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的大哥?

2019-07-03 05:10章敬平
看天下 2019年17期
关键词:进士欧阳修洛阳

章敬平

欧阳修

1061年秋天,55岁的欧阳修,志得意满,当上参知政事,成为大宋副宰相级高官。

这一年,欧阳修为一位亡友,编选了一本诗集,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序言。这位亡友,叫梅尧臣,是欧阳修一生最好的朋友。梅尧臣一辈子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直到死之前,才谋得一个副六品的虚职。没高兴几天,就病死了。

中国人喜欢说君子之交。在我看来,欧梅之交,就是君子之交的典范,一个感动千年的君子之交的故事。

相识洛阳

梅尧臣,是欧阳修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朋友。25岁那年春天,新科进士欧阳修被朝廷派到洛阳任职。欧阳修穿着一身崭新的官服,在一座桥边,偶遇梅尧臣。

欧阳修见到梅尧臣,惊为天人,感叹这位只比自己大五岁的仁兄,怎么如此老成持重,如此才华横溢。欧阳修把新官上任见领导的事扔在一边,跟梅尧臣一起游山去了。

晚上,梅尧臣发现,仆人在他们切磋的河边,抓了两条鳜鱼。欧梅两人喜出望外,煮了一锅鱼汤,以鱼作诗,诗句接龙。

洛阳相遇时,欧阳修早已高中进士,排名第十四。而梅尧臣连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十六岁那年,梅尧臣参加比进士考试低一级别的乡试,就被淘汰了。好在他有位叔叔曾经当过进士考官,受过皇帝召见。没钱继续念书的梅大哥,依靠宋朝的恩荫制度,当上了基层公务员,在洛阳从事文秘工作。

欧阳修身为“推官”,管刑事案件,地位比梅尧臣略高一点。但是,欧阳修视梅尧臣为大哥,他写诗给梅尧臣说,梅大哥,跟你比,我真是好浅陋、好无知啊。

当时,年轻气盛的欧阳修在洛阳社交圈相当活跃,喝酒、狎妓,作艳词,什么都没少干。一起玩的朋友曾经效仿“竹林七贤”,搞了个“七交”“七友”。

这帮人,随着岁月的流转,生命的凋落,慢慢淡出了欧阳修的世界,只有梅尧臣,成了他一生最久远的朋友。

 “二老”相知

梅大哥成为欧阳修一生的朋友,与他的人品有关。在洛阳的时候,欧阳修与朋友们彼此起外号,号称“八老”。大家给欧阳修起的外号叫“逸老”。这个逸,是骄奢淫逸的“逸”。给梅大哥取的外号则叫“懿老”。懿,就是品行美好的意思。可见,大家一致公认他善良仁厚,品德高贵。

欧阳修跟梅大哥什么话都说,梅大哥就像他的情感垃圾桶,一有不痛快,就写信给他吐槽。

1035年,欧阳修从洛阳调回京城,某天晚上,欧阳修前脚接待完客人,后脚就给梅大哥写信,讲自己在京城的生活怎么苦怎么穷:我在京城侍奉老母亲,缺衣少食,想喝酒,也没钱,很苦闷。

后来,欧阳修被贬到湖北夷陵。参见上级领导时,自尊心很强的欧阳修觉得不爽,就给梅大哥写信,说,我不痛快,哥。

洛阳一别五六年后,欧阳修终于找到得以与梅尧臣一聚。见面时,梅大哥给欧阳老弟竖起了大拇指:老弟,你研究《诗经》的论文,我学习过了,写得很好。你对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的批评非常有道理,我赞成你说的,研究《诗经》,一定要从人情事理出 发。

欧阳修跟梅大哥的交往能贯穿一生,与这种学术上、文采上的对等很有关系。

君子之朋

君子之交并不是完全排斥“利”。人世间那些伟大的友谊,很少没有彼此帮助相互提携的“利”。只不过,这种“利”,不是小恩小惠的交换。

梅尧臣

1051年秋天,年届五十的梅大哥在安徽宣城老家给欧阳修来信,谈到前途,感叹“仕路如天梯”。

二十多年来,梅大哥徒有诗名,一直担任各种不起眼的县处级以下闲职,就连读书人最看重的进士功名,依然遥不可期。

身为从三品大员,早就声名显赫的欧阳修,在回信中说:大哥,好好保重身体,别弄得一身病。等哪天咱们兄弟方便了,就一起去安徽阜阳,在清澈的颍河之滨买块地,我们在那里犁田锄地,优哉游哉。

这样的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梅大哥当然很向往。可是,秋去冬来,刚刚从老家回到京城谋职的他,想的是:家里连五斗米都没有,靠什么熬过这个漫漫长冬?

欧阳修给梅大哥送去了一些小米,解除了朋友一家最大的担忧。

六年后,欧阳修担任进士考试的主考官,欧阳修举荐梅尧臣担任职位最低的负责具体琐碎事务的考官。

这对梅尧臣非常重要。否则,日后闻名天下的苏东坡,怎么会给他上书呢?

苏东坡在这次礼部考试策论文章中得了第二名。他给梅尧臣老师写了封感谢信。今天,你可以在《古文观止》中找到这封信,题目叫《上梅直讲书》。在信中,苏东坡把梅尧臣比作当世的孔子,还说,周公的富贵,不如孔子的贫贱。

一贵一贱,兄友弟恭

两人相交,一富一贫,一贵一贱,最见交情。欧阳修对梅大哥很恭敬,从不因为自己官大,就呼来喝去,怠慢了礼数。进士考试结束之后,欧阳修给晚辈王安石等人送行,请梅尧臣作陪,也要提前给他打招呼。梅尧臣对欧阳修也不自卑,很有兄长的样子。

1057年,首都水灾。梅尧臣家围墙垮了,浮萍漂进了家门,赶紧找来木棍把房顶撑住。自己都这样了,还惦记着欧阳老弟,写首诗,让人趟水送到歐家,问他家怎样了。

欧阳修以诗复信,在自嘲中感叹:我跟贩夫走卒租住在一起,到处是水,小鱼小虾癞蛤蟆在灶台下游动,老婆在那里唏嘘,幸亏我家徒四壁,不然往哪里搬……感谢你梅大哥,还惦记着我,探望我,给我写诗,好温暖。

这对兄友弟恭的好朋友,同在京城,早已是达官贵人的欧阳修,逢年过节,时常主动登门看望小官梅尧臣,围绕文人之间的话题写诗,喝酒,逗乐,让我们时隔千年还能体味什么是文人士大夫所讲的君子之交。

1059年重阳节,欧阳修以赏菊为名,约几个朋友拜访梅大哥。梅大哥工资低,家里穷,没有阔大的院子,種不下奇花异草,就在门口台阶前种了两丛菊花。场地太小,欧阳修脚都没地方放,赏不了菊,就折了一把,坐地下闻香。

两个月过后,冬天来了,欧阳修再访梅尧臣,菊花已经枯萎了。然而,欧阳修仍然写了一首著名的赏菊诗。在诗中,他对梅大哥说,“京师谁家不种花”,为什么我们要来你家看这枯菊?因为你的诗,是天上的奇葩,不是凡间草木,它在我们心里盛开,永不凋零。他还对梅大哥说,在你家喝酒,不知不觉就喝高了,酒瓶子扔得到处都是,开心极了。

大宋第一诗人

1060年春天,梅尧臣终于被提拔了。已经官居正二品有调兵之权的欧阳修,可能也长舒了一口气,在家摆了桌酒,庆祝五十九岁的梅大哥时来运转。

哪知道,一贯身体健朗的梅尧臣,居然染上传染病,撒手人寰。

欧阳修大惊,恨恨地,喃喃自语:这就是命,不讲理的命啊。

欧阳修召集亲友募捐,给他的妻儿买地,怕他们未来流离失所。梅尧臣最小的儿子还在牙牙学语。

几天后,梅尧臣归葬故乡。载着亡友灵柩的船,渐行渐远,站在岸上送行的欧阳修,“泪流如沟”。

一个月后,欧阳修给梅大哥写了篇祭文。在文中,欧阳修说:大哥,你走了,我很孤独,我很想念你;你死之后,给孤儿寡母的抚恤金是大伙一起出的,唯有呼唤你的声音,我的眼泪,是从我一个人的胸腔里流出来的。

梅尧臣一生写了很多诗,自己好像也不怎么当回事,也不注意收集。他去世后,欧阳修前往吊唁,向他的家人,要来他的遗作。一年过后,他为梅大哥编辑了一本诗集,写了一个序。

今天,我知道梅尧臣,靠的还是《古文观止》中收录的这篇序文。

这篇序文之所以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欧阳修提出的一个观点:诗,穷而后工。意思是,没有穷困潦倒的人生经历,写不出伟大的诗。

“穷而后工”,与司马迁的“发愤而作”、韩愈的“不平则鸣”,并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三大学说。欧阳老弟提出这么重要的学说,放入任何一篇文章,都可能流传千古。

当时的欧阳修,是没有争议的文坛领袖,副宰相级的参知政事,他是不是知道,他可以靠着这篇序文,让一生穷困潦倒的梅大哥,戴上大宋第一诗人的桂冠,流芳百世,赢得死后名?

摘自《世俗的圣贤:欧阳修传》,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

猜你喜欢
进士欧阳修洛阳
四进士(上)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快乐的“长工”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硬脖子的洛阳令
勤奋的欧阳修
欧阳修拜师
进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