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敏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领略自然美、向往和追求生活美、欣赏和创造艺术美,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缺少了美育的教育过程不能称为真正的素质教育,难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的教学应具有趣味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儿歌有韵律,语言生动活泼,结构简单清晰,形象鲜明突出,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儿歌在低年级实施美育,充分挖掘儿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其审美水平和语言能力。
一、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美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应该抓住儿歌韵律美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儿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如一年级教材有一首儿歌《小小竹排画中游》:“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短短几句,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富饶的江南水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江南的美景,辅助以短笛乐曲,让学生跟随音乐反复诵读,或者干脆唱出来。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欣赏美
想象在美的创造过程中如同鸟儿的翅膀,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材料充分想象,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在广袤的夜空里,一个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月亮缓缓移动,划过星河……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弯弯的月儿两头尖尖,如果自己坐在上面,看到那么多星星从身边经过,有多么奇妙啊!学生纷纷讨论起来,还改写出不同版本的“船”,语言非常生动有趣。
又如《四季》这首儿歌,它用拟人化的手段来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我利用课文配的四幅优美插图,让学生想象春季的万物复苏、夏季的树木茂盛、秋季的硕果累累、冬季的雪花飘飘等景象,再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四季。一幅幅充满童真的小画作诞生了,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季节和景物的理解,美不胜收。
三、细心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美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到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去观察,看万物的悄然变化,看平淡生活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学会探索美。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动态的、细微的美,再学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为深入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如教学儿歌《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我在黑板上出示:“我认为〓〓的尾巴〓〓。”学生七嘴八舌道:“我认为孔雀的尾巴像把伞。”“我认为鸭子的尾巴扁。”“我认为公鸡的尾巴弯。”……学生发现动物的尾巴各有不同,我再出示不同小动物尾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以丰富他们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品味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把一些关于行为规范、学习方法的儿歌结合实际生活,巧妙地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儿歌中获得知识、学习规则。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进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如学习《同学歌》:“同学之间要和气,就像姐妹和兄弟。遇到难题大家帮,有了困难齐出力。损人事,要制止,利己行为要摒弃。团结互助最光荣,你追我赶争第一。”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将此类儿歌配上节奏明快的旋律,作为班歌,促进学生学美向善、互帮互助。
五、自由绘画,引导学生体会美
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绘画。在画的过程中,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手去表现。绘画既能启发学生智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
学习了《哪座房子最漂亮》:“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三座房,四座房,门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学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画出乡村小学校,有的画出水上校园,还有的画了游乐园似的校园……学生的绘画过程实际是对儿歌的再理解、再体验过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
六、指导创作,引导学生创造美
学生通过学习对美初步有了认识,教师就要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达到学会表达、发展语言的目的。
如学过儿歌《轻轻地》,有学生创作了一首《爱护青草》:“袋鼠袋鼠轻轻跳。猫儿猫儿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和你们好。”学了《美丽的丹顶鹤》后,有学生写出:“丹顶鹤,脖子长,身上穿着白衣裳。翅膀边下黑又黑,高高飞翔挺胸膛。”还有的学生根据实际生活创作出《小衣服》:“小衣服,真好看,每天都在身上穿。谁是它的好伙伴,配条裤子穿一穿。”
这样通过创作新的儿歌,学生对于语言美、情感美有了认识,享受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对学习也会产生更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