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地处前门中心地带的前门小学,周边有很多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前门箭楼、步行街、王府井、南锣鼓巷等北京历史文化古街区都离学校很近;学校毗邻同仁堂、盛锡福、全聚德等众多中华老字号;附近还有景泰蓝博物馆、百工坊、同仁堂医院等实践基地;故宫、天坛公园等历史名胜古迹也都距离学校不远。得天独厚的地势资源,使学校拥有厚重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优势,更何况学校还有一大批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师力量。很多教师具有传统文化内容的技能素养,如剪纸、毛猴、抖空竹、葫芦烙画等技艺。带着极高的热情,学校教师团队主动参与并致力于学校“非遗”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
作为“非遗”项目之一,玲珑枕怎样才能在小学生中得以传承呢?结合学校传统文化课题,我们从历史传承、布料选取、学科知识、裁剪方法、缝制技艺等几个方面寻找课程开展的切入点。在课程实施阶段,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了相应的活动方式:比如,在校级、班级等层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年级为单位走进百工坊,师生们聆听“非遗”讲座,参观百工博物馆,在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带领下,在“听”“赏”“做”的实践中,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巧用玲珑枕的传说,激发制作兴趣。关于玲珑枕,民间有种说法:据说,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一路上心急如焚,犯了耳病,都化脓了。为了减轻慈禧太后的痛苦,御医和巧手的夫人研制了一款透气耳枕(即玲珑枕),耳枕的六个面各有一个孔,侧身睡时,耳朵放在孔里,不仅有透气、凉爽之效,还可以在下面的孔里放上一个小盒,收集脓水。后来御医把这种玲珑枕的做法传到了民间。
在课程初期阶段,同学们运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查阅资料,了解民族文化结晶——玲珑枕的起源、种类、使用价值、制作工艺、制作材料等知识。通过知识的查阅,同学们在了解玲珑枕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甄选玲珑枕的布料,探究材料特点。玲珑枕的面料非常重要,因此学生们在制作之前,首先要认识各种布料,知道布料的特点,研究各种布料的舒适感、透气性、织物的密度,以及是否适合手工和机器缝制等。选取玲珑枕所用布料,一定是上等的棉布才行,不刮肉、吸汗、透气、舒适。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对面料知识的了解,同学们对各种布料的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劳技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看着选好的布料,同学们发愁了:“怎么把这些漂亮的布料做成立体的玲珑枕呢?”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在自己所学的正方体的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在纸上、计算机上绘制了图样。在绘制图样的过程中,大家明确了目标——先做一个六孔的玲珑枕,一是制作起来比较容易,二是能够结合所学的正方体的知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制作,大家通过研究制作好的玲珑枕,针对六孔玲珑枕需要多少塊小正方形,积极地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惊喜地发现:“这得用上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还有的同学说道:“和咱们学习的正方体表面积的涂色问题很像呀!”
绘制玲珑枕的样图,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玲珑枕的内芯,结构复杂,而且结合布料自身比较柔软的特点,在设计的时候自然是加大了难度。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学习使学生既对图形自身特征有了足够的认识,又对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理解(主要包括大小、位置、形状)。而这种六孔玲珑枕虽然都是由正方体构成,看似比较简单,但是设计图样还是有一定挑战性,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从选好的布料上面裁剪下自己需要的72片小正方形呢?大家在讨论后,探究不同的方法,运用学习过的测量长度、垂直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裁剪方案如下:
首先在布料上折出一个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大家别小看这一步,要保证这个长方形的宽为8厘米,并不是很容易呢!同学们需要利用三角板在长方形的两端和中间分别测量出8厘米的尺寸,并做好标记,才能裁剪。
裁剪所用的剪刀也和平时用的剪刀不同,大家分别尝试了在桌子上裁剪,和同伴合作拿起布料裁剪。这些劳动新技能,也许同学们并不能非常熟练,但是这次经历却是难忘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根据测量结果,结合布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裁剪技巧,找到了提高劳动技能的又一种方法。
8厘米宽的布条剪下来了,接着大家还是利用一对三角板,运用垂直测量的方法将布料裁成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备用。
缝制阶段分为两种:一种是手工缝制,另一种是机器缝制。
首先,在裁剪完之后,要上3节手工缝制课,学习平针、锁针、回针这几种针法。在缝制的过程中,旨在体验劳动技术技能的提高,探索手工缝制技巧。拼接处都是学生一针针亲手缝制,每一个针脚都锁死,防止跳线。
第二阶段是机器缝制阶段。在此之前,同学们并没有接触过缝纫机,我们利用学校的资源,给每个小组配备了电动缝纫机,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玲珑枕的制作过程中,认识电动缝纫机,学习如何穿上线和下线,学习如何使用电动缝纫机等技能。
同学们对缝纫机的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完成两个阶段的缝制后,大家了解了机器缝纫的优势和劣势:手工缝纫速度慢,机器缝纫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机器缝纫一定要先设计好,布料拼接要先安排好,否则容易出错,一旦将布料拼接错,就要大量返工,所用时间反而多了。
第一,克服重重困难,锻炼个人意志。其实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同学们是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艰难前行的。手缝的时候针脚太大,用缝纫机的时候留边宽窄不一是常事,还有一些让我们哭笑不得的错误:如空间观念薄弱,导致少缝制或者多缝制一个正方形,围不成外侧面;缝制过程中,没有选好布料尺寸,有边长9厘米的正方形,有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失误,并没有灰心,勇敢地拆掉重来。一遍遍缝,一遍遍拆,只为了能够亲手制作这个传说中的“非遗”作品。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意识。玲珑枕制作对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项课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小组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关注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进度,每个阶段在组内由组长带领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团队意识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