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
江津区中心医院心内科,重庆 402260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心脏瓣膜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指急性风湿热心脏炎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特征的心脏病,该病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炎、急性风湿热等,发生后主要对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造成侵犯,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有效手段,不过该治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肾功能损伤,加重炎症反应,因此采取有效药物改善该类患者心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对其预后效果的提高有重要意义[3]。该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将收治的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2.07±4.83)岁;心功能分级II级 27例,心功能分级 III级1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级13例,III级3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2.16±4.59)岁;心功能分级II级25例,心功能分级III级18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级12例,III级31例。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②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适应证;③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心功能分级 II~III级;⑤ASA 分级 II~III级。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③对该研究药物过敏;④既往心脏瓣膜置换术史;⑤近期服用影响研究的药物;⑥合并其他心脏疾病。
对照组术后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手术后给予患者厄贝沙坦(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996)口服治疗,0.15 g/次,1次/d。观察组术后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厄贝沙坦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予以患者比索洛尔(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007)口服治疗,1.2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进行2个月的用药治疗。
①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钙蛋白 T(cTn-T)、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LVEF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IU22)检测,cTn-T、Scr及 BUN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Au-1000)检测。②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观察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表1 两组心肾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心肾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LVEF(%)cTn-T(μg/L)Scr(μmol/L) BUN(mmol/L)观察组(n=43)对照组(n=4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9.41±3.762.07±0.247.64±0.92(53.58±2.63)ab 39.34±3.52(44.63±2.85)a(3.21±0.39)ab 2.09±0.25(3.87±0.34)a 72.51±8.95(78.52±9.37)ab 73.28±9.12(85.74±10.63)a(8.57±1.06)ab 7.67±0.97(9.24±1.12)aab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F、cTn-T、Scr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的hs-CRP、IL-1、TNF-α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 时间 hs-CRP(mg/L) IL-1(pg/mL) TNF-α(pg/mL)观察组(n=43)对照组(n=4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8.46±3.51(4.82±1.23)ab 18.05±3.86(9.34±1.97)a 69.53±8.14(14.28±3.67)ab 70.05±7.92(32.57±4.13)a 36.81±7.42(8.37±1.52)ab 36.29±7.18(15.72±2.64)a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受累,随着病情进展可对多个瓣膜造成侵犯,引起瓣膜纤维化甚至钙化僵硬,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甚至狭窄[4]。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常用治疗手段,不过手术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促使氧自由基过量增加、钙超载,损伤心肌细胞,而且还会引起肾脏发生一定程度缺氧缺血损伤,使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刺激白细胞及内皮细胞黏附,结合白细胞并生成毒性氧代谢产物,最终降低手术效果[5-6]。
临床为保证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主要在术后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厄贝沙坦属于非肽类AngII受体拮抗剂,其能够对AngI向AngII转化进行有效抑制,对AT1受体特异性拮抗,选择性阻断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醛固酮的释放,促使血管收缩减轻,降低心脏负荷,发挥保护心脏、改善心功能的作用[7-8]。比索洛尔属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其具有高选择性特点,能够对交感神经活性进行有效抑制,促使儿茶酚胺浓度降低,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心率,有效增加心肌能量的产生,减轻心脏负荷[9-10]。而且比索洛尔还能够使心肌细胞钙负荷量显著降低,增加舒张末期容量,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及缺血现象。
目前已有关于比索洛尔或厄贝沙坦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研究,张超等人[11]研究中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后cTnI、LVEF、SCr、BUN分别为 (3.89±0.38)μg/L、(44.27±5.79)%、(84.89±11.65)μmol/L、(9.23±1.16)mmol/L, 较治疗前 (2.11±0.26)μg/L、(40.11±5.11)%、(73.12±9.25)μmol/L、(7.23±0.95)mmol/L 明显改善;姚宏英等人[12]研究也发现加用比索洛尔的观察组患者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不过目前尚无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的研究,该研究将比索洛尔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中发现,治疗后观察组LVEF、cTn-T、Scr及BUN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cTn-T在心肌受到损伤时会大量释放,因此其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LVEF也是反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标,而Scr、BUN则是反映肾功能的有效指标,肾功能损害会导致两项指标升高,由此可见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能够提高患者心肾功能改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联合用药能够在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机体内肾血流量,调节肾小球滤过屏障,维持有效的肾脏循环自身调节,最终达到改善心肾功能的目的。hs-CRP、IL-1、TNF-α等指标主要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心血管手术往往会使中性粒细胞等激活,导致炎性因子水平上升,而该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1、TN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还能够提高炎性因子水平控制效果,进一步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机制在于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能够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被激活,发挥抗代谢效应,独立作用于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达到抗炎目的。此外,该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获得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厄贝沙坦与比索洛尔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效应,两种药物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共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心脏保护效果,促进血管收缩及肾脏损伤减轻,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肾功能,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