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红
【摘 要】为提高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品质,南京市玄武区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提出的“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精致管理”的“五精”要求,倡导研教相融的课题研究理念,加强课题研究制度的区域顶层设计,从筛选、论证、跟进、交流、成果提炼等方面,探索了“选题对话”“文本磨稿”“专家驻点”“活动推进”“科研签约”有区域特质的精品课题建设举措,以精品课题引领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先导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题;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4-0060-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科研在区域教育优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教育科研“两张皮”的现象有所改善。但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常常存在用经验思维、工作思维代替课题研究的现象,大部分课题研究品质有待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8年颁布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建设标准》),南京市玄武区根据要求,结合江苏省重点资助课题《区域推进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的集体叙事研究》,将精品课题理解为“认证的精品课题”和“走向精品的课题”,既指向少数明确立项为江苏省精品课题的课题,也包括即使最终达不到精品课题要求,但也力求向精品课题标准努力的课题,力求以精品课题引领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一、倡导“研教相融”的价值导向
当前,以课题研究带动区域教育优质发展已形成共识,学校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仅以南京市玄武区立项的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例,“十三五”立项教育部课题3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2项、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28项,已覆盖至全学科、全学段、全教育类别。这些课题大致分为区域引领类、学校主导类、学科研究类、教师专项类,几乎都与教育教学实践高度相关,课题研究往往呈现研究与实践双向建构的过程,即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因此,玄武区强化“研教相融”的教育科研价值导向,强调课题的问题意识,强调研究要扎根实践,强调成果的及时转化,以体现“真问题研究”“真现场研究”的精品课题特质。
二、提升课题研究“五精”水平的实践举措
玄武区教科所根据《建设标准》提出的“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精致管理”的“五精”要求,加强了课题研究制度的区域顶层设计,探索有区域特质的精品课题建设举措。
1.细化“选题对话”,提高课题“精心选题”水平。
提升课题精品化水平,前提是选准能引领教育优质发展的课题。玄武区教科所强化科研服务意识,制定了完善的课题申报培训流程:解读申报要求、制定申报日程、行政宣讲动员、提供学习样例、组织集中培训、安排选题对话、面批磨稿成文。其中“选题对话”重现场感、参与感、互动性,在对话中了解学校共性的问题,诊断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帮助学校找准课题研究方向,凝练课题名称并培养审题能力,深刻认识和理解课题关键概念及相互关系,为设计课题申报方案奠定基础。
2.加强“文本磨稿”,提高课题“精细设计”能力。
玄武区教科所针对“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等课题研究基本要素,形成微型培训、提供样例、组织磨稿的指导流程。“微型培训”即设计科研微课程,科研培训渗透在校本研修和学科教研活动中,帮助申报者了解基本规范和课题设计方法;“提供样例”即选择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题精心指导,形成“精当设计”样本或案例,供所有课题申报者参考;“组织磨稿”通过“面批、面改”“网批、网改”帮助申请者明确究竟要研究什么,如何科学规划研究方法与内容,这一过程保障了玄武区历年课题申报工作的整体质量。
3.落实“专家跟进”,提高课题“精当操作”的质量。
提升课题精品化水平,关键是用科学方法引领教育教学实践。鉴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本身并非教科研专业者,因而,玄武区长期邀请“玄武教育发展智库”专家进驻学校跟进课题研究,以科研方法树立“精当操作”的实践典型。一是专家指导研究者落实玄武提出的课题“五个一”,即以“一组专业学习、一组调查分析、一组实践课例、一组工具研发、一组成果呈现”体现课题是否是真研究;二是专家参与玄武区年度“科研调研”,在约40天周期内,通过重点课题单独调研、同类课题分片调研的方式,深入现场督促、检查、指导,面对面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对话,帮助学校明确研究路径,提升研究品质。
4.统筹“活动推进”,提高课题“精彩呈现”的品位。
课题的精彩呈现既要重视结题时的研究报告和最终成果呈现,更要重视阶段性成果的形成、推广和辐射:一是重结题预审,在学校提出结题后,区教科所深入学校调研是否达到结题要求,加强课题结题时研究报告撰写的培训、指导,帮助学校“一对一”一轮轮磨稿,努力提升研究报告的学理化表达,将预审过程转化为研究成果凝练过程;二是重过程展示,区教科所统筹组织各级各类教科研交流、培训、展示活动,如教学类课题研讨活动、青年专项研讨活动、教师个人课题培训活动、学校精品课题展示活动等,以活动促进对课题的深度理解和阶段成果表达;三是推进跨区、跨校主题性课题联盟,如北京东路小学牵头的“12岁以前的语文”联盟;玄武高级中学牵头的“周恩来风范教育”联盟等,提升课题研究辐射面;四是依托区域性课题研究,开展综合性学术交流活动,带动全区课题向精品课题方向努力。
5.创新“科研签约”制,提高课题“精彩管理”的层次。
提升课题精品化水平,基础还在于科研管理要向科研专业服务转型。不仅要强调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更要发挥好研究者身边科研骨干的专业引领作用,让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能随时随处有榜样可依。为此,玄武区创新性挂牌“教育科研名教师工作室”,开展“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签约培养”,推出“课题研究导师签约制”,建立同类课题主持人研究共同体,将区内分管教科研校(园)领导、区教科室主任、有丰富课题研究经验的课题主持人组织成导师团,与在研课题团队签约,导师参与申报开题、过程研究、中期评估、结题论证,以走进校园、融入教师、立足课堂的科研服务与管理,夯实课题研究过程,丰富课题研究成果,努力提升全区课题“精彩管理”的水平。
三、建立完善精品课题研究保障机制
玄武区以“行政统筹,区校一体”的方式,不断完善课题“五精”水平的保障机制。
1.建立玄武教育发展智库。
智库专家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长期聘请高校专家、各级教科院专家,跟进重点课题研究,重在把脉发展方向,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二是组建本区科研指导团队,主要由学科教培员、名师、名校长组成,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指导课题研究;三是针对相对薄弱学校课题的研究内容,聘请“智库专家”、选派素养较高的兼职科研员共同组成“课题指导小组”,长期扶持课题研究,整体提升全区课题研究品质。
2.搭建玄武课题展示平台。
玄武区统筹科研、教研、培训和信息中心“四位一体”,为研究者提供多渠道的交流、展示、推广平台。如推出“玄武教育科研发展高峰论坛”,每年邀请精品课题主持人登台论研,聚力汇智。再如,建立玄武课题研究网络平台,设立“精品课题培育”栏目,定期提供前沿动态、活动信息、优秀成果供全区学习,线上线下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测、服务指导,促进全区立项课题向精品化发展。
3.健全课题研究激励机制。
中小學、幼儿园的立项课题一般除重点资助课题外,绝大多数课题没有专项研究资金。为此,玄武区坚持两项举措:一方面,结合督导室对学校的年度考核,不断完善区域层面的“学校教育现代化千分制考核”细则,其中教科研部分占70分;结合学校绩效具体情况,督促各校建立“教科研奖励机制”,以制度保障课题有考核、有经费。另一方面,与教育发展规划配套,区教育局坚持五年一次召开“玄武区教育科研大会”,评比表彰教科研先进集体、教科研先进个人,拨出专款奖励,如2017年召开的“玄武区第五届教育科研大会”,专项资金与上届相比增加了三倍。通过科研激励制度和与教育发展规划配套的教育科研大会,有效保障了各类课题研究有可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