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培育小岗精神的具体路径探析

2019-07-01 06:31李敏杰
都市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育乡村振兴

摘 要:小岗精神是小岗村摸索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主要包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大包干精神主要表现为敢为人先、勇于革新的创造精神与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沈浩精神主要表现为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的奋斗精神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新时代培育小岗精神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由之路,是砥砺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以务实精神引领产业振兴;以奋斗精神带动人才振兴;以团结精神实现组织振兴;以创造精神促进文化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 小岗精神 培育 具体路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强调:“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1]新时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对此,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小岗精神作为重要的时代精神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那么,到底什么是小岗精神,其科学内涵是什么,小岗精神又如何引导乡村振兴建设,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较少。笔者在对有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际经历,拟对小岗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进行探讨,也期望通过探讨发挥小岗精神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社会引领作用。

一、小岗精神的科学内涵

小岗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时代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因此,对于小岗精神的研究我们应该秉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度。通过对小岗精神的内容和体系构成进行分析,认为小岗精神主要可以归纳为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大包干精神主要表现为敢为人先、勇于革新的创造精神与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沈浩精神主要表现为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的奋斗精神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一)敢为人先、勇于革新的创造精神。敢为人先、勇于革新是大包干精神的精髓。小岗村18户农民实行大包干,敢于打破常规,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最终被证明只有创新生产体制机制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2]小岗村改革的成功充分的表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就必须尊重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创造精神。今天的小岗村,按照“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和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型村战略目标,逐渐闯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3]。

(二)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和衷共济、齐心协力是大包干精神的灵魂。“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要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是摘自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的一份生死契约。该契约显示如果发生意外,村民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并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这充分体现出小岗人民的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团結合作的小岗精神才有了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名村和现在的小岗村新面貌。新时期,发展过程困难重重,改革路上举步维艰,这就更要求全体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三)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以人为本是沈浩精神的核心。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小岗村“一夜跨过温饱线”,却“二十年未进富裕门”。2004年,沈浩放弃优越的发展条件,主动申请担任小岗村第一书记,针对当时情况他提出“三步走”(发展现代农业、办工业、搞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受到部分群众质疑,沈浩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小岗人民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沈浩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凭良心,身为社会一份子,又为党员,要做好事,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哪怕再难也要做。”[4]沈浩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的基层工作者和各层领导干部像沈浩同志一样发扬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

(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是沈浩精神的基础。沈浩在日记里写道:“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给小岗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和赞口。”[5]在小岗村任职近六年来,沈浩书记一直为小岗人民的幸福生活四处奔波,为小岗村的发展劳心劳力。依托着80亩的葡萄示范园,引进技术人才,培育和壮大葡萄特色产业,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高高兴兴地在家吃团圆饭,而他放弃了早些回城陪伴在自己老母亲身边的机会,却坚守在小岗村办公,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2009年11月,沈浩累倒在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为了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带头人,小岗人三次为沈浩按下红手印,这三次红手印是对他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以上这些精神正是小岗精神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因此,要想做好乡村振兴就必须切实的培育小岗精神,让其充分发挥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功能。

二、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培育小岗精神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6]它涵盖了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以及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伟大实践,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强大的时代精神为其注入精神动力,而这种亟需的精神正是在改革开放历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小岗精神。

(一)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其他事业同步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的“新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从小就受到“走出农村”“城市比农村好”等思想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非农收入,导致很多村庄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各主体转变思想,把“逃离农村”的思想转变为“改变农村”思想,真心实意的为农村发展献言献策献力量。因此,要实现农业农村的发展就迫切的需要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的小岗精神为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很大。“三农”内部,农业供给质量和竞争力较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长期以来资源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一流向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8]“三农”问题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农业农村问题的解决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实行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砥砺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进行自我革命,加快改革开放。这一路走来,党没有任何私利,有的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党永葆本色守初心,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充分发扬团结奋斗、勇于革新的小岗精神,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9]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好落实好。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培育小岗精神的具体路径

小岗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内涵价值,反而可以为我们当下的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0]因此,我们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把握好、处理好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引领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因此,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制定乡村的产业发展规划。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特色产业。要实现产业振兴需要广大基层工作者以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切实的处理好行政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好农民的个人意愿。比如,在农业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小农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一定程度存在,我们必须避免过度的人为干预,留给小农生产足够的空间。实现农村产业振兴不仅需要物质力量作支撑,更需要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来指导我们实践。

(二)以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的奋斗精神带动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带头人和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打造拥有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精神的乡村人才队伍才能为乡村振兴形成繁荣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才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以一当百”效用的重要路径。要实现人才振兴不仅仅需要培训好农民主体,还需要把这种奉献精神和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弘扬到社会的各个阶层,鼓励更多的精英人才服务基层,带动农村发展。首先,要激励更多的优秀城镇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为乡村产业兴旺奠定人才基础。其次,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健康设施,吸引新乡贤,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组织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1],努力打造乡村科技人才队伍,依靠科技人才,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依靠现代科技发展农业,促进乡村振兴,形成兴旺、美丽、文明、和谐、富强的农村发展新局面。

(三)以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实现组织振兴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有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精神,要有团结人民群众,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毛泽东说过:“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2]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作用。小岗村在村党组织的号召下决心搞大包干,按下鲜红的“红手印”,为了让全村农民“吃得上饭”他们相互扶持、齐心协力,这充分体现了小岗人的同心同力、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在新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党组织更要发扬这种精神,巩固和建设好乡村党支部,搭好乡村振兴的班子,为乡村实现良好的治理打下组织基础。同时,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注重讲政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多次强调,作为党员要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团结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村党组织要切实的把乡村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成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有序、有效治理和发展的乡村新格局。

(四)以敢为人先、勇于革新的创造精神促进文化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没有先进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小岗精神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的时代精神,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3]在现阶段,文化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弘扬小岗精神,学习其敢为人先、勇于革新的创造精神,有利于我们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引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输送不竭源泉。很多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时期不被重视而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而这些文化资源恰好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突破口。以皖北地区为例,作为古代中原地区的皖北拥有广袤的平原耕地,农耕文化深厚,完全可以借此打造其特色的农村产业。此外,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皖北地区保留大量的文物古迹,如:赤壁之战遗址、虞姬墓和霸王城遗址、隋唐大运河遗址等。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乡村振兴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好,打造好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结 语

在小岗村的改革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小岗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培育和弘扬小岗精神,让其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养料。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小岗精神产生于特定的时期,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之际,培育和弘扬小岗精神,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9][10] 习近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中国日报,2018-03-20.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328、425.

[3] 储著源.“小岗精神”体现伟大民族精神[N].安徽日报,2018-03-27.

[4][5] 沈浩.沈浩日记[M].科学出版社,2010:26、179.

[6] 陈可涵.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N].广州日报,2018-04-27

[7][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11、32.

[8] 劉合光.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生态文明,2017,(12):35-37.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239.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敏杰(1994—03月) 女,汉族,安徽泗县人,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培育乡村振兴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虫虫攻略之“枯叶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