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信使追梦行

2019-07-02 16:44潘时常
新体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信使丝路赛事

潘时常

风从东方来

2017年6月17日至7月12日,首届丝路信使自行车赛呱呱坠地,初心在于使泰州的体育援疆活动常态化。从700多名车手中脱颖而出的7名选手从东部沿海城市出发,途经5省1区29座城市,26天行程5171公里,到达泰州援疆对口县伊犁州昭苏县。

一个史诗级的骑行梦想在不经意间诞生,一场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波澜壮阔的文化交流之旅和民心相通大戏锣鼓喧天,情满全场。

一年后的夏日,狂风伴着暴雨,自南而北,铺天盖地,超强台风“安比”不期而至。一支12人的队伍聚集在江苏省泰州市体育中心,随着泰州市政协主席卢佩民宣布“2018年中国邮政杯丝路信使(国际)自行车挑战赛开幕”,急促的出征喇叭声响起,身着绿色骑行服的男女车手挟风伴雨,自行车如离弦之箭,射向前方。

丝路信使的旋风比“安比”来得更猛烈、更持久。丝路信使(国际)自行车挑战赛从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江苏出发,途径苏、皖、豫、陕、甘、青、新6省1区的32座城市,历时38天,于8月28日到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木图,赛程6199公里,比赛的规模和行程都超过了上一届。

风从东方来。

小人物肩负大使命

这是一条承载了千年辉煌的道路,历史的印痕被遮盖已久。以蒋凯为总指挥的两届丝路信使共19人,来自两个国家多个不同民族。他们怀揣梦想,脚踩单车,向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协同发力,一路风驰电掣。

首届骑行的天水——兰州段,全程280公里,山区丘陵,起起伏伏,气候比路况还要复杂。老天爷喜怒无常,像是有意考验这支初出茅庐的队伍。清晨,天水警车开道,风平浪静。比赛在天水至兰州交界处开始,一路爬坡。山下艳阳高照,半山腰开始飘雨,雨点变雨线,雨线由细变粗,倾盆而下。全队无人犹豫退缩,他们躬身力蹬,穿行在风雨中。来到山顶,暴雨化为冰雹,蚕豆大的雹点伴着加速度砸在他们的脸上、膀上、腿上,生疼!接着一个大缓冲,又从冰雹冲进暴风雨,冲到骄阳似火的山下。一段几公里的丘陵后,再次爬坡、暴雨,山顶冰雹,下坡半山暴雨,山下烈日当头。如此这番,一天当中,五六个回合。这一天,张津尉车坏了,臀部磨烂刚结出的痂又露出新肉,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沈扬从殿后的保障车上抓过一块纸板,挡住腹部前行,最终未能挡住寒气入侵,此后一连10多天腹泻。几位车手前几天摔过车,冰凉的雨水渗透到伤口。他们忍着疼痛,紧咬牙关,一路闯关夺隘。这天,他们用了9个多小时,晚上近10点才到达兰州,一路落汤鸡似的,衣服上叠印了一道道白白的盐霜。

丝路信使从东部滨海到西部边陲,横穿整个中国。挑战赛累计爬行高度20000米,90%的路段与古丝路重合,途中历经平原、丘陵、高原、山地、沙漠等几乎所有地形,遭遇暴雨、狂风、冰雪、酷热、沙尘暴甚至地震等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一天当中就要经历四季气候,在路程、路况、安全和运动员的体能、毅力等多方面,均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

2018年8月3日,循着2000多年前老子倒骑毛驴的西行之路,丝路信使来到陕甘交界秦岭山下。宝鸡——天水段88.6公里,悠悠车轮呼呼生风。队员们形成三个集团,由队长黄建林领骑的第一集团轮番带风,遥遥领先。连过两个隧道,一路下坡,冲在最前面的黄建林突然发现水泥减速带,因为路、带同一颜色,无明显标志,稍不留神就会跳车。他大喊“注意”,伸出胳膊打手势,提醒后面的队员,不料瞬间撞上第二个减速带,零点几秒间失去平衡,连人带车向右前方翻过去,摔出去足足有10米远,三处擦伤。队友欲停车为他包扎。他挥手示意他们平安通过。一位擦肩而过的队友调转车头,帮他整好车辆,两人跃身上车,又往前赶去。黄建林每蹬一下,疼痛钻心,每一次上坡,牙关都咬出血印。到达终点后,早已等在路边的志愿者“糖糖”大姐打开药箱,擦碘酒、清创、敷药。高速运动下的摔伤,肉体与水泥路面的硬摩擦,三处溃烂竟这么大、这么深。大姐的视线湿润模糊。27岁的黄建林来自广东潮汕,是两届比赛中唯一的大学自行车专业毕业生,丝路信使已经融入他的骑行梦想。

来自七彩云南的廖海森有“丽江风神”之称,这位首届丝路信使车手队长是天生的乐天派,为人正直、单纯,37岁还未成家。车友们深知,自行车既是他的至爱,也是他的谋生手段,长距离耐力赛是他的强项,每年各种赛事20场次左右,不多的奖金和少量的打工收入支撑全部生活。他倾心于千里走单骑,对远程赛事更是心仪。在一次川藏线计时赛中,他连续骑行34小时,翻越高尔寺、卡拉子山、海子山、宗拉山、拉乌山、觉巴山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骑行563公里。2017年春天,偶然的机会,他独闯泰州,领略风光无限的千垛菜花、溱潼会船和凤城河泛舟。与车友的交流中,万里骑行横跨中国的宏大构想和丝路信使的团队形象令他怦然心动。于是,他领衔首届赛事,带来如潮的粉丝,给团队输入了持续的正能量。

终点伊犁昭苏。平日心如止水的杨健紧抱蒋凯肩头,热泪飞奔,大声高喊:“谢谢!谢谢!”

杨健身出名门,爱新觉罗的后裔,报名参赛时已年满50岁,是车手中年齡最大的。队友们都知道,他的目的不在乎获得排名。杨健随身携带专业摄像器材,抓住机遇,记录沿线的壮美河山和风土人情。他几乎每天都在最后几名间游动,被关在“门外”的事时有发生,但参与是他最大的满足。摔摔打打是家常便饭,顶级运动员就是在摔摔打打中成长起来的。骑至河南商丘时,杨健变道摔车,左肩重重撞击在柏油路上。工作人员围上前来,他连连摆手说“不疼不疼”,扶车前行。当晚,队友为他包扎,从左肩到肋间“五花大绑”,紧紧捆定,从他呲牙咧嘴的表情可以判断,十有八九是骨裂。劝他检查,被一口回绝。第二天一早,大家来到出发地,杨健已等在那里。看着途中艰难的动作,人们猜测他要坚持骑回家乡西安。没想到,车过古都,杨健又出现在骑行队伍中;车过兰州、西宁进入新疆,大漠戈壁中仍然活跃着杨健的身影。车友们惊奇地问:“你咋能这样?”杨健的一声秦腔拉直了人们心中的问号:“我是丝路信使,爬也要爬到终点!”梦想的种子已经深埋心底,接下来就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精心组织精彩看点

公路自行车赛赛程远、保障难、战术多变、观赏性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众多粉丝跃跃欲试,一显身手。在一个月时间里,骑行总里程过万,堪比环法、环意等世界顶级赛事的总和;一线到底,其保障量是环线赛的倍加,复杂程度更是无可比拟。前线总指挥蒋凯一次次带人实地勘探,一遍遍精心推演赛事路线。经过两次扩容,2019年赛程达8552公里,更多“一带一路”省份和城市榜上有名。

组委会按照中国自行车协会制定的赛事规程,向全球招募参赛运动员。这项赛程长、路况复杂、不封闭的业余赛事,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特别要求。报名者年龄为18-55岁,需提供近期完成超过300公里、年度骑行记录和有效体检报告。为保证是业余运动员的盛会,专业车手被划到圈外。

赛事记名方式为赛段成绩的累计相加,2017、2018年度总冠军分别为新疆的张津尉和安徽的孙健。活动关门时间规定为赛段冠军冲刺线时间的1.5倍,整个赛程中被关门少于8次为完赛,获得万元的完赛奖,如超过8次则视为退赛。在甘肃、青海、新疆三个地形、气候复杂的赛段中,按难度不同划分等级系数,前三名可获得额外时间奖励。

万里骑行,道路全开放,安全成为组委会的一件大事。他们每天都有详细安排,每个工作人员定岗定位,有条不紊。蒋凯和赛事总监沈慧到裁判组、赛事保障组,每人一张“婆婆嘴”,“安全”二字挂在嘴边。出发前、收车时、中途转场,骑行中爬坡过坎、道路中车流、人流密集地段,打出手势,大声提醒,成为手持通讯中时时念叨的重要内容。

防患于未然不仅是规则条文的重点,实地骑行中也绝不含糊。城市骑行是赛事的亮点,观众较多和井然有序往往成为两难决策,既要把出发地和冲刺线选择在地标建筑或自然景点附近,有人气、有看点,还要考虑地段环境,不能拥挤无序。组委会摸索了一套选点要求,与当地自行车协会严密组织和适当引导,每次互补增色。由于比赛不是在封闭路面上进行,闯红灯成为必须面对的难题。2018年,郑州——洛阳赛段途径交叉路口,绿灯过后无黄灯过渡,红灯瞬间亮起。正在埋头使劲的张磊一抬头,已经冲到了线前,如果急刹车,不仅自己要摔车,还会伤及前面停车等待的5名骑手,他只能冲过线。晚上,讨论对张磊的处罚,有人认为情况特殊,表示同情。裁判组反复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取消当天成绩。这意味着整个赛事张磊退出争夺,与冠军无缘。为了确保车手的安全,组委会为每一位车手购买了意外伤害险。措施扎实、执行严格,两届赛事均无安全事故发生。

现代版“家书抵万金”

泰州有着深厚的重教传统和优质教育资源。2005年以来,高港区口岸中学承接“内高班”重任,来自天山上的朵朵雪莲在这片沃土上尽情绽放,成长为新疆未来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栋梁之才。这些学生远离家乡亲人,电话、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可以解决生活之需,但快捷的交流之后,他们往往言犹未尽。有了丝路信使的创意,鸿雁展翅变身万里骑行,为他们传递家书。远方亲人拆开信件的一刹那,写信人笔下表达的感情震撼恰似山呼海啸,扣人心弦。

信送得好艰辛。西部大山里的一个山村,道路颠簸,言语不通,找不到人询问,导航也无法定位,好不容易与信主联系上了,一句“把信撂在村部吧”是最常听到的回答。信使们为了一封信,记不清有多少次从顶着烈日跑到夜幕降临。不把信送到信主手里,他们内心不安。

来自广东汕头40岁的张敬忠是首届丝路信使自行车赛车手。他沿着古丝路,对每天一场酣畅淋漓的单车赛十分享受,一路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赏心悦目,好不惬意,同时虔诚充当现代驿使,把一封封家书亲手送达,那些感人的事情与印象深刻的场景使他难以忘怀。进入高原,这位被海风吹大的浪里白条出现高山反应,登上1250米海拔时,突感四肢无力。至1800米爬坡登山时,前方就是赛里木湖,他却无法前行,又一次头昏目眩,双腿犹如灌铅,整个身体就像踩在棉花上一般。张敬忠意识到,速度可以下来,但骑行不能停!“当下,人的信息交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即可解决,但回归到纸上写家书,意义不同,非常可贵。他们用心地书写,因为这信会保留长久长久”,张敬忠感觉身上的信囊在渐渐加重,负重前行……

几张薄薄的信纸化作丝路信使肩头的千钧使命,重拾人们对信件的回忆与期待,送信的经历使他们更真切地体悟“家书抵万金”是人类永恒的情怀。第一届丝路信使沈扬讲述的送信故事令人百感交集:

——特克斯县附近的一個小山村。团队履行信使使命的第一封信,我和两位拍摄人员在警方的协助下,来到收件人家中。男主人分外热情,招呼我们炕上坐。我们递上他在泰州求学的女儿的家书。他急切打开信,又羞涩地说:“我还不识字呢……”我第一次帮人读信,心里有种莫名的感觉。满满两张纸,刚刚读了几行,父亲的眼泪就下来了,那泪水中饱含着多年对女儿的愧疚,以及被女儿理解后的感慨和释怀。拍摄人员事后唏嘘不已:“他在镜头那边哭,我在镜头这边抹眼泪。”一个生猛的农村汉子,平时流血不流泪的人,竟为一封素信动容。这是我们唯一完全知道内容的信,女儿原本和父母很少沟通,彼此很不理解对方。在外求学多年,她渐渐对父母有所理解,表示会永远孝敬。平时难以启齿的话语都写在信里,这封信将从此改变家庭关系。

一封家书,百般意蕴,从通音讯到报平安,激起人们心中一道道情感的冲击波。

千般友情终是爱

自行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到休闲骑行,在练就健全心智方面正展示功力。同是追夢人,都有追梦情,万里骑行中丝路信使心心相印,情深似海。

2018年,创造亚洲骑行最长纪录的一对女子出现在丝路信使的队伍中。李古月原为天津一家公司的“内当家”,统筹协调、舞文弄墨手到擒来。她参加自行车运动的历史满打满算还不足一年。她自找苦吃,记下了万里骑行中的酸甜苦辣和人生感悟,每每获得点赞。19岁来自中国台湾的朱珮辰即将跨入大二,小小年纪,已有近10年骑行资历,12岁就随父亲一次骑行1200公里,对适度骑行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她有多年体验。从宝岛台湾至祖国大陆,她成了团队中人人呵护的“小天使”。7月25日,首个比赛日,赛程195公里。连续几天阴雨后放晴,天气奇热。李古月一看温度表:42度!朱珮辰血糖低得无法进入竞技状态。李古月几次陪她停下缓冲片刻,买来冰镇雪碧帮她降温、放松,恢复体力。朱珮辰曾专程赴美国接受自行车专业训练,起初不以为然,在竞技场上帮助别人就等于放弃自己,她还不习惯来自对手的帮助。李古月顾不上这些,为她加油打气:“丝路信使有比竞技更重要的东西,如果第一天就被‘关门,那将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成绩,甚至关系到这次骑行能否坚持到底。”朱珮辰心里一亮,调整心态,主动配合,两人相互鼓励,挑战极限,在规定时间里手拉手开心冲刺的形象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朱珮辰与李古月分享独到的海内外骑行体验。李古月从这位年轻“指导”的身上学到跟车时身体保持稳定,既有好的效果,又使后面的人安全。往青海西北小城刚察骑行时又逢风雨,最后20公里,朱珮辰发现李古月身体出现状况,冲上前去为她带风。青海湖骑行时,气温只10多度,高海拔,有一种从火炉掉进冰窟窿的感觉。李古月脱下长袖骑行服递给朱珮辰,一热一冷,高山族与汉族的姐妹情深。

大雁传书,丝路信使牵来的是一段段不了情。

描绘品牌赛事蓝图

体育无国界。丝路信使自行车挑战赛既是体育赛事,又含有文化、经济、旅游、教育等多种元素,两届赛事,网上关注超过2亿人次,形成传递健康、传送财富、传承文化、传播友谊的核心价值,“同心同向、坚毅坚强、互助互信、共爱共享”的丝路信使精神,成为团队共同的行为准则。

组委会和团队不断发力,迈出坚实的步伐,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体育精品工程:

——创新项目建设,做大品牌系列。推动丝路信使与文化旅游、运动健身、休闲康养、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嫁接水上、路跑等多种活动形式。2019年将推出两场主打赛事:7月下旬创新丝路信使西域行,总里程8455公里,从长三角出发,终点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9月举办丝路信使辽宁营口海疆行。逐步推出沿江(长江)沿河(大运河、黄河、淮河)沿湖沿海行、沿省环形赛、企业家自行车体验赛、白领骑士骑车跑步定向赛、青少年成长邀请赛、丝路信使选拔赛等,形成系列赛事,推动相关国家、地区联手举办跨区域、跨时段、多形式的活动,将泰州打造为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基地。

——打造文化体育论坛经济。2019年赛前,举办丝路信使文化体育活动周、“一带一路”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体育产业洽谈会等活动,通过赛事搭建文化交流、招商引资、品牌合作、共话发展等多种平台。

——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发挥“民间大使”和“连心桥”的多重功能,推动竞赛朝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国际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发挥文化体育世界共同话语的优势,增强传播的多元化表达。

——创新政策引导推进力度。推动赛事组织机构与国家相关机构建立丝路信使推进委员会,建立运动、旅游、文化等多种门类的丝路信使城市联盟,从赛事入手,以活动交融,用心灵沟通,不断优化社会化举办体育活动的良好环境,将丝路信使赛事打造为“一带一路”向更广地域、更宽领域拓展的国际化新平台。

骑缘——奇缘

丝路信使发端于有交汇点之称的江苏并非偶然。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临江滨海、水秀文昌的泰州,赞叹“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有史料记载,大唐文化使者鉴真和尚东渡前的出家之处就是建于东晋的千年古刹泰州光孝寺。

2017年丝路信使开赛时,18岁的艾尼瓦尔·开合尔曼还是一名高中学生,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好奇心使他在比赛进入伊宁后一路陪骑,赛事运动总监沈慧送给他一顶头盔,上有著名书法家曹俊先生神采飞扬、飘逸灵动的“丝路信使”手迹。他爱不释手。头盔播下了缘分的种子。2018年他如愿以偿,入围选手。这位车队中的小弟弟有大爱之心,常常为大叔大哥大姐领骑破风。业内人士都知道,逆风而上还是顺风而下对自行车运动成绩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技术和水平不相上下的情况下,破风的窍门往往成为胜负的关键。有人计算,以每小时34公里的速度骑行时,车手80%的力量是用来克服空气阻力的,自行车运动中利用别人的身体为自己减少风的阻力,可省力30%。主动领骑破风不仅是体力的付出,这种愿为他人的献身精神定会赢得同行者出自内心的感激。

骑行是单调的,骑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车手们的情感经历更是复杂多奇的。一连串的奇事发生在丝路信使们身上,新疆库尔勒的张津尉是内地支边人的后代,曾荣获第一届赛事冠军,低调平实。他那一身丝路信使骑行服吸引了库尔勒大街上的人们,路边一位姑娘心生仰慕,上前搭讪,落落大方,互通姓名后更是相见恨晚,都是自行车运动的痴迷者!

丝路信使成了他们的一根红线!张津尉有一辆跟随自己转战南北、历经坎坷的自行车,这年深秋的一天晚上,两人结伴骑行后,市区五彩灯光的映照下,这辆心爱的冠军宝座成了他们的信物。一场“快闪”婚事以信使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敲定。

26岁的麦来来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塔尔迪库尔干。他多次对中国车友吐露心声,哈萨克斯坦是丝路信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延伸发展的第一站,自己作为12名信使中唯一的哈籍车手,十分自豪。“要当好桥梁和纽带”,他暗暗提醒自已要努力践行“同心同向、坚毅坚强、互助互信、共爱共享”的丝路信使精神,成为团队骑行的润滑剂。丝路信使进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后,他主动担当翻译兼联络员,成了名副其实的双重使者。2019年3月28日,麦来喜得千金,特意为她取名“丝路信使古丽”,成为第二代丝路信使中的第一人。

从春江花月、小桥流水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沿着历史的足迹,踏着新时代的旋律,和着“新东方快车”的节拍,丝路信使在追寻梦想的征途上破风前行。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信使丝路赛事
本月赛事
月光信使
月光信使
来自天空的信使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Stories about Anim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