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里红 李杰
【摘要】分流流程的杂乱、培养方式的不当以及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分流效果,也不符合“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目的,只有进一步优化分流细则、加强教学改革,并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才更好实现大类招生、分流优质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本科生 大类分流 优化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8JGZZC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08-01
1.大类分流的意义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指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在大一新生进校时不分专业,待学生完成通识课程及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意愿进行专业选择,继而分流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培养社会调适性强、知识面广的学生。
2.本科生大类分流现状分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现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改革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高校都有尝试,这也成为很多学者在教学改革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效激发了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但由于大类分流有很大的专业、地区差异,究其现状来说,还是有很多问题。
2.1分流模式多样,分流流程杂乱
就全国而言,推行大类招生的时间不一,高校之间有所差异,尤其在地方性高校中,受学科專业、学生素质差异较大等影响,分流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这造成了分流有“1+3”、“1.5+2.5”等多种模式,尤其是半学期的分流严重影响课程开设及班级日常管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不唯学习论,设置了分流细则,有学生活动竞赛等方面加分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分流流程不一,且事先没有对比与指导,导致分流流程存在学生加分标准不科学、现场操作不规范等杂乱的情况。
2.2培养方案固化,分流培养不当
很多高校的大类招生都是在尝试阶段,培养方案没有有效跟上,虽然有改革的地方,但很多还是沿用过去的,相对固化,就存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不科学、不合理,这就导致“培养跟不上分流”的现象,最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不一,甚至有的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3社会思潮冲击,专业选择盲目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没有较为科学的依据,甚至对专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更不用谈专业要求、学科前景等问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定位剖析,选择专业是觉得现在哪个热门就选哪个,有的觉得别人选,自己也选,甚至有抓阄的情况,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让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偏差,专业选择较为盲目,甚至跟风,可能产生“专业失衡”,即有的专业爆满,有的专业冷门,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专业学科的建设。
3本科生大类分流工作机制优化策略
3.1制定适宜分流细则,优化分流流程
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学校师资、课程等方面,结合国家、社会的需求,制定事宜的分流细则,要求细则明确分流依据、分流现场操作流程、专业介绍等较为全面信息,分流时间也在双数学期,这样从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都会比较好开展,同时建议成立分流工作小组,方便学生咨询了解。且分流细则应该在学生入校时就下发,让参加分流的学生在进校就对分流有总体认知,明确知道自己未来可选择的专业及相关要求等,利于流程优化。
3.2 改革教学管理方式,优化分流效果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绝大部分比重是取决于教学管理方式,如果继续沿用不合适的教学管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分流效果,也是副作用于人才培养的。改革教学管理方式需要根据专业的设置、分流的模式、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譬如范式改革课程的设置建议以通识课进行,可以对老师的授课进行横向比较,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结合市场需求,针对性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学生管理队伍的配置中可以考虑加强教学中的联系,进而实现分流效果的提升。
3.3 剖析专业前景,巩固分流思想
学生对专业的盲目选择,如果再不加以正确积极引导,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不进、不想学的现象,最终与人才培养背道而驰,甚至也会影响专业学科的建设。剖析专业前景包括对专业背景的介绍及未来前景的发展等,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专业见面座谈会、本科生导师联系引导、定期系列专业讲座等,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专业,在学生工作中还可以成立学生专业学术社团,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继而实现对学生分流后的专业思想进行巩固,最终利于专业分流稳定性,推动学生培养与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彭亚君,徐筑燕,魏媛等. 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7):82-83.
[2]孔庆聪.我国本科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分流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