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 闫晓云
摘要: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节点,其发展方向逐渐向城市看齐,公园绿地作为人们赖以生活的必要环境资源亦如是。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当前资源现状分析和面向未来发展的视角,通过对城区内各公园绿地现状、公园日均游客量等实地调研,从地方资源条件、人口分布特点、公园资源情况提出适宜于当地公园绿地分类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发展建议,使镇域内公园绿地整体形成体系,个体能够完全发挥作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发展的小城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公园分类管理;地方特色;巴彦浩特镇
1研究背景
自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以来,“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多规合一”等特征词语无不记录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有关于公园分级分类管理的讨论已进行多年,国内外均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式方法。如除对公园基本功能的分类,美国的公园分类多强调场地公园的存在,更注重将公园作为居民区配套的功能进行分类;日本的公园分类则通过对人的基础需求调查确定公园服务半径,从而布局城市基干公园,继而补充更高需求的自然公园及特殊公园。我国则因公园绿地的由来历史悠久,在细化公园功能分类的同时注重地方性分级分类管理闭。如北京因其为首都所在地,将公园依照等级分为国家、市、区县级公园;因其悠远历史分为历史名园与现代公园,最值得借鉴的是北京大观园的管理模式,能抓住红楼文化精髓、推崇发扬,开展互动活动,以园养园;深圳也提出根据入园游客人口组成,调节基干公园的数量与设施配备进行分类管理。由此提出小城镇建设也可深入地方情况,紧抓地方特点,找寻管理良方,建设小城镇管理的新分类。
2案例概况
2.1镇域整体概况
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三级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城乡一体的建制城镇。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贺兰山西麓,距银川直线距离65km、乌海140km。镇域内与外省市连接的主要交通道路有$218与$314及机场,是阿拉善盟“南连北开”的交通枢纽城镇。城区内行政区面积35km2,镇域内人口近11万(2016年)。
2.2公园绿地资源概况
巴彦浩特镇一直以来被称沙漠边缘小镇,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以及巴丹吉林沙漠之间。近年来随着三大沙漠逐渐呈围合之势,该镇的存在实谓一片沙漠绿洲嘲。城区内地势东高西低,气候条件较弱,春秋多风,夏季少雨,城区内公园绿地用水大多为地下水。当前镇区园林绿化总面积647.7万m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57m2。
3调研方法与过程
3.1调研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巴彦浩特镇城区内功能设施相对完善城区绿地公园8处,其中原有公园4处,新建公园4处做比较,生态公园4处、城市公园4处做比较。分别为营盘山生态绿地、巴彦浩特生态公园、敖包生态公园、贺兰草原、九龙公园、沙生植物园、王陵公园、城市公园。
3.2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公园,调查功能定位与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管理养护隋况。以人人手,对各公园主要入口每日发生人次进行统计。根据数据明确各公园主要行驶功能,分析人们行为活动。由于数据暂无比对标准,故对数据间进行相对值比较。
4调查结果及分析
4.1公园现状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城区范围内公园基数大,从2005年规划初期9处基础公园发展至今已有形成规模并有具体命名的公园20处,均属于开放式公园。同时有多处公园绿地仍在建设中,暂未有确切公园名称。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发展特色城镇的绿化基础。具体结果如表1。
4.2公园游客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公园日吸引游客数据基本情况如图3:
由统计图1可知:从游人数量上看,同为城市综合公园类别下,人们明显倾向于去老旧公园;同为生态建设公园下,人们亦趋向于老旧公园。相比之下,新建公园的游人数量差距大、利用率低。个别公园没有切实对居民的生活起到良好的反响与作用。从游人组成上看,普遍为中老年与青年,儿童占比低。
4.3整体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分析,城区内绿化覆盖率总体较高,近年来不断达到并提高城镇人均绿地指标。生态环境的改善卓有成效,极大程度降低了当地大风扬尘、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存在的问题有:城区内公园绿地建设没有确切功能定位,且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城区内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匀,人们长期在路边空地进行健身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新生公园大多为综合性公园,过于强调现代化设计,没有属于本土的文化特色元素,功能设施尚未完善,利用率较低、吸引力较弱、可达性较低;老旧公园内设施陈旧、单一,受用群众主要为中老年人,缺少相应于青年、儿童的娱乐设施与活动,从而降低了民众参与度。
5讨论与建议
5.1根据环境条件分类,寻求公园发展方向
根据公园所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位置、自然资源状况,明确该公园在该当下所行驶的规划与建设功能,以此进行定位与设计。据分析,该城区公园绿地主要承担生态恢复、改善人居环境与带动经济产业发展的作用。拟提出西北部区公园主张对内建设,因乌兰布和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存在,应多面向生态恢复,建立防沙生态屏障、延缓沙漠化;东南部区公园加强对外联系,利用交通枢纽,吸引外来游客人境旅游,树立城镇美好形象,带动全城经济发展。使公园绿地在涵养水源、防沙减灾的同时,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5.2根据人口分布实情分类,确定公园宏观布局
人既作为公园绿地的建设者和使用者,也作为公园绿地的组成元素。一个良好公园绿地的形成,是能引发人类主动性活动的绿色生态空间。游人数量更是评断一个公园建设优劣的直观体现。依城区人口情况分西城区、中部区与东城区。西城区保持公园数量不变同时补充完善在建公园内相关设施;东城区增设公园绿地,以满足居民对于绿色空间的精神需求以及对健身活动的场地需求。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民生幸福;中部區公园数目足够,多注重湿地公园保护与植物养护。
5.3根据公园资源分类,发挥公园最大效益
镇区内公园的类型多样,不同公园内资源种类也各不相同,所具优势特点亦各有所长,可注入活力元素也因园制宜。以此划分为以下4类:
5.3.1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其在这片“沙漠绿洲”中的存在更被视之珍宝。巴彦浩特湿地公园在当地于生态上起到改善环境,营造地区小气候的作用;政治上是体现该镇区城市风貌的重要节点。现湿地公园功能设施完善,植物长势豐美并在不断扩充湿地公园面积。在管理上应当多维护生态平衡,减少人为建设干预,形成自然式景观,增添城市野趣。
5.3.2老旧公园。游人数量大,利用率较高是老旧公园的主要特征。在管理方面,主观上要紧抓居民对于老旧公园念旧情愫的优势,多作民意调查,了解其对于公园环境设施的需求进行改进。客观上积极探索公园本身与游人的互动模式,使居民与公园产生联系,让公园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空间。
5.3.3新建公园。此类新建的但未得到利用的城市综合公园,在管理上,对内应注重公园本身建设,“园不厌精”,只有宏观布局而没有微观布置的公园是不能动人的。在建设不仅要有简洁大气的现代化风格,更要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例如:蒙元文化、大漠奇石、荒漠植物等,均系该镇区珍贵特色。利用本土元素凝聚“驼乡风情”,使公园成为世代流传的文化精品,助力建设特色城镇。对外应积极联系鼓励周边单位户外活动入园开展,宣传和带动公园知名度同时提高公园利用率。也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公园游客网络自组织活动,倡导全民健身。
5.3.4生态建设公园。该类公园是指新建的、前期投入使用中具有一定游客保有量的公园。在管理方面,生态层面多注重本土植物的栽植,一则巩固本土物种在当地的栽植优势,大量栽植形成特色并对防风治沙建设产生良好效益。再则可以做本土物种研究培育,为开拓新产业做未雨绸缪之准备;文化建设方面,巴彦浩特镇是具有300年历史,古为丝绸之路北部要塞。初有雍正设置“卧虎城”名定远营,后有康熙一代情圣仓央嘉措圆寂于此,亦有“塞外小北京”之称等无不展现出该镇文化积淀优势,以此提升公园文化品位。在园内开展户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体味到这座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到教育宣传作用。经济带动方面,避免自我封闭的产业“孤岛现象”闭。在园区周边建立起良好的经济产业联动带,借文化契机、协田园风光,带动旅游业发展。对内凭借优美环境改变人们置业观,对外吸引周边城市或慕名而来的游客放松减压,以期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
如此多层级分类,既可以涵盖每一片公园,做最适宜的发展,又可以使其相互交融,彼此协同作用。
6结语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优良生活”的诞生,离不开与人类共呼吸的公园绿地的建设。良好的城镇园林规划布局设计是在多方考虑下,建立有前瞻性的、留有发展余地的绿地空间。先布好棋盘,才可落好棋子。公园作为一个城市形象的明信片,应当以管理企业的视角来管理公园。不仅注重其在前期的运筹建设,后期的发展维护才能收获更大效益。“前期建设”即指宏观定位、厘清各公园绿地发展方向;“后期维护”便指针对不同类型公园中特色的融入与精细管理。因此今后在公园资源取用、设计管理时,应依照实情采取适宜合理的分类建设与管理,协助其他规划建设共同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公园绿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