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2019-07-01 03:38赵超朱木兰刘光生
考试周刊 2019年48期
关键词:课程群课程设计应用型

赵超 朱木兰 刘光生

摘 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研究目标,结合水务工程专业工程性强的特点,探索专业课程群,特别是课程群配套课程设计间的整合与协调,对课程群假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水务工程;课程群;课程设计

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推进课程群建设。课程群是与单独一门课程相区别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是多门内容密切相关,前后连贯的课程集合。课程群的研究起源于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基于“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提出的要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的研究与建设。课程群具有综合性强、整体性高的特点,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單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水平,课程群建设如今成为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全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也开展了课程群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重庆科技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理工学院、韶关学院、常州工学院、南通大学等均有课程群案例报道。就目前在各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群实践探索来看,工作重点集中在课程群内理论课内容的整合和优化上。对于课程群中实践部分的改革尝试相对较少。这部分的尝试也多集中在实验和实习部分,如南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就课程群实验和实习开展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课程实习的尝试。

针对实践教学中课程群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所见报道较少。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对其进行课程群建设,分析相关课程设计间的相关性、互补性和连续性关系,使教学模式更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教学改革继续解决的问题。

水务工程是以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力求解决城市水循环中涉及的各类水问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而设立的一门新兴专业。水务工程专业以城市水循环为基础,同时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特点。专业工程性强,配套课程设计多。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课程设计设置在相应理论课程之后,一般都是由理论课教师自行拟定题目,设定独立的设计条件和参数。课程设计内容之间相对独立,没有联系。这种模式虽然较易组织教学,但各门课程设计之间缺乏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实践训练。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研究目标,以现有教学计划安排为前提,通过对课程群内课程设计内容的协调整合,以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课程群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一、 课程群课程设计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 建设目标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应充分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工程项目设计、实施、管理能力,使其毕业后能胜任涉及城市水循环各领域的管理、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 建设原则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特别是配套课程设计的建设中,要秉承相关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

1. 相关性原则:各课程设计之间内容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传承。2. 系统性原则:课程群是一个系统,每一门课程设计应为同一系统服务。明确每一门课在课程群中的位子和所起的作用。同时每一门课程设计都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结构。构建系统、稳定、有序的知识体系。3. 综合性原则:各门课程设计之间必须打破传统相互独立教学模式。需要实现课程之间的整合优化。在课程设计内容、授课形式和授课目标上形成整体,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 建设内容

(一) 各门课程设计内容的优化整合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各课程设计之间相互关联,自身又自成体系。在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下,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核和优化,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以“某城市新区给水排涝系统设计”为总设计任务,各门课程设计完成此项总设计任务中的一部分内容,最终组合各课程的设计成果,即可完成总设计任务。建设的课程设计包括6门课,课程基本情况如下: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第4学期)主要完成城市泵站布局与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第5学期)主要完成城市给水管网布局与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第5学期)主要完成城市污水和雨水管网布局与设计;自来水厂课程设计(第7学期)主要完成城市自来水厂布局与设计;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第7学期)主要完成城市污水厂布局与设计: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第7学期)主要完成城市内防洪排涝河道整治与地方布局与设计。

(二) 课程设计间内容的协调、传承

各门课程设计都是解决同一设计任务中的不同子任务,要求各设计间的设计参数相互统一、协调。包括区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形地貌等参数必须能满足所有课程设计要求。同时前一课程设计成果还将为下一设计提供资料。这就要求各门课程设计之间满足内容关联、参数统一、成果合理。

(三) 教学团队的建设

课程群的建设,需要将单一的教师个体优化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集体研究课程群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前续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内容的有机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更,对提高水务工程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团队教师不能只注重自己课程的教学,需要通过教学团队开展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其他课程设计的内容也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设计在项目中的作用,明确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协调好本次课程设计与前续及后续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经常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将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带入到课堂,用生动实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团队的成员在科研上各有所长,以教学研究的方式开展科研交流与探讨,对相互之间知识的融合、思路的启迪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郭比裕.对高师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66-68.

[2]暴瑞玲,刘俊,徐向阳.水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4):23-24.

作者简介:

赵超,朱木兰,刘光生,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群课程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