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影响观察

2019-07-04 06:50潘献彬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脑外伤插管呼吸机

潘献彬

阳朔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广西桂林 541999

脑外伤是由外力引起的脑外伤,一般会引起严重后果。且不同脑组织损害会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局灶性症状包括视觉、听觉、感觉、运动等,临床以偏身感觉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听觉或视觉消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重症脑外伤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急重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在重症脑外伤临床治疗上,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2]。目前,在治疗中最常见的保持气道通畅治疗方案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通过辅助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通气效果。大量临床证实,给予重症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应用价值远高于气管插管,且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短[3]。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探究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影响,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5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11±10.20)岁。试验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 24~76岁,平均年龄(49.55±10.10)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8分者;③伤后3 d没应用过镇静药物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药物禁忌证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以其临床体征依据,快速实施针对性检查,病情明确后,对照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治疗:于患者口腔处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气管内,气管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呼吸机,在此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做好窒息预防措施。试验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保持其头部处于后仰状态,将一软垫放置于肩下,选择穿刺点于2~4气管软骨的环间隙,做好标准,气管固定后,行局部麻醉。做一横切口于标记位置处,垂直穿刺气管,连接好有套针的注射器,待其出现突破感,并可以抽出气体时,证实气管内有套针管存在。采用45°倾斜角将外套管置入气管中,退出穿刺针芯与注射器后,扩张气管前壁,并将其稍微抬高,保持气管、钳尖处于同一角度,预防组织损伤。之后将缓慢扩张钳臂,保持气管导管能被有效容纳,最后将扩张钳退出,置入固定的气管。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做好监测。

1.3 分析指标

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且患者可以自主呼吸即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好转即为有效;治疗后,生命体征、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病情加重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治疗总有效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实施评价,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肌力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等11个维度,总分0~42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9,P<0.05),见表 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呼吸机使用时间(9.28±2.24)d、带管时间(12.01±2.10)d、住院时间(30.30±6.48)d 低于对照(P<0.05),见表 2。

表2 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呼吸机使用时间 带管时间 住院时间试验组(n=48)对照组(n=47)9.28±2.24 13.70±3.40 12.01±2.10 15.33±4.57 30.30±6.48 35.30±7.39 t值 P值7.497 0.000 4.565 0.005 3.508 0.0000

2.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40±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试验组(n=48)对照组(n=47)19.55±4.60 19.85±5.01 5.40±1.15 10.35±2.30 20.675 11.814 0.000 0.000 t值 P值0.304 0.762 13.309 0.000

2.4 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重型脑外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危重程度高症状,此病症患者气道缺乏良好的保护性反射作用,患者随者都会出现心跳突然停止、呼吸突然停止等症状,故在治疗中,应保持重型脑外伤患者气管通畅来提高治疗效果。重型脑外伤是急危重症,多由外伤所致,以意识障碍、头痛、感觉障碍、昏迷、呼吸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会伴有脑干损伤、颅底骨骨折等,病情较重,且病情危急,多数患者易出现气道保持性反射,从而引发严重并发症[4]。

临床实践表明,重型脑外伤患者最常见的急救手段为抗感染、纠正休克、预防并发症为主,故入院后,保持伤后气道通畅至关重要,因此,机械通气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临床常用的机械通气辅助方式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两种,以上两种方式常用于维持呼吸困难患者的呼吸功能中,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尽快恢复。其中气管插管治疗效果明显,但在治疗中,会损伤患者咽喉部;而气管切开术则不会损伤患者咽喉部,故安全性较高。气管插管是将气管导管经患者鼻或是口部,经声门进入气管,从而完成患者供氧与通气效果,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自主呼吸,属于临床抢救呼吸困难患者最常用的一种方式[5]。气管切开术需要将机体颈部气管切开,于切口处围起入气管套管,对于喉源于呼吸困难者、呼吸功能失常者效果较好;且气管切开术通过全麻、局麻两种麻方式,操作较为方便,禁忌证较少;且如患者有咽部异物、下呼吸分泌物、喉头水肿症状时,不适合采用气管插管,故气管切开术适用性较高,同时还便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6]。此外,气管切开术用于重型脑外伤患者中,呼吸机使用时间较短,恢复较快,可有效减少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治疗费用。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呼吸机使用时间(9.28±2.24)d、带管时间(12.01±2.10)d、住院时间(30.30±6.48)d 低于对照(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40±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李全利[7]学者选取28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治疗,结果显示临床效果显著好于气管插管组,呼吸机使用时间(9.4±2.5)d、带管时间(13.74±4.98)d、住院时间(31.41±13.45)d 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毕成红[8]研究显示气管切开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42±4.16)分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 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患者尽早自主呼吸,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外伤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