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无效急性中重度脑梗死对患者NIHSS评分影响分析

2019-07-04 06:50黄维才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重度溶栓脑梗死

黄维才

贺州广济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贺州 542800

脑梗死是一类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由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发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所致。相关数据表明,脑梗死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中,急性期病死率为5%~15%,而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其进行治疗[1]。以往,临床多采用静脉溶栓对患者治疗,以促进其堵塞血管打通,但该治疗方法血管再通概率较低,使得不少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现代临床对静脉溶栓后血管无再通的患者行急诊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可促进其动脉打通、血流恢复[2-3]。该研究以该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无效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为例,探究了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无效急性中重度脑梗死对患者NIHSS评分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项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该院48例静脉溶栓治疗无效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中关于急性中重度脑梗死诊断标准;②患者体征及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均超过60 min不缓解,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病时间<12 h;③患者或家属对该项研究均表示知情和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尿激酶溶栓后评估血管无再通,溶栓24 h经CT排除继发脑出血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即给患者提供常规的抗栓、改善循环、控制血压血糖、调脂、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采用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CT检查时,同时对患者行MRA、DSA或CTA检查,明确其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若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闭塞,需及时采用Solitaire FR装置对其行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机械取栓介入治疗后24 h,再给患者提供对照组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后1 h及机械取栓介入治疗后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总分24分,神经缺损越严重则得分越高)、Barthel指数 (总分10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则得分越高)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NIHSS评分降低幅度>90%;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改善,60%≤NIHSS评分降低幅度≤90%;无效: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幅度<60%,(有效+显效)/总例数×100.0%=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NIHSS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s)

表2 组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s)

组别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36_1906_2179_1935_2206.png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4)研究组(n=24)t值 P值21.4±2.5 21.6±2.2 0.627>0.05 18.6±2.3 11.7±2.0 8.864<0.05 31.2±3.7 30.8±3.4 0.742>0.05 58.4±5.2 85.7±6.8 8.817<0.05

2.2 组间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组间治疗疗效比较

3 讨论

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血液中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将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管侧支循环无法代偿,进而引发该动脉供血区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其中,常见的栓子类型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纤维软骨、肿瘤细胞、脂肪及心脏内的附壁血栓。该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等特点,大多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病情可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发展到最高峰,少部分患者在数天内出现进行性或呈阶梯样恶化,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极易导致其死亡,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往,临床对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除了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抗栓、调脂等基本治疗外,多采用尿激酶或阿替普酶对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以促进其堵塞血栓打通,从而能及时恢复血流灌注,且临床明确指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规定的静脉溶栓时间窗(阿替普酶为发病后4.5 h内,激酶为发病后6 h内)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溶栓血管再通率不高,尤其是对一些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大多无法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进而会降低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5]。虽然,部分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无效后可行动脉溶栓治疗,但动脉溶栓易增大患者脑出血的风险。随着临床对急性中重度脑梗死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研究均证实,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其周围缺血半暗带多存在侧支循环,且有大量神经元细胞尚未死亡,此时患者脑组织功能是可逆的,若及时采用有效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可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存活,从而能减轻患者的脑神经缺损程度[6-7]。为恢复患者神经细胞功能,就可采用机械取栓术促进患者缺血半暗带血流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机械取栓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内介入技术,其主要通过取栓、碎栓等操作不仅能促使部分大血管闭塞所致的脑梗死患者获得血管再通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血流再灌注和挽救缺血半暗带,同时其还能与静脉溶栓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溶栓药物用量过大所致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发生率,并且,其还能有效改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患者的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因此,其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其神经缺损程度,从而提升患者预后质量[8-9]。

该研究中,分别采用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及常规对症支持方案对对两组静脉溶栓治疗无效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NIHSS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11.7±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6±2.3)分,Barthel指数、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85.7±6.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58.4±5.2)、(79.2%),这与刘伟彬[10]研究报告中得出的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12.89±6.59)分显著低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组(17.75±6.08)分结论基本一致,说明急诊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静脉溶栓无效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对静脉溶栓治疗无效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取栓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预后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中重度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重度哮喘患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Ustekinuma b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系统评价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