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美国电影 功夫形象 好莱坞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开始出现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赋予了电影工作者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中国武术凭借其独特魅力,走向國际舞台。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开始出现中国武术,成为中国功夫的代言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武术在好莱坞功夫电影中是不可或缺的,也开始让世界大众透过电影去看到背后的中国文化魅力。在电影中对中国武术的形象塑造,传递着西方世界对中国武术以及中国的想象,了解好莱坞功夫电影中的中国武术形象,有利于推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表意实践背后的话语权。而这对于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获得世界的认同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好莱坞功夫电影中国“功夫形象”的类型及变迁
在好莱坞功夫电影中,中国功夫形象大致分为以下集中。首先是在恶魔坏蛋形象,主要是依附于好莱坞对华人的刻板印象的延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无论是中国民族还是中国人在其中的影响都是愚昧、远离文明的形象,基本上集中了好莱坞对中国人所有的恶劣印象。比方说“傅满洲博士”的超级反派,更是将中国人恶劣的荧幕形象塑造达到顶峰。随着香港功夫电影走向世界,随着而来的一系列中国功夫明星开始走向好莱坞舞台,比方说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突破了原本的中国人的荧幕形象,改变了好莱坞对华人形象偏见,塑造了现代英雄形象。其中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担任了主角。《龙争虎斗》在美国放映时,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好莱坞新的功夫片由此诞生,为好莱坞功夫电影的打开了新局面。在20实际90年代,在好莱坞功夫电影中,中国人的武术形象塑造更多的是简单的功夫高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中国的正面形象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开始在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随着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一再飙升,好莱坞为了进入中国的广阔市场,频抛出橄榄枝——中国也以正面的、积极的、主力的形象一再出现在好莱坞的主流电影中。其中代表的是1997年的《明日帝国》中,杨紫琼所扮演的邦女郎,就不再是简单的武夫形象,而是一个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形象了。最后便是古代仙侠形象。在好莱坞功夫电影中出现仙侠形象,是西方社会对中国异国审美的感知,为中国武术形象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比方说在《卧虎藏龙》从中国视角切入,展现中国奇妙的轻功、扣人心弦的武术竞技以及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故事围绕着一把青冥剑出发,描述了玉娇龙帮助罗小虎实现爱情和欲望的过程。整部电影就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的较量。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好莱坞功夫电影中的中国武术形象以更加积极、正向的方式出现在荧幕上。
(二)好莱坞中国“功夫形象”的成因
好莱坞中国“功夫形象”的不断变化,从中折射出好莱坞代表的美国文化与中国功夫形象代表的中国文化之间的文化较量,好莱坞中中国功夫形象的变化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首先,美国社会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来自对中国本土的影响以及对来美华人的影响,以此形成了固有的影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套话”。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来自中国的思想文明、物质财富影响着西方世界,中国文化不断受到美化。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经济落后到了挨打的境地,是中华民族最初的活力。基于西方自身的优越感,中国人的负面形象逐渐增多。在现代文化和古老文明,民主社会和专制社会的较量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都处于西方文化的边缘地带。在美国集体社会中,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基于某一个人的经验产物,同时加之以文化、权利的印象,形成了对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整体印象。在当时社会中,华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一样被排斥在社会的边缘。这些过往历史的叠加,让中国男性成为胆小沉默、地位低下的群体,并反映在电影中。随着70年代,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华人功夫形象出现在美国社会中,成为反抗美国文化对华人歧视的套话出现。李小龙的功夫电影重新塑造了中国华人形象,像“愤怒的拳头”一样直击西方社会。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永远充斥着现代文明和古老文明的较量,但是在美国好莱坞功夫电影中,仍旧是维护着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展现着对中国文化的蔑视。《80天环游世界》讲述的是主人公归还玉佛的事件。但是整个过程中,对待西方文明中现实的无知和落后,无疑凸显了东方文明的愚昧、落后的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东方古老文明中的神秘、宁静的异国情调为西方的“乌托邦社会”找到了精神家园,希望借此美化、超越现实社会。在《功夫熊猫》中展现了西方文明中过度拓展的文化批判。
其次,从市场经济层面来说,好莱坞电影需要中国这块市场。好莱坞电影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电影,是电影商业价值的集中体现。20世纪70年代,以李小龙为代表中的中国功夫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万人空巷的繁荣景象,而这也影响着北美地区的电影观众。功夫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在亚洲地区获得了巨大成功,借由电影中的形象,重塑了中国华人的阳刚形象。如今,新媒体的冲击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区域成熟,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好莱坞电影开始重视海外市场的开发。好莱坞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美国本土市场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在市场的驱动下,好莱坞电影开始使用华人导演,为主流美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运用东方文化和东方题材的融合拍摄符合中国观众和东方观众文化认同的影片,中国开始进入了自己所作的文化包装之内。特备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斩获了奥斯卡等国际奖项。在市场的驱动下,推动了好莱坞功夫电影的发展,利用了中国内地电影和国外市场接轨的迫切心理。中国成为好莱坞电影票房号召力,推动了大量好莱坞电影的出现。同时,基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原本负面的华人形象不利于打入中国内地市场。因此,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关于中国华人的负面形象也将越来越少。来自市场的压力,让好莱坞电影对异国人想象开始重新塑造。当然了,近些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好莱坞功夫电影中的形象带着某种迎合中国市场的意味。
(一)文化价值
功夫形象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名片之一。好莱坞电影中的功夫形象,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产物,沟通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其中的功夫形象不仅仅是美国英雄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英雄的产物。中国功夫中的武侠形象,和美国所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不谋而合。因此,在好莱坞功夫电影中,中国武术自然成为了美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美国精神中的独立自由、较强的适应能力、最求公平的抗争精神以及追求正义服务社会,这些都在功夫电影事物的构建中得到了体现。随着好莱坞电影走进中国市场,电影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也是越来越多。中国侠义文化中的“尚德”、“尚仁”的精神尤为突出,承担着保民佑民的责任。这些对个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成为其行走江湖的立足之本。而这区别于美国社会中的英雄形象。在中国的功夫理念中,是不耗费一兵一卒,让对方知难而退,显示中国武术形象中的侠义。走向世界的中国武术形象,在一定程度承担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必然现象。当然了,这也是美国文化将外国文化本土化的策略,在《功夫熊猫》、《功夫之王》中对中国武术、书法的推崇,进一步推動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二)审美价值
功夫赋予了电影中的美学的形象特征,从动作、身形、招式等等展现了功夫的美感,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武术美感。无论是《霹雳娇娃》,还是《功夫之王》,都是借用了中国武术中赋予变化的招式,将身体的妙曼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将慢动作的中的美感和快动作中的刺激感形成呼应,抓住观众的眼球。《功夫之王》中成龙和李连杰的巅峰对决,成龙将其每一个幽默动作融入醉拳之中,优美与力量并重,成为整部电影中的重要场面。功夫形象和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动作凸显下展示人物性格。相对于西方武打场面来说,仅仅是单纯的动作机器,没有丝毫的美感,而这也是区别于西方英雄形象的特征所在。武术动作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展现出武术韵律,制造出独特的打斗局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格斗。
(一)符号意义
对于美国英雄题材中,表现英雄主义的方式主要是驰骋沙场的展示形象,亦或者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快枪手,或者是擂台上的拳击英雄。让英雄的能力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不再是停留在枪械、汽车等一些物体承载。中国武术形象的出现,让美国英雄主义注入新的内容。通过徒手格斗展现英雄人物的力量、气概,让好莱坞的英雄形象更加贴近大众。功夫形象背后的是符号,带着社会对中国武术的固有认知,而这将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变化,从而被赋予新的内容。功夫形象中的符号,不是一个简单的额、静止意义,而是在观众和符号信息中的不断互动中,积极的生产过程。
(二)传播意义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主要代表,它的文化魅力必将吸引着西方的兴趣,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前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特别是在长期单向的文化输入过程中,中国需要引领文化的中的亮点走向西方世界,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东方魅力。很显然,中国功夫便是一张亮眼的名片。在中国武术传播过程中,影视行业基本上占到了主导地位,也是世界认识中国功夫的主要媒介。因此,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中国文化本身兼具着“和谐”、“包容”的价值观念,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好莱坞电影市场的影响,将中国功夫中的公平、侠义、自由传播开来,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文化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不断探求功夫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功夫形象的发展,探求了其背后成因,揭示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功夫形象,相对于其他华人形象根据代表性和直观性,中国功夫和好莱坞经历了数次交锋,最终呈现了如今的局面。因此,这些形象不完全是西方的产物,而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较量中所争夺的一片天地。华人的功夫形象受到全世界的追捧,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为好莱坞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展示英雄主义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题材。另一方面也为赢得中国广阔的电影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东方的阳刚之气,积极乐观的形象代入到了西方电影之中,改变了西方电影中的暴力、血腥的场面,而这是中国电影人对世界电影所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淑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9.
[2]孙萌.“她者”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D].北京大学,2006.
[3]大卫·波德威尔.强化的镜头处理——当代美国电影的视觉风格[J].世界电影,2003,(01).
[4]季水河.品性塑造与人性解放:中西不同的美育观[J].湘潭大学学报,1997,(05).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8,(02).
[5]贾磊磊.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文化价值观[J].电影艺术,2011,(05).
[6]贾中恒,朱亚军.Peirce 的符号学三元观[J].外语研究,2002,(03).
[7]黄义军,唐韶军.再探武术套路的姿势美和节奏美[J].搏击·武术科学,2008,(05).
[8]李一鸣.银幕谎言:好莱坞电影中妖魔化的华人形象[J].大众电影,2000,(03).
[9]罗卡.谁害怕好莱坞?杂谈面向国际因应转化之道[J].电影艺术,2001,(02).
[10][美]明哈·T·彭.好莱坞多元文化主义的亚洲入侵[J].夫左译.世界电影,2010,(01).
(注:本文为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YG2017202)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程树武,景德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美国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