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所掀起的“推特外交”,却迎合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这与美国精英阶层的主张大相径庭,他们直接批评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发布错误信息”“打破外交规则”“搅乱了美国同盟友及对手之间的关系”“一条冒失的推文可能会触发战争与冲突”。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姚蒙
发自韩国首尔
直升机的轰鸣声中,特朗普的“三八线”之旅终于成行。
2019年6月30日下午三点半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一架军用直升机抵达板门店。在参观驻韩美军的军事设施后,他登上警戒所的瞭望台向北翘首以待。
这次颠覆外交惯例的首脑会谈,始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布的一条消息。
三八线上的“快闪会”
特朗普终于在板门店落地。两年前的11月,他访问韩国时曾试图访问共同警备区,却因大雾导致直升机无法起飞,规划中的板门店之行只好作罢。
板门店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北纬38°线以南5公里处。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署,板门店因此闻名于世。
当地时间15时46分,特朗普与金正恩开始在板门店会面。笑容满面的金正恩独自一人迈步南行,特朗普则满脸兴奋地北上迎接。走到军事分界线时,他们停了下来,站在两侧握手。通过翻译的帮助,金正恩首先开口说,“很高兴能再见到您。我从没想过会在这里跟您见面。”
“这可是重要时刻,重要时刻。”特朗普激动地回答。他的右脚已踩上军事分界线的“界石”,左脚则迈过了分界线。
这时,特朗普又突然试探性地问道,“我能跨过(界线)去一小会吗?”对于突如其来的要求,金正恩略显惊讶地回复,“这将是莫大的荣幸。”
于是,跨过标记边界的一堆低矮混凝土块后,二人一起往北行走了大约16步,进入军事分界线的朝方控制区后,他们又沿着分界线行走了大约10步,停留在朝方一侧的小平台上再度握手,金正恩和特朗普一分多钟后才返回美韩控制区。
再次走到分界线上时,他们停留片刻,供挤成一团的记者拍照。晚些时候离开首尔时,特朗普发布了一条推文:“我踏上了朝鲜的土地,这是莫大的荣幸。”
他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踏上朝鲜国土的美国现任总统。此前,吉米·卡特曾两度访问朝鲜,比尔·克林顿也曾在2009年8月奔赴平壤,他们都受到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不过,他们的朝鲜之行都是在卸任总统职务之后,更不曾踏足敏感的“三八线”。
2019年6月30日下午4时46分左右,特朗普与金正恩一同走进韩国一侧的“自由之家”,进行了长达53分钟的闭门会谈,这也出乎特朗普的意料。就在见面的前一天,特朗普还在推特上预言“我们见面也许就只有两分钟”。
作为白宫的高级顾问,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参加了此次闭门会谈。这是2019年2月河内“金特会”不欢而散之后,朝美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谈。
“他们的表情非常明朗”,据《韩民族日报》观察,当天下午4点51分左右,金正恩、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文在寅走出“自由之家”一起走向军事分界线。
临行前,金正恩先跟特朗普握手,又与文在寅拥抱告别。下午4点53分左右,金正恩返回境内。此后,特朗普则与文在寅共同走进美韩联军的一处食堂,特朗普还收到驻军送来的礼物:一件印有“携手前行”字样的黑色高尔夫球衣。
“携手前行”正是美韩同盟的宣传口号。截至发稿时,双方并未公布闭门会议的具体内容,但在此后的媒体见面会上,特朗普率先透露了部分内容。
特朗普表示,他与金正恩都同意指派谈判团队,在未来两三周内恢复对话,美国代表团仍由国务院对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史蒂芬·比根(Stephen Biegun)领衔。
席间,金正恩与特朗普还互邀访问平壤和华盛顿。当被记者问及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邀请见面时,金正恩回答说,“这是非常勇敢且充满决心的举动”,并坦言他当时感到“惊讶”。
“即兴会面”背后的“长期构想”
特朗普再次不按常理出牌,一些韩国媒体至今仍在讨论:这场“快闪会”究竟是“不可预测的网红外交”,还是策划已久的“电视剧”?
“如果金正恩委员长能够看到这条消息,我希望能够在非军事区(DMZ)与他见面握手,并打个招呼(say hello)。”2019年6月29日早晨,特朗普突然发布一条推文。
这番公开的“隔空喊话”,通常会被传统外交家视为“冒险之举”:倘若遭到朝方的无视或拒绝,可能会颜面尽失。
发布上述推文时,特朗普正在日本大阪参加G20峰会。当天上午10点半左右,特朗普还向邻座的韩国总统文在寅询问,“看到我发的推特了吗?”
文在寅回答,“看到了。”特朗普竖起大拇指,“那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对于自己的“推特外交”,特朗普信心满满。当天晚间峰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当被问及“金正恩是否关注了您的推特”,特朗普答道,“我认为(金正恩)是关注到了。因为他总能迅速做出回应”。
就在推文发布数小时后,朝鲜外务省副相崔善姬就公开回应:特朗普的提议“十分有趣”,但朝鲜尚未收到正式邀请。
言外之意,朝鲜仍需要正式外交渠道的安排。《韩民族日报》援引韩国外交人士的消息,2019年6月29日晚8时30分左右,美国谈判代表史蒂芬·比根紧急同朝方代表磋商,就礼宾与警卫问题谈至深夜,但没有提及悬而未决的经济制裁与无核化问题。
“事先毫无计划”“事先毫无准备”,上述韩国外交人士还进一步透露,受益于2018年的“4·27”和“5·26”朝韩首脑会谈,板门店非军事区已修葺一新,能够满足美国总统“严苛的礼宾要求”。
耐人寻味的是,金正恩与特朗普的会晤地点,并没有选择专供朝韩首脑会晤的“和平之家”,而是选择了“自由之家”,后者通常不作为首脑会谈的场所。
更多困惑随之而来。那条“非军事区见面”的邀请推文中,特朗普使用了“今天早上突然想到”的背景介绍,却又在随后的推文中颇为矛盾地补充说,“这是考虑已久的构想”。
激发特朗普“长期构想”的人正是文在寅。据《韩民族日报》透露,2018年1月的第一次朝美首脑会谈筹备期间,韩方曾力荐将会谈地点定在板门店,这也得到特朗普的肯定。但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极力主张定在新加坡,板门店最终被弃选。
特朗普却记住了板门店。2019年5月,白宫发布特朗普将在G20峰会之后访韩的消息,韩国舆论就“谣言满天飞”:或称金正恩可能“秘密南下”,或称美韩朝将举行三方峰会,甚至称特朗普将在板门店发表对朝演讲。
“不会与金委员长(金正恩)会面。不过,可能会用其它方式跟他谈话。”特朗普随即出来“辟谣”。2019年6月24日白宫记者会上,当被问及“特朗普(访韩期间)是否有会见金正恩的计划”时,一名白宫官员也回应称“没有举行会晤的打算”。
层层否认之下,韩国舆论仍明显感觉到第三次“金特会”即将到来。2019年2月,第二届“金特会”在越南首都河内无果而终。不久,朝鲜再一次试射“火箭”(部分美韩媒体认为是导弹)。韩国媒体注意到,特朗普政府对此并没有进一步实施制裁。
“平壤并没有进行核试验或远程导弹试验。”特朗普还为朝方辩解,“金正恩对我遵守了承诺,这非常重要。”
朝美之间的鸿雁传书不断。2019年6月23日,朝鲜《劳动新闻》在头版刊登金正恩正在阅读特朗普来信的照片。金正恩还在读完亲笔信后称,“包含了良好的内容”“将会慎重考虑这有趣的内容”。
“选票”“胡萝卜”与“大棒”
板门店峰会后,特朗普再次强调他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伟大友谊”,并称“我们从相识第一天起就喜欢彼此”。
仅从特朗普的推文来看,作为政客,他的话语难免言过其实。上台之初,朝鲜一系列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曾让特朗普抓狂。2017年9月间,他的推文一度演变成对金正恩的人身攻击;金正恩则通过朝鲜《劳动新闻》反击,怒斥特朗普是“一个心理异常危险的老糊涂”。
除了揶揄和讽刺,特朗普的推文偶尔也会释放出对话的“善意”。2017年11月12日,正在亚洲盟国巡回访问的特朗普就在推特上“隔空喊话”:“他为什么要骂我‘老糊涂?没办法。其实,我一直努力成为他的朋友……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成真。”
大约两个星期后,朝鲜成功试射一枚“火星-15”型洲际弹道导弹,据说射程可覆盖美国本土,这又让特朗普的言辞重现火药味:他不仅失礼地在推特上给金正恩送去“小火箭人”的外号,还赤裸裸地发出核威胁。
“我的核按钮更大,威力更强,而且是实用有效。”2018年1月2日,特朗普在推文中写道。这被认为是对金正恩新年贺词中“核按钮一直放在我办公室的书桌上”的回应。
板门店最近的短暂会面,一扫河内“金特会”不欢而散的阴霾。
“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66年后,朝美两国最高首脑在曾经象征着分裂的板门店握手,上演了双方进行历史上首次握手的惊人现实。”朝鲜《劳动新闻》7月1日的文章说,“这标志着存在长期不信任、误解、矛盾和反目历史的板门店,开始了和解与和平的新历史。”
2019年7月1日,朝美领导人在板门店会面的新闻,集中出现在朝鲜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中,引得不少平壤市民在电子显示屏和报刊栏前驻足观阅。
美国朝野对“板门店会面”的反应却是冰火两重天。一档电视评论节目上,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公开表示,“这激动人心,特朗普总统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史汀生研究中心是一家与美国国会和政府联系紧密的自由派智库。该智库研究员戴维·金(David Kim)则批评,“我们需要的是实质内容,而非做秀”。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特朗普跨越非军事区前来谈判,可能会释放这样的负面信息:美国政策漏洞颇多,只要施压拿捏得当,就能达到政策目标。”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人员金洙也对韩国媒体表示,特朗普此举“是为了选票”。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开锣,特朗普已在推特上宣布参加竞选,对朝外交的顺利将有利于胜选。但“胡萝卜”与“大棒”历来是美国外交的传统手腕,特朗普也深谙此道。2019年6月21日,在发给美国国会的通知中,他明确表示将六项对朝制裁令延长一年。
“封掉他的 推特账号”?
这场“不可预测的网友见面会”,也让特朗普乐此不疲的“推特外交”走出漩涡,43岁的白宫媒体主管丹·斯卡维诺被视为“幕后操盘手”。
2017年1月,在大选中就尝到社交媒体“甜头”的特朗普,任命斯卡维诺为新设立的“社交媒体局长”。公开资料显示,斯卡维诺是意大利移民后裔。1992年,时年16岁的斯卡维诺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球童时,第一次结识特朗普。
因协助特朗普“推特外交”,斯卡维诺逐渐成为深度介入白宫决策的“实权中的实权人物”。美国杂志《政客》透露,他每天往返于总统办公室6次以上,总统曾向他咨询制裁伊朗、中东派兵、移民危机等核心政策。特朗普上台两年多来,斯卡维诺的年薪也增长到17.9万美元,位居120名白宫职员中的最高水平。
这在频现“新人笑,旧人哭”的总统团队中,斯卡维诺无疑是罕见的“元老级成员”,他自有生存之道:不卷入白宫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并与新闻媒体始终保持距离,更不抢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风头。
正是这种“隐遁服从型风格”,提升了特朗普对他的信任度。但批评者说,斯卡维诺往往只提供总统喜欢的信息,这遮挡了决策者的耳目,让特朗普的“推特外交”更加我行我素。
早在2016年的大选期间,特朗普的“推特外交”就曾让各国政府十分困惑和恼火:是以特朗普的推特消息为准,还是相信白宫的新闻发言人?更大的难题是,如何与特立独行的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打交道?
面对一连串的“推特挑衅或示好”,朝鲜多次选择《劳动新闻》等官方媒体予以回应。毕竟,只有极少数国家的领导人直接在社交平台上与特朗普互动。
社交媒体上,他们与特朗普或者“互抬轿子”,或者暗相讽刺,甚至不乏对骂。2016年9月,尚为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就在推特上要求“墨西哥为边境墙埋单”。时任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则以推文回绝,“墨西哥绝不会埋单”。
这一条获得至少4.8万次的转发量,也触发一场小型推特口水战。特朗普口无遮拦的个性以及他的“推特外交”,惹出的外交麻烦远比成果多,以致《华盛顿邮报》文章罗列特朗普“推特外交”种种劣迹之后,直接建议“封掉他的推特账号”。
不过,特朗普所掀起的“推特外交”,却迎合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2017年7月,一家有保守倾向的媒体“德拉吉报告”在面向52.44万人的调查中发现,77.7%的回答者力挺特朗普使用社交媒体。
这与美国精英阶层的主张大相径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权威人士的话,直接批评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发布错误信息”“打破外交规则”“搅乱了美国同盟友及对手之间的关系”“一条冒失的推文可能会触发战争与冲突”。
传播技术的变革,正改变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与社会行为。19世纪中期,手握着第一份下属递交给他的电报,时任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惊呼,“上帝啊,这是外交的终结。”
这对欧洲盛极一时的“贵族外交”“秘密外交”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今,社交媒体也成为各国政要的一个重要传播工具。据美国咨询机构“博雅公共关系公司”的调查,每三个国家中,就有两个国家的领导人是社交平台的使用者,全球还有四千多名大使级外交代表。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外交官就太落伍了。”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里森也不回避“推特外交”带来诸多问题:受限于140字的发文限制,外交论述已变得“浅薄化与标签化”,为了吸引用户的眼球,“推特外交”也走向情绪化。
这场社交媒体带来的社会变革中,只有推特公司是明显的赢家。2018年2月,该公司宣布迎来2013年上市以来首个盈利的季度。
“如果特朗普关闭他的账号,推特的股价总额将会下跌20亿美元左右。”彭博社曾援引一家名为Monness Crespi Hardt & Co金融研究机构的报告时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