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2019-07-02 01:13张志初
湘潮 2019年3期
关键词:领航信仰毛泽东

张志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是的,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回首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深情抚摸湖南这片热土,我们会更加领悟到“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的分量和温度。

因为信仰需要坚定和坚守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风骨的表现形式为“力”:风能动在其有力,故称风力;力生于骨,有骨才有力。共产党人都是有风骨的。而这种风骨,集中体现在信仰上。

毋庸置疑,我党这艘东方的领航之轮,就是为信仰而出发的。在这方面,有两个历久弥新之问,老一辈革命家用毕生的追求,做了精彩而完美的诠释与回答。

第一问——信仰什么?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志向。1919年,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在风华正茂的“恰同学少年”岁月,他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展示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一个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在浙江义乌的家中,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送走一个又一个长夜,翻译着《共产党宣言》。端午节到了,母亲包了粽子,端了红糖,放到书桌上,催促儿子趁热快吃。陈望道一边翻译,一边蘸着墨汁吃掉了粽子,还告诉妈妈“够甜的了”。这就是真理的味道,这就是信仰的味道!同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给在压迫中奋起、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指出了方向。

1921年初,毛泽东在新民学会年会上,作出了“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的振臂一呼。他从纷然杂陈的各种主义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他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湘籍老一辈革命家,在确立信仰的过程中,都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了营养。他们与毛泽东一样,从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不久前,一群来自法国的中学生到湖南党史陈列馆参观。他们好奇地问:当年为什么中国青年,特别是如此多的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我的回答是:他们是为信仰而去的!

1919年底,一艘法國邮轮缓缓离开上海。船上载有一批湖南新民学会的会员和其他赴法国勤工俭学者,蔡和森、蔡畅、葛健豪、向警予均在其中。在法国的蒙达尔纪,蔡和森用“猛看猛译”的方法,学习、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在给毛泽东和李大钊的长信中,第一次正式提出要“明目张胆地成立中国共产党”。从此,蔡和森为了这一崇高信仰奔走着、奋斗着,直至献出年仅36岁的生命。

第二问——为了信仰能付出什么?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从某种意义上讲,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为湖南老一辈革命家的信仰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1927年上半年,蒋介石感觉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的军长贺龙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便想以500-万块光洋外加一个汉阳兵工厂和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来拉拢他。但贺龙丝毫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响应共产党的号召,率领包括三千湘西子弟兵在内的二十军官兵,浩浩荡荡开赴南昌参加起义。

1927年5月,年仅23岁的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田波扬和他怀有身孕的22岁妻子陈昌甫不幸被捕。田波扬宁死不屈,敌人便将陈昌甫左手5个指头钉上竹签,想让她用右手代替田波扬在自悔书上签字。陈昌甫在纸上毅然写下:“我宁可替丈夫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夫妻二人大义凛然,慷慨赴死。

1928年3月,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的夏明翰,在临刑前饱蘸浓墨,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是湖南衡阳人,他家满门忠烈:夏明翰的四妹夏明衡、五弟夏明震、七弟夏明霹,都在1928年前后为革命捐躯。

1930年,湖南军阀何键向关在牢里的杨开慧提出,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可重获自由。杨开慧毅然回答:“我死不足惜,唯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若干年后,毛泽东对失去自己心爱的“骄杨”仍心痛不已,挥毫写下《蝶恋花》这一千古绝唱。

坚守信仰,到了不惜生命的境界,这是何等的彻底、何等的纯粹、何等的豪迈!

有信仰,才有风骨和力量。正如方志敏英勇就义前写下的——“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而绝对动摇不了我的信仰”!正如雷锋所感叹的——“假如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正如焦裕禄所承诺的——“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时代可以变迁,信仰不可缺位。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就是要永远坚守崇高的信仰!

因为领航需要方向和目标

1921年6月29日,一声汽笛划开迷雾,毛泽东、何叔衡乘小火轮从长沙的湘江码头出发,赶往上海参加党的一大。会议进行中,毛泽东与10多位代表一道,辗转登上南湖的“红船”。从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使命,从一叶扁舟成长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东方巨轮。

出发必有方向,领航需要目标。铭记当年为什么出发的缘由,就会在惊涛骇浪面前保持定力,就不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乘风领航是有强大定力和远大目标的。从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乘风领航的“风”字博大精深,颇耐人寻味。这个“风”,代表着时代的呼唤、力量的凝聚和方向的指引。

一在革命怒潮中领航,“风卷红旗过大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期间,毛泽东有几次伟大的挥手,都与旗帜有关。

第一次,长沙文化书社挥手。1921年元旦,在新民学会年会上,毛泽东振臂一呼:主义譬如一面旗帜,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说,党的旗帜的雏形,就这样“挥”出来了。

第二次,文家市挥手。1927年9月20日,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在秋收起义部队向何处去的生死抉择关头,毛泽东大手一挥:上山去!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同时,他坚定地把手挥得更高:“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这一挥,就“挥”出了共产党的军魂和军旗。

第三次,西柏坡挥手。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又挥手了,我们进京赶考去!同时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我们绝不当李自成!这一挥手,就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挥”出了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党旗、军旗、国旗,这就是我们党在革命怒潮中领航的旗帜,这就是“风卷红旗过大关”!

——在建设热潮中领航,“春风杨柳万千条”。新中国成立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亿万人民沉浸在“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蓝图里。

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下愚公移山志,敢破万重困难关”,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展开了建设路径的艰辛探索,建立了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各族人民当家做主,“两弹一星”横空出世,“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大江南北洋溢着春风扑面的喜悦。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兴奋得夜不能寐,欣然命笔,一口气写下两首七律《送瘟神》。他感叹过去,“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讴歌现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不仅抒发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情怀,而且描绘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幸福生活。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更是情不自禁地赞美:“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当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严重曲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亿万人民的心声所评价的,这艘领航之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一在改革大潮中领航,“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历史转折的新征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伟业。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矗立在深圳蛇口工业园的普通标语牌,得到“一个老人”的肯定,彰显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此,中华大地,东风浩荡,处处演绎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大潮势不可挡,东方之轮续航前行。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持续领航,不仅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而且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一在筑梦浪潮中领航,“长风破浪会有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改革新棋局,奏响时代最強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漫步国家博物馆,感怀中华民族从昨天、今天到明天的复兴之路,发出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登上深圳莲花山,庄严宣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走进湘西十八洞村,拉着农民朋友的手,谋划精准扶贫之策;带着政治局常委到党的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瞻仰,重温入党誓词;主导或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峰会、G20峰会等主客场外交,多次发表主旨演讲,一展大国领袖的风采……

筑梦路上,凝聚起磅礴力量;长风破浪,展现出“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这艘东方领航之轮,始终锁定目标,把握航向,劈波斩浪,砥砺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因为生命需要血脉和根基

生命需要血脉。割断了血脉,生命就会停止。那么,共产党人的血脉在哪里?它就在出发的初心里,在红色的经典里,在英烈的忠魂里。

“为了苏维埃,我愿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何叔衡的崇高气节。

“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要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这是陈觉、赵云霄的最后嘱托。

“为了革命,我们家已经牺牲了嫂嫂、弟弟和妹妹。你盛世才逼我脱党,那是痴心妄想!”这是毛泽民的铮铮铁骨。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正宗血脉和红色基因。

历史虚无主义者任意伪造、篡改、歪曲党的历史,贬损党的领袖和英雄形象。其目的就是要割断红色血脉,玷污美好初心,制造思想混乱。如果任由这些兼具反动性、煽动性、欺骗性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行蔓延,我们就会愧对成千上万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还会忘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

万物需要根基。失去了根基,参天大树也会枯萎。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哪里?就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在中国人民的沃土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的根,才是我们的基。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初心、出发点和根本归宿,都要体现人民性。

人民性是具体的。长征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3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家中,临行时将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徐解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给老百姓的人。这“半条被子”的温暖,就是具体可感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纯洁的。带走的是牵挂,留下的是温暖,没有个人的私利,只有公仆的情怀。1961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回湘调研,第一站下榻的地方不是招待所,而是王家湾生产队的养猪场,一住就是六天六晚。

人民性是崇高的。赢得的是民心,凝聚的是力量,感动的是“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人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那棵“劲松”为什么“从容”,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奋进在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只有铭记初心,传承血脉,夯实根基,践行宗旨,才能无愧于先烈,无愧于人民。

因为使命需要定力和担当

领航之轮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奉献、为什么而奋斗?当然是为初心和使命而奋勇出发,为初心和使命而持续奉献,为初心和使命而接力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首先,从“四个伟大”来看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是从“四个伟大”来论述历史使命的。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梦想,就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使命是在斗争中实现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从外部看,我们党带领人民和日本侵略者斗、与蒋介石斗、同“美帝苏修”斗,斗出了人民共和国,斗出了大国地位,斗出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从内部看,毛泽东也曾经历过“几上几下”的磨难。第一次“下”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进军井冈山,与临时中央发生分歧,结果被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第二次“下”是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由于“极端民主化”思潮占上风,毛泽东未能当选前委书记。第三次“下”从赣南会议到长征出发期间。整整3年内,毛泽东处境十分艰难。1932年1月,在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他被批评为“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致使他无法主持会议。同年10月。宁都会议又解除了他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后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65年,在谈起这段历史时,毛泽东不无感慨地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然而,他求真务实,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特别是当红军长征遭受湘江惨败后,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经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的激烈斗争后,毛泽东才得以重新走上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

当今时代,要牢记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仍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其次,从“四个自信”来看定力。初心不改,使命不移,靠什么?靠坚强的政治定力。而定力源于自信,这就要求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

毛泽东等湘籍老一辈革命家历经如此多的磨难,依然痴心为党、竭诚为民,“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就是心中有定海神针。

这根定海神针就是信仰和自信。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等共性因素,特别要剖析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自信。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孕育了忠誠、担当、求是、图强的湖湘精神,也滋养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一大批革命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岳麓那一座书院,到船山那一间草堂;从汩罗那一条骚江,到岳阳那一座名楼;从周敦颐那一朵莲花,到曾国藩那一部兵法;从魏源那一双慧眼,到谭嗣同那一腔热血……无不充分彰显优秀湖湘文化的积淀、传承和进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从小就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浸润,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历经劫难而不息奋斗,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坚。这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伴随他们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和情感的升华。

再者,从大事难事来看担当。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建设与改革的峥嵘岁月,在大事难事和生死考验面前,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典范。

“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担当。

“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这是组织平反冤假错案时胡耀邦的担当。

“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绝命后卫师”师长、“断肠英雄”陈树湘的担当。

“与其等他们上门,不如主动出击。”“我还是那旬老话,服从中央决定!”这是党中央艰难作出抗美援朝决策时彭德怀的担当。

“屯垦戍边,稳定新疆!”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王震的担当。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朱镕基的担当。

担当,是人民的期望,也是改革的需求,更是共产党人的本分。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新担当。在追梦路上,我们既要敢于担当,又要乐于担当和善于担当。唯有锻造敢于担当的铁肩膀,提振乐于担当的精气神,练就善于担当的真功夫,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历史使命,让美好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抚摸热土潇湘,深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的分量和温度——坚守出发时的美好初心,谨记出发后的苦难辉煌,强化出发“赶考”永远在路上的忧患意识,铭记出发奋力追逐梦想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领航信仰毛泽东
信仰
“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 电脑制作活动获奖作品
梦想领航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漫画
1949,毛泽东点将
超过150头领航鲸搁浅澳大利亚海滩已有一半死亡
领航鲸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