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东亚文化

2019-07-02 01:57王晓玲
紫光阁 2019年6期
关键词:东亚文化

王晓玲

5月16日,观众在亚洲文化旅游展上参观。

何为东亚?

由中国倡议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个月在北京举行,吸引了众多关注。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属于东亚文明。但是,何为东亚?作为自然地理概念,“东亚”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两个地区。作为文化概念,“东亚”是指具有所谓的“东亚文化特质”的地区,其地域范围除了中、日、朝、韩,还包括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东亚”是东亚文化的流动圈,第一圈是中国、朝鲜半岛以及越南,第二圈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第三圈是有华人聚居的东亚其他地区。“东亚文化圈”里的文化流动发生在物质、文字、习俗、制度、哲学、宗教等各个层面,儒、释、道构成其内核。

在此应该强调两点:其一,东亚的文化流动并不都是单向从中国流向他国,而是多向交叉进行的。例如在隋唐时期,中国文化曾大量流入日本,之后中国文化也经常流入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流入日本。但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也逆流进入中国。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化对中国和朝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二,儒、释、道在进入“东亚”各国后,各自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与当地的制度、风俗、信仰产生融合和变迁。在步入近代之后,东亚各国更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道路上各自探索。东亚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是一个尚在构建中的概念。

全球化背景下第一波“东亚文化”热

“东亚”的大门虽然在19世纪就被西方列强打开,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东亚文化”概念,大部分是二战后构建起来的。二战后,美欧建立起了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为主线的世界经济秩序,全球化的大幕拉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融入其中,并相继通过压缩式成长实现了工业化。“东亚”从最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东亚文化”成为热门话题。来自东西方的学者纷纷寻找能够解释该地区经济成功的文化特质,自信心高涨的东亚诸国也积极梳理本国文化的优越性,“东亚文化”概念的构建由此迅速展开。

人们认为东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集体主义。儒家文化中的人是以家族为单位存在的,他们的世界是由各种亲疏不一的关系构成的,个人是被自己所属的关系网络定义的。二、家长制。儒家文化将家长对子女的“爱”以及子女对家长的“孝”推广到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中,晚辈要顺从长辈,下级要服从上级。“集体主义”与“家长制”文化所延伸出来的自我克制、服从权威、服从整体的精神支持了“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日本和“四小龙”都是由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并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不遗余力地推动其完成。在企业层面,“集体主义”和“家长文化”则延伸出“企业忠诚心”,企业为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负责,员工则把企业发展视作实现个人发展的途径。三、勤劳节俭。学者们认为这种文化来自于儒家或佛教。因为拥有勤劳节俭的美德,东亚各国能够通过国民的高储蓄率积累资本。人们认为应该通过个人的勤劳奋斗奔向美好生活,认为应该为自己和家人生活负责的是自己而不是国家。东亚国家因此可以摆脱高福利的财政负担。四、重视教育。尊师重教被认为是儒家的精英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使得东亚地区有着高水平的劳动力和高速的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这段时间里,东亚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制度、宗教、流行文化都从欧美源源不断地流入东亚。在这样的情况下,“东亚文化”概念随着其经济发展而迅速构建起来。不难看出,这一轮“东亚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经济文化”。

“东亚文化”的降温

第一波“东亚文化”热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来迅速降温。那些被认为成就了东亚经济腾飞的“东亚文化”又被解释为东亚经济失败的原因:集体主义与家长制文化被认为扼杀了个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注重关系和人情的文化被认为是官商勾结、银行与企业不分家的原因,而这又导致企业过分扩张、负债率过高。

东亚诸国经济发展放缓,伴随着“东亚文化”的后退。这一现象在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为了增强全球竞争力大量减少了国内投资,“零就业增长”现象出现,社会进入“慢性失业时代”,年轻人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由于就业困难、长期稳定就业的机会减少而短期合同工比例上升,年轻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两个国家都出现了晚婚少子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大量放弃求职、放弃恋爱、放弃交友、自我封闭的年轻人。他们厌倦竞争,對物质的需求仅限于维持生存,几乎与社会失去联系,有的因为长期啃老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也很紧张。其次,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产业升级中,企业日益强调效率,只重视高端人才,“家族式”的企业文化、“年功序列”的企业文化渐渐被效益评价体系所代替。雇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退休年龄提前,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提出更多要求。再次,由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不确定性增强,人们越来越不愿生育。日韩两国的生育刺激政策几乎都不见效果。老龄化与少子化同时进行,日韩两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核心家庭(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人家庭也越来越多,更多的人追求当下的自我满足而不考虑未来。

相似的社会问题不仅发生在日韩,也发生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发生在新加坡以及欧洲的很多国家。也就是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相对发达的国家的社会面貌正变得与其他发达国家越来越相似,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东亚文化”特征在渐渐淡化。

中国的发展与东亚文化的再发现

中国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中国经济的活力融入全球经济中,成为东亚地区强劲的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的发展,东亚文化的构建又向前迈出一步。

中国的发展使东亚各国对于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区域内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而讨论这些经济合作时也会讨论合作的文化基础。这就为学者们讨论本区域的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这一轮东亚价值观的讨论更加广泛而深入,涉及东亚的自然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除了寻求认同之外,学者们还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探索如何通过东亚传统文化治疗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病。面对日益加深的霸权秩序,中国从东亚的整体论视角出发,秉承和谐与均衡的理念,提出“互利共赢”的发展观;面对文化之间的冲突,中国以东亚的多元文化实践为基础,提倡“开放包容”“和而不同”“文明共鉴”“美美与共”。这些理念对于解决全球的过度竞争、贫富分化加剧、发展失衡、文化冲突等问题提供了反思和突破的机会。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东亚文化在哲学以及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内涵,更为全球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东亚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东亚季风强弱年高原、东亚及太平洋热力对比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