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由“解锁”的人生
作者用极富质感的典雅语言打捞记忆,描画多种如梦的人生。现实题材的故事在东来的笔下流淌着超现实的韵律和色彩,通俗性与文学性实现了绝佳的调和。书中描述了外乡小囡穿林过河探险寻人,厂区女孩记忆深处诡异的人皮风筝,问题少女的身世纠葛,某个热天午后被淹死的男孩,亲密好友的漂流离散……
物理原来可以这么燃
作为豆瓣评分9.2的国内最畅销的科普神作,本书用武侠小说般的语言,清晰勾勒了量子物理的发展风云录,同时完成了对双缝干涉实验、薛定谔的猫等硬核知识的生动解读。读罢本书,你会知道量子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量子论是上帝在掷骰子?……刘慈欣曾盛赞本书:“教科书要是能这么有趣就好了!堪称学生上课时最想偷看的物理小说!”。
一场关于想象力的冒险
叙述者“我”着迷于在不同时空里穿梭移动,在一次又一次“迁徙的间隙”中重构了小镇少年少女的成长记忆:消失在管道中的童年伙伴,无果而终的露天往事,难以抵达的乐高小镇,舍弃历史的涂涂人……阅读本书将是一场关于想象力的冒险,它打破地理的、视域的、逻辑的、时间的限制,大到“字宙形成新解”,小到“对什么都很习惯的蚂蚁”。
探究催眠和文学的关系
本书将故事背景置于1938年的巴黎,重构了秘鲁著名诗人塞萨尔·巴列霍的神秘死亡,提供了角度特别的解读。巴列霍曾经预言过自己的死亡:我将死在巴黎,在一个雨天。作者波拉尼奥以一个催眠师的视角记录了这一文学史上著名的事件,角度非常独特,读完使人仿佛跟着主人公在巴黎的街巷中游荡。这也是一本了解波拉尼奥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华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体
本书从观念和实证两方面论述华夏天下世界的多元一体,农耕游牧两个世界,既跌宕互动,又共生共融。阴、阳永远不可能消灭其中一方,中国也是这种夷夏之间对立、互动、互融的势的产物。夷、夏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中国。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这才是完整的天下经验。
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等,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