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霞
东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东明 274500
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而且普遍具 有发病急以及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临床研究指出,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发机制为感染病菌侵入人体[1]。现阶段,临床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监测、诊断方面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影响,导致医疗资源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2]。有学者经过临床研究指出[3],人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属于急性感染的一种标志,可以在急性感染疾病临床监测、诊断中发挥较好的作用。该文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该院于2018年7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②患者均为合并重要脏器官功能不全;③患者不存在胃出血、胃溃疡史;④患者了解该次研究并同意对该次研究授权。排除标准:①患者自身存在免疫性疾病;②患者有脑血管意外情况;③患者合并肿瘤;④治疗期间转院患者等。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以患者感染程度为参考划分为对照组 (45例患者)与研究组(45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为34岁,最大的为80岁,均值为(56.65±22.65) 岁;14 例肝硬化,16 例肝炎,15 例肺炎;11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合并压疮,12例合并尿路感染,11例合并支气管肺炎。研究组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为79岁,均值为(56.75±22.45)岁;13 例肝硬化,16 例肝炎,16 例肺炎;10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合并压疮,11例合并尿路感染,12例合并支气管肺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具有开展价值。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静脉血,通过4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10 min之后,检测血清。检测过程中,要保证血液标准的新鲜度,若抽取后4 h内不会进行检测,需要置于-20℃患者中进行贮存。以上转发光法检测血清PCT。
该次研究所用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提供的VIDAS-30型号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而试剂则使用PCT测定专用试剂盒,操作者需要严格遵照试剂盒要求完成血清PCT检测。具体检测原理如下:将条形码插入检测位,以对试剂条、PCT检测固相吸附器进行标记,取分离后的血清200 L,滴于试剂条样本孔中,同时检查试剂条、固相吸附器位置进行检查,保证准确性后开始PCT检测,完成检测后,仪器会呈现最终结果,包括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最终计算所得的血清PCT浓度。
记录并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后以及治疗5 d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记录并比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C-反应蛋白阳性率;其中降钙素原阳性率判定标准为患者血清PCT水平>0.5 ng/mL。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为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d、治疗 5 d 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对比[(±s),ng/m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对比[(±s),ng/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5 d后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值 P值6.06±1.42 5.98±1.45 0.264 4 0.792 1 3.15±0.92 4.58±1.30 6.023 3 0.000 0 0.26±0.25 2.37±0.60 21.775 9 0.000 0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为80.00%,CRP阳性率为42.22%,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为95.56%,CRP阳性率为66.67%,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与CRP阳性率对比[n(%)]
感染性疾病一般具有起病急以及进展快的特点,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其他合并症的发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加强了在抗菌药物方面的管理,因此,及早诊断、治疗感染性疾病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生命安全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6]。既往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所使用的参考指标多为细菌培养、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降钙素原作为一种降钙素前肽物质,其主要来源为甲状腺C细胞的分泌,因不存在激素活性,所以即使在人体之外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8]。一般情况下,健康群体的外周血降钙素原水平非常低,即不会超过0.1 ng/mL,临床监测难度非常大。若人体受到细菌侵袭发生感染,内毒素会对降钙素原的分泌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进而增加人体外周血降钙素原水平,所以在感染性疾病临床监测与诊断中,可以将血清降钙素原作为一种常规检测指标[9-10]。有学者研究表明,患者感染病情严重性会直接影响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因此,通过监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改变情况也能对患者炎性反应、感染病情的进展进行有效明确[11]。而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相关反应蛋白的一种,当人体组织出现损伤或是发生感染症状,人体外周血C-反应蛋白的水平会大幅度提升[12]。但是C-反应蛋白同时也属于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因此,在感染临床诊断中并不具备较好的特异度[13]。既有研究资料曾表明[14-15],联合使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可以提高细菌性肺炎临床检出准确率,有利于为患者获取更好的预后质量提供指导。该文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该院于2018年7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较为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4 4,P>0.05);治疗 3 d、治疗 5 d 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3 3,21.775 9,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为80.00%,CRP阳性率为42.22%,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为95.56%,CRP阳性率为66.67%,对应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8,5.4206,P<0.05)。 这与朱涛等[15]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当人体出现感染状况时,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为85.12%,CRP阳性率为46.33%,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可见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与监测中,血清降钙素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监测与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普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