制作遗迹,可能400年前英国人已懂得如何酿造啤酒。最先发现烧焦的多孔碎片像面包,在显微镜下可以找到发酵和含有碎谷物的证明,但没有找到面粉的痕迹。
苏格兰东部地区发现了两处建筑痕迹,据放射性碳测年推断其年代距今大约6000年。较大的一处使用了约500年,被认为是目前已知英国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走廊。这些建筑物可能用作生活和食品加工区,甚至可能还用来圈养动物。较小的一处建筑使用了约1000年。
中国埃及联合考古队对位于卢克索的孟图神庙进行考古发掘。孟图神庙有3000多年的历史,孟图是古埃及鹰头战神的名字,它也是卢克索的“守护神”。此次发掘的目标之一是在考古工作达到一定进度后,使用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把遗址做成三维模型,为孟图神庙绘制3D“画像”,以得到遗址的正射影像和直观的平面图等,从而进一步掌握神庙的平面布局、建筑模式等相关信息,以便最终为未来研究、修复和保护神庙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现场工作于1月22日结束。本次考古工作包括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遥感考古,从陆地、海洋、空中对塞林港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发掘与研究。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考古人员在挪威南部山区高原的一片湖泊周围发现了帐篷环、工具和壁炉,此前在这里发现的其他石器时代定居点出土了箭头、刮刀、烧伤骨头的碎片。该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可以追溯到大约1万年前。
丹麦日德兰半岛北部的港口城市奥尔堡的一处街道工地内发现了一把保存完好、制作精良的剑,长约1.09米,重约0.9公斤。这把剑可能是属于14世纪的一位贵族。
波兰北部图霍拉(Tuchola)森林中发现了一处2000年前的定居点,周围有田地、农场和道路,占地约420英亩(1.7平方千米),出土了部分陶器。土壤分析表明这里非常适合种植黑麦。
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庞培古城遗址,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幅绘有希腊神话美少年那喀索斯的壁画。这幅壁画是在一所装潢奢华的住宅中庭里被发掘出来的,画中的那喀索斯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自己的样子着迷,同古希腊神话相吻合。此前,考古学家曾于2018年11月在这所住宅的卧室中发现一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丽达与天鹅”的壁画。
巴哈塔尔遗址位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近郊的阿托克市。由南京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11月启动了对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此次考古工作旨在深入了解伊斯兰堡地区从哈拉帕时期到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形成和演变过程,探索哈拉帕文化的源流及其与中亚、中国的新疆和青藏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历史。日前,考古队已经确定巴哈塔尔遗址是一处土墩遗址,并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断代。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三度对富平县银沟遗址进行发掘,确定有围沟、居址、建筑基址、手工业区、墓葬区,证实其就是富平县城——义亭城(唐至元代)所在。银沟遗址是目前国内少见的保存较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能反映当时基层县治的生活生产状况。
绿松石采矿遗址群地处哈密、罗布泊、敦煌的三角地带,201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其采矿的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布范围约8平方公里。目前发现采矿遗址20余处,出土了1200多颗绿松石,可分为采矿工具加工区、采矿区、选矿区、生活区,功能分区十分完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都咸阳城遗址西北的渭城镇龚西村发掘清理了一批战国秦汉墓,其中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高等级秦墓。出土有鼎、壶、扁壶等铜礼器和数量丰富的玉器,以及大量的车马器、兵器等,还发现有蜻蜓眼琉璃珠。兵器有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和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显示墓主生前是一名武将。
2018年4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津邓双宝资山抢救发掘一批崖墓,其中一座崖墓里出土了两座彩绘陶楼,一座为两层楼阁式,一座为两层干栏式。陶楼通体彩绘,彩绘层保存完整。
老司城是湘西土家族彭氏土司的统治中心,2018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其生活区北部进行了发掘。清理房屋建筑8栋和排水沟、道路遗迹,出土瓷器、陶器、建筑构件、动物骨骼等。发掘揭示建筑以木构为主,多随山就势,以地方传统建筑模式为主体,部分承袭官式建筑的特色,形成一种曲径通幽、参差有别、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7和2018年对海子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最主要的收获为东北部一处信息保存相对丰富的汉代基层聚落。清理出2座汉代房址、墓地、水井、7座畜圈厕所。据其规模判断海子遗址可能是汉代行政单位的“里”。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北镇市洪家街4座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据M4墓志铭可知墓主为辽国一代名相韩德让。该墓地为韩德让及其继承人的家族墓地。M4墓室内满绘壁画,图案有车、马、人物、花卉纹、龙凤纹、禽类纹等。墓室的地面绘有壁画,在辽代墓葬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潢川余楼村清理发掘一座春秋中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带有2座车马坑,在出土的铜簠上有“黄子”“楚子”字样的铭文,棺椁之间的一角发现了车軎、马衔、戈等器物。这里极有可能是一处黄国公族墓地。
遗址位于雷甸镇杨墩村,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遗址西北部揭露良渚文化土台1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标本共1500余件。中初鸣制玉作坊群以玉锥形器、管等小件玉器为主,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群遗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绍兴富盛镇宋六陵一号陵园进行了发掘,发现享殿与龟头屋基址,两遗迹南北相连,构成一凸字形结构。陵园的东、南、北三面围墙均已发现,可以确认一号陵园的平面呈正方形。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包括迦陵频伽瓦饰、板瓦、筒瓦、各色莲花纹瓦当和火焰宝珠瓦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