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9-07-02 13:32孟祎旻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东营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孟祎旻

摘要:东营作为黄蓝区域的全覆盖城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关键时期,探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关键所在。

关键词: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东营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14

“十三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同时也将区域协调发展纳入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东营作为黄蓝区域的全覆盖城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关键时期,探索適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对东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

1东营区域经济运行趋势

东营在区域主战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从全年情况看,经济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1)与黄区发展趋势对比。2018年,东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2.37亿元,占黄区生产总值的39.2%。其中,工业生产表现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高出区域0.8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活跃,进出口增长20.2%,高出区域14.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表现稳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支出增速分别为5%和103%,明显高于区域水平。

(2)与蓝区发展趋势对比。2018年,东营区域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叠加,新旧动能转换动力十足,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反馈数据看,东营地区生产总值占蓝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工业效益改善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利税、利润明显高于区域水平,对外贸易日趋活跃,进出口总额增长20.2%,位居全省前列。

(3)与周边地市发展趋势对比。2018年,东营、潍坊、滨州三市经济在调控中趋稳,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动能在转换中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改善。从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看,东营拉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明显。

2东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8年,东营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但影响、制约区域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隐忧因素也进一步凸显,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化解工作任重而道远。

(1)区域经济运行分化明显。从全年情况看,东营区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运行趋势凸显分化。与黄区对比,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明显高于区域趋势,增长新动能逐步释放,发展优势明显,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与蓝区对比,经济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增幅差距虽逐步缩小,但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区域水平,与青岛、烟台、威海等市相比差距较大,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2)转型升级压力依然存在。东营传统产业占比大、长期形成的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行业发展问题突出,特别是随着环保、能源、安全倒逼压力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不足,民营经济先发优势弱化,生态环境、节能降耗等整改任务重,致使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面临严峻考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营经济发展步伐,从而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

(3)海洋经济缺乏亮点。东营海洋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海洋经济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与周边沿海其他地市相比还存有差距,对区域的贡献度还不够高,支撑作用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占比相对较低。东营地区生产总值占蓝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12%,在《蓝规划》涉及7地市中相对较低。海洋经济大项目少。海洋产业结构趋同,海洋产业效益整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短,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海洋产业项目。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研发型、创业型人才极度短缺,科技投入少,科研设施条件之后,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相对较弱。

(4)区域融合发展有待优化。一是区域内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从目前情况看,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实施,纵向执行比较到位,横向沟通不够通畅。二是产业同质化竞争明显。相似的产业结构,相近的地理位置,经济间竞争、重复建设时有发生,导致规模效应减弱,经济消耗大。三是自主寻求合作与协同发展的主观积极性明显不足。主动对接黄蓝区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主动性不够,共同合作项目、多领域互助交流少,引领作用相对较弱。

3推动东营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当前,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势必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新考验,准确把握当前影响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势在必行。

(1)聚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石化产业是东营的优势主导产业,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当前,要紧抓住山东省规划建设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的重大机遇,加快新动能崛起,激发重点活力要素。一是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技术改造和跨界融合发展,向低排放、可循环、规模化、精细化转变,着力建立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实力。二是抓新型产业培育。统筹推进石油化工产业优化,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层次、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引导产业向技术服务等高端领域延伸,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使东营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三是抓现代服务业突破。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轻型化的关键举措,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重点,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加速成长,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向智慧化品质化转变、公共服务业向规范化便利化发展。

(2)聚力转型升级,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极。一是抓工业,突出主体作用。关注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及时督促指导,全力尽快帮助企业增信心,稳生产,拓市场,推进东营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抓项目,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围绕全市投资发展现状与趋势,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优质项目,積极扩大民间投资,力促一批新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不断积蓄发展后劲与活力。三是抓招商引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把招商引资、引智作为扩大投资、推动发展的重大引擎,推动东营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3)聚力海洋强市,激发海洋经济活力。立足海洋优势和特色,围绕做大海洋产业,积极融入和服务海洋强市战略,将东营打造成海洋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跨越。统筹规划,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根据东营海洋产业发展特色,着力研究战略目标及定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布局、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发展重点产业,加快培育扶持海洋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推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知名品牌、行业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企业,形成东营市海洋产业特色链,实现东营海洋、陆域经济“双驱”并动。加快培育海洋主导产业。积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以海洋渔业为基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临港产业、海洋装备、海洋油气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海洋产业体系,提高东营海洋经济的整体实力,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加快构建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海洋平台建设,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海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加强海洋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构;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壮大海洋高层次人才队伍。

(4)聚力区域协调,营造共赢发展格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区域发展的系统性,提高全域发展水平。一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强东营与黄蓝区域主要城市合作交流,在基础设施、产业对接、项目合作、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二是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为着力点,推进东营与各区域的经济互动、融合,推进互利共赢,积极打造东营区域经济新优势。

参考文献

[1]东营市统计年鉴(2013-2018)[Z].

[2]山东省统计年鉴(2013-2018)[Z].

[3]山东发展统计报告(2017)[Z].

[4]2017年度东营市政府统计优秀调研成果选编[Z].

猜你喜欢
东营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在东营看“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