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芹
新时代对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出了要求与期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如何让育人与教育教学有机地融合?近年来,我们从德育课程入手,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思政课程、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互为补充,使学生学在课堂、研在课外。同时,注重家校沟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熏陶,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德育课程应与活动紧密结合
富有纪念意义的德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学生的品格、习惯、文明礼仪等,也能在德育活动中得到一定彰显。在中小学德育质量提升活动中,我们组织各学校认真评选上报,举行了全市德育骨干教师现场观摩课比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下去”的要求,我市文昌路小学建成了全市唯一一家学校雷锋精神纪念馆,并开发了小小讲解员、观看雷锋电影、唱响雷锋歌曲等系列课程,引领学生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从小做起。这些课程的开设,无不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着眼于学生品格的形成。
在今年春天的开学季,我们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参加了由文昌路小学承办的“新时代与雷锋同行,再出发”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和教师同台演出,演绎了雷锋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学生通过表演雷锋故事、诵读雷锋日记,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识和体会。在接下来的参观雷锋精神纪念馆活动中,小小讲解员声情并茂,对雷锋的童年、工作、参军、牺牲等几个关键节点事迹进行了细致讲解。在引领教师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上下楼梯秩序井然,面对提问,学生彬彬有礼地回答,无不彰显着学校德育的成效。
在德育活动课程化理念的指引下,全市中小学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教师特长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走出了一条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如西关学校开发的儿童课程、教师课程、家长课程,济水一中的升旗仪式课程、社团课程,济源一中的毕业课程和成人礼课程,梨林中心小学的德育银行和田园劳动课程……学生在喜爱的第二课堂里,体验着、实践着、探索着。
二、德育课程应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艰巨性、长期性就在于此。立德树人不是德育课程一门课所能承担的,应渗透在各个学科课程教学中。如济水一中的“全员育人”机制,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作为德育导师,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疑问,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通过书写展现自己遇到的问题,德育导师通过每周的批阅和随时谈心,让很多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地位。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信心,勇于承担德育重任。如小学《道德与法治》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民歌民谣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讲传统节日、读一读名人名言、诵一诵经典名篇、唱一唱民歌民谣等教学形式,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自强、好学等精神发扬光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同时,教师可以将思政课与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标兵等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样的课堂回归了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充满着成长的幸福。
中学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把思政课理论同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当下社会现象等有机融合,才能使思政课更接地气,学生才有兴趣学,才会觉得思政课有用。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向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还要讲好身边故事。要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如在讲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把课堂教学与研学旅行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等处开展研学旅行等,也可以举行庆中秋诗歌朗诵会、清明节主题诗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三、德育课程应注重家校共育
学校教师要与家长携起手来,指导家长做好孩子道德品质的观察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表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要靠家长平时的留心观察和督促。
成立家长志愿课堂。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都有无数的家长在关注、关心。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邀请来自消防大队、交警支队、医院、法院、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等单位的家长朋友,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
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如东园学校建立学校家庭联系手册和家长信箱,加强任课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各班举办家长座谈会,期末由学校编制问卷,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教师教学、师德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学校及时反馈给各学科组和相关教师,以期实现家校共育共赢。
引导家长关爱孩子。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很有限,当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时,已是一身的疲惫。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更要准备好鼓励和关爱,给他充满自信的力量。
家长要以极大的热忱关注孩子的欢乐、孩子的烦恼,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导,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社会的见证、同学的陪伴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