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诗经》中的祖饯诗

2019-07-01 06:37赵盼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诗经

赵盼

【摘 要】《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描写的题材众多,“送别”正是其中的主题之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面对未知的远方,古人心中的感情都在离别的一刻得以释放。透过《诗经》中的祖饯诗,我们得以探究先人分别时的情感以及在祖道仪式中祖饯诗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诗经》;祖饯诗;离别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240-01

离别是人类都会面对的问题,“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种原始而纯粹的感情一直聚集在古人心中,成为人类普遍情感的基础。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开始在出行前祭祀行神,并用文字记录送别,在祀神的仪式面前,人们的情感得以寄托,从而更坦然地面对远行。

一、祖饯的含义

早期人们出行前祭行神的行为在文献中已有记载,《礼记·曾子问》中载:“孔子曰:‘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冕而出视朝。”这里的“祖”就是祭祀行神的意思。关于“祖”的具体过程,《周礼·夏官》有“大驭”一职:“及祭,酌仆,仆左执辔,右祭两轵,祭軓,乃饮。”郑玄注:“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主,既祭之,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 根据注释,軷祭要积土为山,上插草木为神,土山上放祭牲。行人祭酒脯祷告,饮酒后乘车从土堆压过。而“饯”即是饯饮,设宴送别之意,综合起来,祖饯就是祭祀行神并设宴送别某人的一种仪式。

关于“行神”,《山海经·海内北经》曰:“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袁珂注曰:“今本《风俗通义》卷八引《礼传》云:‘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舟车所至,足迹所达,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这里把“大行伯”,“共工之子修”作为行神,此外,《云笈七签》等书还把“黄帝之妃嫘祖”当作行神。关于“行神”的记载散见于典籍中,行神的原型究竟是谁,一时还难以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人的观念中已明确存在“行神”的形象,“行神”作为道路神,在人们出行前接受祭祀并起到庇护行人之用。

二、祖饯诗的特征

在《文选》中,萧统列出“祖饯诗”一类,共收录诗八首,从名称上可以看出,“祖饯诗”更能突出送别诗所受祖饯的影响,甚至正是在这种官方的活动中,私人情感才得以表达。何为祖饯诗,胡大雷说:“从诗歌以内容分类的意义上来说,祖饯诗应该满足这么几个条件:一是有人远行;二是有人相送,是否要在诗中表现置酒设宴倒无所谓;三是诗或从相送者的角度来写,或从被送者的角度来写;四是须有送行的时间、地点,即是某次具体的饯行相送。”

三、《诗经》中的祖饯诗

以这个标准来看,《诗经》中的《嵩高》《烝民》《韩奕》无疑是符合要求的,三首诗都是送别之作,有人远行亦有人相送,诗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以及过程。《嵩高》是尹吉甫为申伯送行而写的诗,主要写申伯作为宣王之舅,深得信任,宣王为他增加封地并修建谢城,在申伯迁到谢城的临行之际,宣王为他饯行。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谢,而尹吉甫作诗以送之。”诗中第六章写到了宣王饯行的场景,“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申伯决定要上路,宣王在郿邑为他备酒送行,并关切地为之规划地域,准备粮草,这足见宣王对申伯深厚的感情。末章更是直接赞颂申伯并揭示诗旨,“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综观全诗,结构紧凑,紧扣为申伯送行之意,先叙述申伯的功绩,后写饯行的过程,最后设想抵达目的地之后的美好生活,为后代送别诗的写作提供了范式。

《烝民》同为尹吉甫所作的送别诗,只是送别对象变成了仲山甫,《诗集传》介绍说:“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烝民》第七章明确提到“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这里的“祖”就指仲山甫出行前祭祀路神的行为。在诗的最后一章写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在仲山甫远行之际,尹吉甫作了送别诗歌,美好的歌声就如轻风,抚慰远行之人的思家之情,别离之绪。

《韩奕》中描写了韩侯受册封侯后,显父为之送别的场景,诗的第三章中写道:“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夫饯之,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韩侯在回程时先祭祀行神,夜宿于屠城,显父特地为他送行,宴会上有香醇的美酒,鲜美的鱼肉,爽嫩的时蔬。显父还赠给韩侯四马路车,以表情意。整个宴会异常丰盛,韩侯开怀畅饮,气氛热烈。

四、结语

综观三首祖饯诗,早期正式送行场合送别诗的写作目的、写作内容、结构安排,都能從中反映出来。根据诗歌的内容,这三首诗都是在周王的主持下,由朝廷重臣所作,所以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反映统治阶层的意愿,正如《毛诗序》云:“美宣王”。同时,作为送行之作,三首诗又或多或少地有个人情感的抒发,虽然对于送行过程的描写不够具体,但从言语中也能感到私人情绪的表达,亦如《诗集传》所言:“作诗以送之”。正是在这种双重意图的影响下,祖饯诗开始发生与发展,虽然《诗经》中祖饯诗的感情抒发还比较浅显,但对于历代政治送别诗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 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胡大雷.文选诗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政.《诗经》与路神奉祭考[J].世界宗教研究,2004(02).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