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广西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广西南宁 530000
剖宫产是一种重要的分娩方式,它能有效地解决产科中常见的一些并发症和避免难产等,可更好地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产妇所选择[1]。麻醉剖宫产麻醉针对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比一般麻醉要高,因此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产科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和利多卡因等,其中罗哌卡因的使用较多。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镇痛效果良好,但大剂量使用容易引起药物通过椎管内静脉窦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反应,单一用于手术麻醉中,容易引起不良反应[3]。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4]。因此,该文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旨在考察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联用对剖宫产麻醉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12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为观察对象,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 22~37 岁,平均年龄(29.53±4.01)岁;孕周 36~41周,平均孕周(38.55±2.10)周。 对照组 60 例,年龄 23~38岁,平均年龄(30.25±4.17)岁;孕周 35~40 周,平均孕周(38.01±1.93)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产妇经医生诊断,均符合临床剖宫产手术指征;②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麻醉药物易过敏者;②存在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的产妇;③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
在剖宫产手术前对所有产妇禁食8 h,并对其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检测。进入手术室之后,对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处理。
对照组实施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给予20 mL:0.75%(分次给药)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3636;规格:100 mg/10 mL)椎管内麻醉。
观察组实施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产妇15 mL:0.75%(分次给药)罗哌卡因+10 μ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10 支)椎管内麻醉。
以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考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麻醉临床效果的影响。
文中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 (6.60±2.07)min低于对照组(14.29±3.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9,P<0.05),镇痛维持时间(4.81±1.31)h 高于对照组(3.40±1.2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6,P<0.05)。 如表 1 所示。
表1 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对比(±s)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min) 镇痛维持时间(h)观察组(n=60)对照组(n=60)6.60±2.07 14.29±3.12 4.81±1.31 3.40±1.27 t值P值15.909 0.000 5.986 0.000
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3.97±1.20)分低于对照组(5.87±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0,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10.67±0.63)分高于对照组(8.87±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2,P<0.05)。 如表 2 所示。
表2 两组产妇的术后情况和新生儿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产妇的术后情况和新生儿情况对比[(±s),分]
组别 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 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n=60)对照组(n=60)3.97±1.20 5.87±1.32 10.67±0.63 8.87±0.30 t值 P值8.250 0.000 19.982 0.000
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3%)(χ2=5.175,P<0.05)。 详见表 3。
随着围产医学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纳,我国的剖宫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剖宫产麻醉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产科的剖宫产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剖宫产麻醉药物的选择对整个手术来说至关重要[5]。近年来,剖宫产在临床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层出不穷,而剖宫产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对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
表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n(%)]
罗哌卡因在临床主要用于手术后镇痛、产程镇痛以及外科镇痛等方面,其作为一种新型酰胺类药物,可通过抑制体内神经细胞钙离子的交换而影响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起到麻醉效果和镇痛作用[7]。在大剂量使用时,罗哌卡因主要用于外科麻醉,而小剂量则用于镇痛,在该文针对剖宫产的麻醉当中,由于产妇的特殊性,在用药方面的浓度和剂量需要严加注意,以防止用药剂量过大引发局部麻药中毒[8]。舒芬太尼是一种作用于阿片受体的强效镇痛药物,其亲脂性较强,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舒芬太尼也被广泛用于剖腹产手术中,在产妇分娩后使用可有效缓解并发症的产生[9]。舒芬太尼不仅镇痛效果强大,而且具有长时间的镇痛时效性,其药理活性非常强,故而可在一次用药后,即可达到理想效果,从而减少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操作次数[10]。罗哌卡因具有长效、局麻的作用,而舒芬太尼的安全性较强,两者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效果并较少局麻药用量,将有助于剖宫产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 (6.60±2.07)min 低于对照组(14.29±3.12)min(t=15.909,P<0.05),镇痛维持时间(4.81±1.31)h 高于对照组(3.40±1.27)h(t=5.986,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 VAS 评分(3.97±1.20)分低于对照组 (t=8.250,P<0.05), 观察组新生儿 Apgar评分(10.67±0.63)分高于对照组(8.87±0.30)分(t=19.982,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3%)(χ2=5.175,P<0.05)。 王辉等[11]学者经过给予对照组单独罗哌卡因治疗及观察组再结合舒芬太尼的对比研究后发现,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10.2±2.4)min和术后镇痛评分(4.1±1.5)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维持时间(5.8±1.6)h 和新生儿 Apgar评分(9.4±0.7)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复合用于剖宫产麻醉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有效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