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部,毗邻渤海,环绕京津,各种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和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一直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而农业效益低下,新兴产业起步较晚。以资源为依托,粗放性发展的发展方式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河北省加大环境治理工作,而又不可避免的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些许影响。由此研究和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对其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河北省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的指标。经济增长指标选取河北省的人均GDP,以河北省1997年到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获得平稳性的时间序列,其所有数据均进行了对数化的处理,变量简称为lninsoild、lnsoot、lnso2、lninwater、lnagdp。数据来源为《河北省统计年鉴》和前瞻数据库数据。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模型)研究河北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指标间的双向作用机制,建立如下VAR模型:
Yt=a1yt-1+a2yt-2+…+apyt-p+bxt+εt
其中yt为k维内生变量,xt为D为外生变量;A1…Ap为k×k维待估计的系数矩阵,b为K×D维待估计的系数矩阵;εt~i.i.d(0,∑),(其中∑为k维向量εt的方差协方差矩阵);εt可以同期相关,但通常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也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p为模型的滞后阶数。
采用AR根估计的方法对VAR模型估计的结果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R跟图显示所有变量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被估计VAR模型是稳定的。然后选取滞后期数为10期的脉冲响应模型,使用广义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各指标间的冲击关系。
1.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分析
从脉冲图看出,二氧化硫和固体废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了河北省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而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产生量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则不明显。表明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气体(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这一结果与近几年河北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没有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雾霾天气时间占全年时间比重较大的现实相符。
2.经济增长对各污染指标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图显示,当在本期给环境污染的各指标(dlninwater、dlnso2、dlnsoot、dlninsolid)正冲击后,经济增长在前几期波动之后,在其反应期内响应值将达到负值并达到负值最大值。这说明从整体而言,污染物的排放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环境的质量会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的观点。河北省是一个资源大省,矿产资源的开采,冶金、化工、火力发电等行业产生大量废气,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加剧了河北省环境的恶化。
3.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图
根据方差分解的结果,从平均贡献率来看,工业废水排放量的贡献率是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贡献率次之,工业固体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小。这说明目前对河北省经济增长起主要抑制作用的是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工业固体和粉尘的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文使用VAR模型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进行了广义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影响环境质量水平,环境质量水平也可以影响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否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取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数据的选取和衡量环境污染的不同指标的选取。另一方面,在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研究中发现,伴随着河北省经济增长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工业工业废水和废气(二氧化硫,烟尘)的大量排放,工业固体和粉尘的排放量影响相对较小。
以创新为驱动,推动“河北制造”向 “河北智造”转变。勇于创新和淘汰落后产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工业领域全面实施产业、技术、产品、管理、组织结构和业态创新六大行动,向 “河北智造”“河北创造”转变。
拓展新领域,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构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业就业人员在全社会就业人数中的比重。要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领域,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重视智慧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行业的发展。
扩大环保投资与科研投入。以科技推动工业污染物减排、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倒逼机制淘汰一批,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一批,引领河北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主导产业。推动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向渤海新区、曹妃甸区转移。
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化民间参与度。地方政府要提升信披露的及时性与透明度,不仅对重大污染事件要进行发布,对河北环境质量的常态数据也要进行例行发布,同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处理结果,责任人的追查还要及时公布,各种开工项目的环境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布,确保公众的信息知晓权,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