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危机

2019-07-01 03:31余孟雅
大经贸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解决措施全球化

【摘 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飞速发展时期,各国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各国间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问题。文化认同不仅影响到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定,还影响到民族与国家之间,甚至当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本文将分析中华文化所面临的认同危机,并探寻解决这种危机的途径。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认同 认同危机 解决措施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但同时,这种交流和融合也产生了文化认同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当代中国文化的认同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了解清楚当今中华文化认同危机表象及其原因,对解决我国当前的文化认同危机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化与文化认同

全球化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含义广泛复杂,对于全球化的界定也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寻求统一的全球化定义是不可能的。汤姆林森认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Cultural practice)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全球化以同质化的方式消解着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全球化影响并改变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格局。

在国际关系中,“认同”意指建立在文化共同体的成员区别于他者的共有的身份与形象以及他们自身对共同体的归属感。文化认同是文化冲突的产物,文化之间的冲突越多,文化认同就越困难。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各种异质文化的接触变得空前剧烈与频繁,文化认同问题更加凸显。

二、全球化进程下中华文化的认同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一)中华文化认同危机的表现

1、传统文化的生存问题

李建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流或正宗,以伦理为主要类型,同时具有一统与多元、群体与个体、事功与审美等诸多层面的相悖相生、相见相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其本身的某些价值精神来说,有其合理性。而这种文化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经济、封建专制经验主义之间的碰撞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两种完全异质的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文化模式建立的过程。

2、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

多元文化的出现及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的兴起为中国民众提供各种不同信仰选择,这给主流文化价值观造成极大冲突,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绪。这种对马克思主义怀疑,是我们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所面临的转型时期的严重信仰危机,这也造成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

3、精神文化认同日益肤浅

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有些人经受不住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在强烈的文化撞击中失去了自我,丧失了我国主流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在人文精神和理想信念缺失之后,他们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自由,无视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协调,有的沉溺于消费和娱乐,形成病态的“消费主义”和“颓废主义”,并自诩是“躲避崇高”,精神文化认同日益肤浅。

(二)中华文化认同危機产生的原因

1、我国文化自身的局限性对文化认同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当时特定的时期产生的,有些部分已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照着西方社会的脚步走的,不能将其灵活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僵化以及教条式的理解,以致于难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取得我国民众的普遍认同还要继续努力的。

2、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主义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世界交流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频繁。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对民众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对物欲的追求,对人际关系交往的冷漠。文化全球化能够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加强文化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其消极影响。

3、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扩张以及文化渗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与世界各方面的交流日趋广泛,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威胁与压迫。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入侵,这种国际文化环境中的不平等交流,引发的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冲突和碰撞,冲击着中国民族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严重地动摇着我国的共同的思想道德文化基础和价值观。

4、网络媒介对我国人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以及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有了更加便捷的条件的同时也更加容易导致了西方文化和价值的快速入侵。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文化软实力还很不发达,中国要对抗西方文化的渗透、技术霸权与防范信息以及抵御有害信息等方面显得很无力,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文化软实力提出很大的挑战。

三、如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1、正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这四个字也许正表达了当前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是世界各地多种文化接触中引起人类心态的迫切要求。文化自觉是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才能在这个多样性世界中和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各展所长。因此,我们要有文化自觉的精神,进行正确的文化反思,自觉抵制国外文化侵略和资产阶级价值观渗透,树立正确的文化追求和价值追求,强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认同。

2、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促进中华文化的新觉醒和再发现

文化全球化在当今不对等的中西交流中会纵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冲击着非西方国家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它们面临被同化的危险。但是文化全球化也有其积极的一方面,在与他者的碰撞中,从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反观自己的文化体系,认清其价值所在并加以反思,成为促进本民族文化意识觉醒的催化剂,唤醒各民族内心深处的民族意识。

3、促进媒体的良性传播发展

媒体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当今世界的主导文化就是媒体文化。媒体与技术联姻,推动了民族化的自我表现和社会变化;媒体与文化又成为促进社会变化的工具。媒体文化是公共空间和争斗的场域,传媒在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当代传媒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建设传播媒体,促进传播媒体的良性发展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事情。

四、结语

在全球化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可以使文化成为通向外界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落后的文化业容易受到先进文化的冲击,产生文化认同危机。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面对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加强文化多样性,增强本国的文化认同。

【注 释】

① (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2年版,第1-99页。

② 李建中 ,中国文化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4页。

③ 李庆霞 ,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231页。

④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刘大为,本报记者方莉采访整理,用文化认同在世界发声光叨日报年月第六版。

⑤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第20页。

【参考文献】

[1] (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9

[2] 夏建平,認同与国际合作[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11(1),19。

[3] 王萍,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体制外档案资源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1(1):24—27。

[4] 王代莉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刍议[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6):33。

[5] 牛汝极 ,试论“现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

[6] ( 美) J·彼得·布罗修斯、萨拉·L·希契娜,国际社会科学杂志[J],2011,(2):45。

[7] 李建中 ,中国文化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4

[8] 李庆霞 ,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30-231.

[9] 赵峰,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6):31。

[10] 蒋文学 、袁彬,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认同基础[J],前沿,2010,(18):164.

[11]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刘大为,本报记者方莉采访整理,用文化认同在世界发声光叨日报年月第六版。

[12]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0

作者简介:余孟雅(1994-),女,汉族,湖北天门市人,研究生,法学硕士,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方向:亚太国际关系。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解决措施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