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兴
前些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它的火,让普通大众了解了文物修复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文物珍贵与脆弱并举的特性。特别是对于宣本、绢本类文物,每打开一次都会造成不可逆的纸纤维或绢丝的断裂,原作的每一次展示都会加深其“岁月的痕迹”。而国家又在大力提倡艺術普及教育,文物作为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品精髓的积淀,当仁不让是践行国家政策的开路先锋。矛盾了然于此,如何兼顾艺术品精髓推广普及与文物保护,成了故宫、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内外众多文博机构的“痛点”。
市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火花”,文物保护就是雅昌与故宫之间的“火花”。当前国内文博系统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在采集过程中有存在可能对文物造成“保护性损害”,在数字资源利用中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雅昌与故宫合作研究探索文物保护之道,绘画艺术品的复制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雅昌与故宫的合作对故宫绘画类文物进行保护性复制为导线,谈谈对最能体现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技术差距3个关键流程环节,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
数字图像采集
数字图像的原始数据是任何工业复制方式所能呈现效果的基础,它的质量、精度决定了复制所能达到的精度,影响复制品的层次效果,但也并不意味着精度越高复制的效果就会越好。数字图像的精度层级在达到一定水平后,会超出现行复制输出技术的精度表达能力范围,因此在图像复制领域通常是对最低的数字图像精度作要求。另外数字图像的应用领域、类型不同,对采集的原始数字图像的最低质量要求也各异,扫描交付的数字图像的精度也会有所不同,如表1。
特别说明:原始数字图像,即首次采集数字图像的精度与质量,已经基本决定了图像的整体效果。例如,首次采集的数字图像所设置的精度为150dpi,后期再把图像改为300dpi或更高精度已经没有意义了,通过后期提高精度的方式对数字图像的质量是没有任何改善效果的。
建议:中国画数字拍摄时要求平均布光,若画面最长边小于2.5米,则用两台闪光灯布光,超过2.5米可适当在中间增加一台闪光灯,或进行分段拍摄;对于油画数字拍摄,要求尽量少反光点,金笺纸、版画之类要求布光均匀,不能有大面积反光。
图像数据处理
数字图像的处理主要是以Adobe Photoshop软件为主。最终的效果能否实现1∶1颜色模拟,需要从颜色转换到最终颜色确认的每个步骤都做到一丝不苟。
将图像从RGB模式转换成CMYK模式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画作颜色特点选择长调与短调的转换曲线,对于国画、素描类原作多以长调黑为主,而对于油画、水彩类艺术品则多以短调黑见长。
颜色调整过程中,一般是先从整体到局部,再到微观细节的优化。进行整体调整时,要分析作品特征,保证整体色彩、阶调、清晰度一致。当整体调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再进行局部调整,局部不可以脱离整体统一性。整体调整和局部调整完毕已能达到与原作相近,细微部分需要微调,使之更加近似,色彩还原细致入微,并完美接近原作。
特别说明:在RGB模式下调整清晰度、明暗(白黑场)、阶调、锐化等部分,保留层次最大化;调整数量参数,找到合适值,如果数量的百分比过大,画面会有杂色;调整半径参数,找到合适值,如果半径像素值过大,则会起白边,导致层次丢失。
建议:针对图像色彩的整体调整,首先要分析作品特征,进行全局整体的调整,继而达到“神似”的效果,要依照原作或专业要求对复制图片进行色彩调整,并使输出的样品颜色与原作或参考接近一致。基于艺术品特点通常分为国画、油画、特殊艺品、其他艺术形式4类,各类型稿件色彩层次调整规范如表2。
复制品成品输出
艺术品高仿真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环节中,设备、材料是核心。设备的同质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国际上主流的设备供应商以日本的两家企业为主,容易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企业要想在艺术品高仿真复制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主要还是靠复制材料的研发。雅昌进行绘画类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所使用的材料,是根据作品本身材质色泽选用相应材料进行高仿品复制输出,为客户展览、艺术交流、装饰、个人收藏和教学等目的提供高质量的仿真品。例如宣本材料选择的是基于手工宣纸加工而成的复制用宣纸,不仅保证了复制材料在颜色输出上的稳定性,也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中国绘画所用载体的艺术纹理特征。
在选用复制材料时,要保障表面外观平整,材料纤维组织均匀,无明显凸起;整体颜色均匀,目测无明显颜色变化;无褶皱、裂口、洞眼、砂粒和附着物,另针对材料要设定相应的科学检测数据标准(如表3),每月抽检材料,判断数据是否在标准范围内,技术部门不定期检查使用部门的数据检测情况。若不符合标准及时反馈采购部,与供应商协调沟通解决,不达标的复制材料一定不能上复制生产线。
通过以上目视评价(主观)和数据评价(客观)两个维度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得以确保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材料质量的统一性与稳定性。做不到这点,根本就实现不了批量的复制生产,否则复制成本也是极为高昂。
特别说明:在对复制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时,为保证数据精确,将两张材料放置于黑背景上测量,测量3次求平均值;黑背景为135g/m2黑卡,颜色值为:L=24.5,a=0.4,b=-0.6,容差范围为±0.7;克重测量时,将材料样品准备3份测量求平均值。
建议:对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材料的稳定性不像通常的影像输出用相纸制定严格的检测标准。对每批次的复制材料进行实际的产品打印测试,一是打印灰底(如图1),评价其表面涂布的均匀性,确认是否有起杠等现象,打样后色彩均匀,无深浅不一和偏色现象;另要打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测试图片(如图2),看呈现颜色的色域范围,吸墨性、清晰度测试与标准测试版样品是否一致。
艺术品高仿真复制行业发展至今,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各方面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但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标准可供参考,它不像传统印刷行业,有相应的成熟ISO标准可供引用,在质量控制、流程管理等方面也有成熟的指引可供参考。虽说艺术品高仿真复制行业的很多方面是可以借鉴传统印刷的标准与经验,但始终犹如穿得一身不合身的衣服,虽说也能起到保暖的功效,但要进行大幅度动作时,始终是受到限制与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