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同志与“郭兴福教学法”的产生和推广

2019-07-02 04:42郑杰川
祖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叶帅李德生全军

郑杰川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理论指导下,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军长的李德生同志总结出了“郭兴福教学法”,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称赞,并于1964年1月由中央军委号召在全军学习推广,为提高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5月8日,是李德生同志逝世8周年纪念日。在此纪念日到来之际,本刊特地撰文回忆李德生同志上个世纪60年代总结出的“郭兴福教学法”的详细过程,以飨读者——

与2连副连长郭兴福长谈

1961年初,第12军军长李德生带着军、师、团联合组成的工作组,到军的训练先进连——34师100团2连蹲点,去摸第一手材料。到了部队后,看到战士练兵热情很高,而问题却在领导机关,在干部身上。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搞模式化,或马马虎虎走过场,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射击训练时,干部检查预习忙得团团转,战士趴在那里半天只能瞄几枪,说是“练射击,磨肚皮”。对战术作业编的顺口溜是:“走起来一条线,卧倒一大片”“进攻满山跑,防御没事干”。训练中,无章法无目标。为了训练有“好成绩”,有的连队在实弹射击时,专选无风无雨的天气打靶;练战术则挑无障碍无坡度的平地进行。

这样练出来的兵,怎么能拉到战场上去打仗?必须让干部战士清醒过来!一天,李德生在34师100团2连进行了一次检验性的带战术背景的实弹射击考核,事先不打招呼。考核的内容是:敌人在离营区5公里以外的三角山“空降”,2连的任务是立即紧急集合,跑步前去“消灭空降敌人”。2连全副武装跑了5公里以后,李德生又命令:改变方向追击敌人!一路上,这个连队翻了十多个山头,过三道河流,来到了三角山下,这时,全师的连以上干部都已集合在这里看2连的动作。部队刚一到,李德生立即命令:全连对准36个靶子,进行实弹射击,8分钟内射击完毕。结果,这个在军里被认为训练好的连队,才打了个“及格”,成绩很不理想。

这次实弹射击考核后,李德生把2连负责训练的副连长郭兴福找来,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开始他对这次“突然袭击”式的考核想不通,觉得军首长把全师连以上干部集合起来看他们的缺点,感到不光彩。虽然他没讲出口,但他闷声不响,一脸委屈情绪,已经把心思表现得明明白白,显然,郭兴福并不理解一个基层指挥员的职责有多么重要。李德生耐心对他讲,连队是整个军队的基础,就像一座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牢固,不结实,就修建不起大厦,即使勉强修起来,也经受不住考验,稍遇冲击就会坍塌,更不要说狂风暴雨、强烈地震了。连队指挥员带领的是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他们必须个个都是有理想、有觉悟、生龙活虎、机智灵活、本领高强的勇士。一支军队的素质、作风、拼搏精神,都体现在他们身上,否则一个营、一个团、一个师都谈不上具有战斗力。郭兴福边听边想,情绪逐渐好转。

接着,李德生提了几个问题要他回答。李德生问:“在深山密林里,刮着狂风,下着暴雨,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向导,你们连能不能夜行百里?”郭兴福对这个提问,毫无思想准备,他想了想回答说:“根据现在的训练水平,不行!”

李德生接着问:“在各种距离上,在表尺规定的射程内,不论出现什么目标,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举枪就把敌人消灭掉?”郭兴福回答说:“还是不行!”李德生又问;“在一二百米内,在猛烈的敌火下,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勇猛地冲上去?敢不敢同敌人拼刺刀肉搏,最后消灭敌人?”他还是回答:“不行!”在这些提问下,郭兴福开始认识到,自己连队的训练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李德生和郭兴福谈了一个下午,要郭兴福牢牢记住:训练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摆花架子,一定要从实战出发,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一个战士都练出真本领。

和郭兴福这次长谈后,郭兴福给李德生也留下较深的印象。李德生发现郭兴福对连队战士们十分熟悉,也觉得目前的训练状况急需改进,并坦诚地谈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李德生对郭兴福在这次行动中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艰苦完成任务的表现比较满意,认为他是一个优秀连队干部的好苗子。

叶剑英元帅从理论到具体要求作了一系列指示

从听顺口溜到实地考核,李德生对部队的训练状况有了较确切的了解。接着又召开了一些座谈会,大家感到部队训练存在的问题太多,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而战术训练又是最薄弱的环节。技术训练,只要解决了操作要领,抓好经常练习,就能使一个战士掌握基本的杀敌本领,但是仅仅有了技术,并不能解决运用智慧去战胜敌人的问题。而战术训练搞好了,却可以使一个战士思想练红,脑子练活,变得聪明起来,能在瞬息萬变的战场上,熟练地运用所掌握的军事技术去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在和平时期,贯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符合我军实际的训练方法,没有现成的样板可学,要自己去闯。李德生决心以战术训练为突破口,去探索新的方法。困难肯定会有,但李德生仍然有信心,因为12军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解放战争初期就出现过闻名全军的带兵模范王克勤,他创造的带兵方法,受到党中央的肯定,党中央号召全军普遍开展“学习王克勤”的运动,在12军范围内当然更为广大干部战士熟悉了。

李德生和军政委史景班及党委各位同志,很快统一了认识,决心下大力气,在训练问题上抓出成效来,这是1961年初的事。这期间,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十分重视训练问题,他曾先后在上海、无锡、南京,连续参加了海军、空军、陆军召开的训练会,进一步从理论到具体要求作了一系列指示。他指出,和平时期,部队要靠训练来学会打仗,靠训练来提高战斗力,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作指导,继承和发扬我军群众性练兵习武的优良传统,并对部队训练提出要求:“在营苦练,野营精练”;“红、专、健”结合;战术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要在巩固和提高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加强战术训练。他提出搞好技术训练要采取“摸、爬、滚、打”的办法。对战术训练他总结出“抓、钻、操、演”的方法:“抓”,就是抓党委,首长和各级军官去搞战术训练;“钻”,就是钻技术,钻理论,钻条令;“操”,就是在作业场,教练场上勤学苦练;“演”就是去野外演习,海上演习,空中演习。叶帅强调:一定要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军队,要求军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训练。

叶帅的指示,使李德生所部更加明确了训练工作的方针、要求乃至具体方法步骤。李德生带的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在100团2连扎下后,确定从单兵、小组和班的战术训练开始,进行试验,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都作了一些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演练,初步有了一个样子。军党委研究后,召开了具有实战经验的营以上主官参加的训练现场会,要求大家用“实战需要”这把尺子,来衡量实验分队的作业,严格要求,找薄弱环节,献计献策,提出改进意见。会上,讨论十分热烈,因为军里抓的,正是部队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家共提出近200条改进意见,总的认为,三个战术课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革新,破了旧框框,打开了新思路,看过后很受启发,其中以2连副连长郭兴福的小组进攻战术为最好。他吸收了作训参谋宋文皋、吴亚东搞单兵和班战术教学的优点,教的细,教的活,作业内容丰富,较切合实战。

郭兴福教学法起步

大家的评价,使工作组很受鼓舞,既然都认为郭兴福带的分队教的比较好,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应该继续抓下去。李德生所部分析了郭兴福本人的情况。他是山东邹平县人,1930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幼年丧父,只读了3个月书,就在家拾柴、放猪。1944年14岁时,到国民党吴化文部队当勤务兵,1948年济南战役随吴部起义,在华东野战军13纵队战斗连队当兵,参加过淮海、渡江、淞沪、漳厦战役,当过战士、副班长、班长,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的1951年,郭兴福进陆军第14步兵学校学习,1955年毕业被分配到12军34师军事教导营任排长4年,又调100团2连任副连长。

从郭兴福的经历看,他担任教练员有不少有利条件。他有实战经验;住过步校,经过严格的科班训练;又在师教导营当排长,有一定教学经验。从前阶段训练教学中还看出,他能吃苦耐劳,能以身作则,能示范教学,身体也好;他脑子灵活,领悟问题快,接受能力强,对于学到的东西能应用发挥。他的缺点是教学不太耐心,有点简单粗暴,还有些固执,不太虚心。大家觉得只要帮助他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一定能够担负起试点分队的教学任务,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

李德生所部同时还决定,将抗美援朝战争中以舍身爆破的英雄伍先华名字命名的2连3班拉出来作试点班。为了训练达到真正的效果,3班人员不动,不专门挑战士换补。派一名副排长去当班长,郭兴福任教练员。郭兴福教学法从此起步。

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部队中广泛传播

根据李德生多年的工作经验,一个单位要有生气,必须抓典型,典型抓成功了,可以带动全局工作。34师副师长武效贤当年担任过王克勤所在营的教导员,他有长期从事部队基层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的经验,就派他带工作组亲自抓郭兴福这个班的训练改革。李德生和副军长谭友夫经常去现场指导,不断研究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将几十年来的实战经验和带兵经验传授给他们。

经过半年多艰苦努力,郭兴福和他带的这个班进步很大,在教学上已经有了一套较成型的办法,战士们不畏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晴天雨天,摸爬滚打,练得很苦很累,大家的情绪却越练越高,技术有长进,战术也灵活。原因是郭兴福已经改变了简单粗暴的作风,学会将政治工作渗透到训练中,能针对每个战士的思想状况、身体条件、接受能力、性格特点因人施教,所以能把一个班带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李德生见他们已经练出些成效,就先后组织34师营、连、排干部参观了两次,要大家提出改进意见,又组织全师干部看了一次,普遍反映较好。李德生又要作战训练处参谋带小分队到另外两个师表演,也获得好评,并更广泛地听取意见,作了改进,继续探索完善。

1961年10月,总参军训部《军訓通讯》杂志出了一期增刊,专门介绍郭兴福的教学经验,扩大发行到连队。增刊载有100团2连战术训练经验、郭兴福任班长的单兵进攻战术作业笔记、编辑部《既严又活》的专论。在此期间,12军各师已普遍推广了郭兴福的教学法,并且先后培养了自己的典型。

郭兴福刚在南京军区表演没几天,总参分管军事训练的张宗逊副总长就奉叶帅指示来南京看了郭兴福的表演,他看后指出:像郭兴福这样严肃、认真、灵活的训练单兵、小组的方法,是个方向问题,也是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应该推广。他回到北京后,向叶帅汇报了对郭兴福教学法的观感、评价,并且专门撰写文章,加以评介。

1962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向全区发出学习和宣传郭兴福和郭兴福教学法的指示,并要求各部队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郭兴福”。从3月到10月,军区召开过数百名团以上干部参加的战术现场会和有各兵种43个分队参加的战术、技术课目汇报会,汇报表演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成果。实践证明了郭兴福教学法基本精神的普遍实用性。在此期间,郭兴福还带着他的小分队,应邀到广州、武汉、沈阳军区作了数十场表演,受到热烈欢迎。军里专门派出军政干部组成的工作组随同郭兴福小分队巡回表演,帮助郭兴福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他们每次出发和归来,李德生和谭友夫及军的其他领导同志都要和郭兴福谈话,对他提出要求和鼓励。

自此,郭兴福教学法已在全军部队中广泛传播,推动了群众性练兵热潮的兴起。

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

1963年底,解放军总参谋部在江苏镇江张高山召开了有各大军区、军事院校领导干部参加的现场会。叶剑英元帅于12月24日专程赶到镇江,冒着严寒在野地现场观看了郭兴福单兵进攻战术作业表演。叶帅在镇江停留了3天,听取了军区领导关于郭兴福教学法的产生、发展、推广过程的汇报,并与主管军训的同志和郭兴福式教练员进行了座谈。到1963年12月27日,大会总结后,叶帅作了重要指示并对郭兴福作了很高评价,他说:“郭兴福同志真正领会了军委的训练思想,他想了很多办法,真正扎实地练好了单兵动作、技术动作、战术动作,他是全军教学的模范。他是把政治、思想、作风、技术、战术联结起来训练的,郭兴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几十年来战斗中、训练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综合和具体运用,运用得很好。”叶帅在会议结束的当天,给中央军委写了报告,介绍郭兴福教学法及观感。他在报告中写道:“郭兴福教学法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是领导培养、群众支持和他个人努力的结果。”叶帅认为郭兴福教学法有5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善于在教学中抓现实思想,充分调动战士练兵的积极性,并能够发扬教学民主,集中群众的智慧,实行官兵互教,评教评学;第二,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第三,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的方法,逐步加深认识,掌握要领;第四,言教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使战士百听不厌、百练不倦;第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报告最后建议军委在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掀起军事训练的高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立即将叶帅的报告送呈毛主席,并当面汇报了情况。毛主席仔细看了这份报告,当他看到“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时,用红铅笔在下面画了一条杠,很高兴地说:“这一条我最感兴趣!”同时还指出:“郭兴福教学方法,不仅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主要是在新条件下的发扬。”最后又对罗瑞卿总长说:“叶帅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叶帅把毛主席批阅的报告,专门寄送到军里,全军指战员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由于毛主席如此高度评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指示,号召全军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1月下旬,罗瑞卿总长赶到南京,主持召开了全军推广郭兴福和郭兴福式教学方法现场会。这次会议规模很大,参加会议的有各大军区、军兵种、各军事院校主管训练的领导,海军舰队司令,陆、空军所有军长,以及总部有关部门的领导127人,会议开了6天。大家看了11个教学单位的精彩表演项目后,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应在全军推广。会议结束后,李德生陪同罗瑞卿总长到12军部队防地视察。罗瑞卿又向李德生作了许多抓好军事训练工作的指示。罗瑞卿把郭兴福教学法概括为“红、活、硬、细、实”5个字,并为郭兴福所在连队题词:“思想作风力争做到好上加好,战术技术务必讲究精益求精。”

这次现场会后,全军响应军委号召,出现了学、赶、超郭兴福的练兵热潮,各级主官亲自上阵抓训练。南京军区举办的全区营以上军事首长集训队,就是由许世友司令员当队长,杜平政委当政委,带领大家摸爬滚打,苦练郭兴福教学法。总参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先后召开了镇江现场会(罗总长主持)、信阳比武会(张宗逊副总长主持),还组织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军事教学专题片发给全军辅导军事训练;军内外报刊也发表了长篇通讯、新闻和报告文学。自此,全军大练兵、大比武运动进入空前未有的高潮。

毛泽东检阅郭兴福式尖子分队的技术、战术表演

1964年6月15日、16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北京军区、济南军区郭兴福式尖子分队的技术、战术表演,毛主席对每项精彩的表演都鼓了掌。在看完擒拿格斗表演后,毛主席还对画有蒋介石头像的沙袋打了几下,边打边说:“老朋友,久违了,我也打你几拳。”这些活动,更加鼓舞了全军广大官兵练兵热情,各行各业都涌现了郭兴福式教练员和技术尖子。同时也推动了地方各行各业的“岗位练兵”活动。许多大专院校,中、小学教师,也都认真学习郭兴福的教学法。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看了叶帅的报告后,也对郭兴福教学法表示过赞许,可是,后来出于个人野心私欲,却别有用心地诬蔑大练兵“冲击了政治”“犯了方向错误”,于1964年12月下发了所谓《关于当前部队工作的指示》,鼓吹突出政治,把全军轰轰烈烈的练兵热潮打了下去。他甚至把突出政治与突出军事作为我军两条建军路线之争,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大批军隊领导人也因此受到迫害。

郭兴福后来调到南京步校工作,“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打成“反革命”,被连续残酷批斗,逼得愤而自杀(未遂),并被长期关押,家人惨遭连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军委正式下文给郭兴福彻底平反,恢复其党籍、军职后,郭兴福担任了南京步校战术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离休,1985年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去世。

郭兴福教学法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光辉,继承和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经过历史进程的考验,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光辉,它对加强全军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叶帅李德生全军
叶帅:一切从头开始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办出新模式
全军出击
我给叶帅拍《远望》
永远学习李德生老将军的崇高品德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刘华清、宋任穷、李德生同志贺本刊百期题词
《孙子》的安国全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