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形成的一种能够把握自身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文章就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条可行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希望在基层体育老师面对类似问题时,本文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05-02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体育学科由于教学模式与内容的灵活性较强,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下面,笔者就围绕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等问题展开本次讨论。
1.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就学校教育而言,核心素养通常是指青少年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形成的能够帮助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则是指青少年学生通过参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所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稳定性较强的终身能力与素养,其中包括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自我约束能力、清楚的自我認知、优良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第二,多数体育运动项目在开展过程当中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较高,长期参与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学生大脑功能的发展,提高学生注意力。最后,因不同运动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参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可有效提高学生不同的素质与能力。
2.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与培养策略
2.1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要求
2.1.1体育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
为更好的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基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实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相关教育政策及方针的学习与研究,笔者认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应从改善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使学生的整个体质水平、良好行为习惯以及适应社会的品质与能力逐渐形成。其中体育课程开展带给学生最明显的改变便是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与健康情况,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科学、持续的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并能有效改善其健康情况,而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通常是科学性、系统性、持续性都很强的,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
2.1.2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学生的健康行为能够帮助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促进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另外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行为对其健康状态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我个人认为青少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持续的体育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能够促进其自主锻炼意识的形成,另外还能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养成定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在提高自身体质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2.2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2.1注重对小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之中,通过良好的学习体验,真正喜欢上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
2.2.2注重对小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时,一方面任课教师同样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达到会学、会用的目的。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学习方法和所学习的体育运动技能的运用方法,这样才能够为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2.3注重对小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
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是以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任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经常性的、反复的、主动的、有目的的以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陆文强.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
[2]李百通.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运动.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