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155-02
摘 要 “模范”一词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浇铸某一形状的器物,要首先按照目标器物的样子做出器物的外形,叫做“模”,根据“模”翻制出的砂型叫做“范”。表现器物外部样式的“范”称为“外范”,表现器物内腔、孔及某些中空部分的“范”称为“内范”。“外范”和“内范”组合成“铸型”,将金属熔液注入“铸型”,流入“外范”和“内范”之间空隙里的金属熔液冷却后就成了和“模”一样的器物。可见,其中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必须精心制造一个标准器,即“模”。它对后面生产出的器物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二步,依据“模”翻制出“范”。它是后续大量生产的工具,自然十分重要。第三步,使用“范”简便、高效地大量生产与“模”同样精美的器物。这是整个工作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劳模工作 发挥劳模作用 工作的探讨
把劳模工作与上述青铜器铸造过程相对照,我们会发现,二者几乎完全吻合:第一步,培养、选树劳模,塑造一个优秀职工的“模”;第二步,总结劳模先进事迹,提炼劳模精神,通过劳模翻制出培养优秀职工的“范”;第三步,宣传劳模事迹、加强职工教育培养、组织职工学赶先进,发挥劳模作用,大量培养优秀职工。
在古代,青铜器被视为神圣之物,于是,与之相关的“模”与“范”也就自然地被赋予了先进的内涵,所以,人们把先进的事物称为模范。可见,模范的先进之意是天然的,通过模范培养更多先进的涵义也是天然的。也就是说,我们开展劳模工作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劳动者,而不止于劳模本身的先进性。
从劳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 “劳模三步工作法”的第一步,重评选、轻培养。这一问题往往导致树立的模范人物代表性不足甚至是质量不高,说服力不强。二是重视第一步,轻视第二步特别是第三步,对劳模精神挖掘和提炼不够,劳模作用发挥不充分。劳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整个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而轻视第二步特别是第三步的问题则直接违背了劳模工作的初衷,导致劳模带动整个职工队伍素质提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所以要做好劳模工作,就必须按照“三步工作法”,扎实抓好每一步的落实,并认真解决好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的选树培养
在劳模工作中,我们似乎比较忌讳使用“培养”、“选树”这样的词汇,而总是更喜欢说劳模是“评选”生产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服众。其实不然,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使用“培养”、“选树”这样的词汇,理直气壮地向大家明确:我们的劳模不是漫无目的、随意地、“矬子里拔将军”式的评选产生的,而是有目的地树立的,更是对优秀“苗子”花大力气经心培养的结果。这就如同青铜器铸造中“模”,它绝对不具有太多的随意性,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制作产生的。从劳模产生的直观过程看,劳模的确是评选产生的,但它只是劳模培养成熟之后一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不必去掩饰此前组织的培养过程。劳模能不能服众,从根本上说是劳模事迹是否过硬决定的,而不在于他是天然的优秀还是培养的结果。董存瑞影响了几代人,难道我们要否认他是党和人民军队培养的结果吗?我们可以否认他是党和人民军队培养的结果吗?不敢理直气壮地使用劳模“培养”、“选树”这样的词汇,直观反映了在劳模培养上的错误认识和劳模工作中“重评选、轻培养”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劳模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呢?这是由于我们开展劳模工作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者,在企业里是为了给企业培养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现实和可预见未来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企业对职工队伍的要求就是这个时期对劳模的要求,它随时代而异。例如,建国初期,根据苦干实干的指导思想,我们选树了铁人王进喜、石传祥等一大批劳动模范;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社会效率,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者,包括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被评为劳动劳模;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我们选树了众多科技战线的先模人物,如石油战线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就和铁人王进喜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等等。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优秀劳动者全部树立为劳动模范,而只能是最具时代发展要求特性的优秀劳动者被树立为劳动模范,可见,取舍的根据就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如何有的放矢地选树和培养劳模呢?这个问题并不复杂。第一,要根据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需要,明确劳模选树的重点对象放在哪里,它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二,明确选树的劳模应该具备怎样的自身素质,应具备哪些过硬事迹,特别是应具有哪些鲜明特点。第三,在此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优秀者加强教育,向其压担子,为其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强化培养。
劳模选树应避免过多过滥。劳模并不是越多越好,恰恰需要少而精。劳模要有代表性,每一名劳模都必须具有鲜明特点,代表一个领域的顶级水平。如果一个领域有多个劳模,事迹又缺乏鲜明特点,他们的事迹就难免重疊甚至“打架”,就难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作用就难以发挥。道理很简单,人们天然地容易记住第一,而从第二开始即被忽视,这就像人们往往只能记住冠军,而很难记住亚军的名字一样。
二、“范”的挖掘提炼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提炼和总结出劳模身上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性、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特点,它与“模”的选树培养过程紧密衔接,因为这些都应该是培养阶段就已精心确定了的内容。之所以会出现对劳模精神总结提炼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因为重视不够,而更根本的原因则在于第一阶段存在的“重评选、轻培养”现象。第一阶段缺少有目标地培养,而只是随意进行“矬子里拔将军”式的评选,其结果必然是评选出的劳模代表性不强、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性体现不足。可是,我们又怎么能要求“打哪指哪”的工作产生“指哪打哪”的结果呢。只要劳模培养工作到位了,劳模事迹总结提炼自然也就不再是问题,无须赘述。
在劳模事迹的总结提炼过程中,我们还应努力避免过度人为拔高的现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劳模事迹并不是越高大全越好,相反,生动、真实、可信的事迹往往更能感染人,关键是要鲜明、突出地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我们希望其所代表的领域特色。先进性、真实性、代表性共同构成模范性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使劳模在人们心中产生共鸣。
三、充分发挥劳模作用
如前所述,我们开展劳模工作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劳动者,而不止于劳模本身的先进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发挥劳模作用这一环节的工作。在现实中,忽视劳模作用发挥的问题比较严重,往往是热衷于热热闹闹地评选、表彰、奖励一气,过事就忘了,这样不仅领导不满意,职工也会渐渐失去对劳模工作的参与热情,劳模更会感觉心凉,劳模工作的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一)持续深入地宣传劳模事迹
不能一阵风,要常讲常新、坚持不懈,把劳模精神融入到劳模和广大职工鲜活的工作、生活中去宣传,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宣传劳模事迹不仅是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劳模本身的再培养,劳模事迹不仅应成为职工的美容镜,同时也应成为劳模自身的军容镜。
(二)广泛开展对职工的教育培养
要广泛开展劳模事迹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岗位工作,通过丰富形式,组织职工有针对性地学习劳模事迹,理解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感召职工、净化职工灵魂。
(三)使劳模主动发挥作用
劳模不应像挂在墙上的画一样只是被动供人学习,应当组织劳模主动发挥作用。比如,说给职工听——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宣讲会,这是最简单、最基本、最传统的形式;做给职工看——在工作中勇挑重担,面对急难险重冲锋在前;引领职工干——带领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工作中,攻坚克难……总之,应当使劳模认识到充分发挥作用是劳模先进性天然的组成部分,是他们从成为劳模那一天起就必须肩负起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四、结语
在发挥劳模作用这一环节的工作中,还应避免简单地过度物质奖励劳模。奖励劳模是调动劳模积极性,充分发挥劳模作用的必要手段,是吸引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有效方法,但不应单独和过度使用物质奖励手段。过度物质奖励劳模容易使人们产生劳模“为物质奖励而奋斗”的感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学习劳模的热情;在较低层级的劳模评选中,还可能促使劳模评选中出现“轮流坐庄”现象,出现“劳模福利化”。奖励劳模应同时综合运用精神激励、事业激励、岗位重用等其它多种手段。成为全国劳模的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张雪松光荣地当选为党十八大代表,他攻克了更多的技术难关,带出了更多的技术能手,为企业为国家做出了更大贡献,公司也给予了他更高的经济待遇、更高的荣誉,张雪松的名字也在职工中产生了更大反响。这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的典型例证。同时,有的老劳模将一枚劳模奖牌或一张披红戴花的劳模合影终生珍藏,成为其毕生最为珍视的光荣与财富;有的老劳模最珍贵的记忆是他通过导师带徒教出了一大批技术能手,直到退休后仍时时向人们讲起;有的劳模被安排到其它更适合其发挥作用的岗位,取得了更大成绩,做出了更大贡献……由此足见其它激励形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找到最合适、最能充分发挥其先进示范作用的方式,这样才是激励劳模、充分发挥劳模作用的正确方法,而不能工作简单化。
参考文献:
[1] 任鵬,李毅.劳模精神的生成逻辑:基于实践、理论、文化视角[J].山东工会论坛,2018(03).
[2] 卢霄,赵书靓.劳模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历史与实践逻辑[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3] 田鹏颖,王圆圆.论劳模精神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4] 姜卫红,孙利斌.对新形势下加强产业工会建设的思考——以山东省石化医药系统产业工会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6(06).
[5] 榜样力量 传递前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培树“国土榜样”动员暨先进事迹报告会[J].华北国土资源,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