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沈小波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陆续发布政策推进风电、光伏向平价上网迈进,风电、光伏正进入一个平价、竞价的新时代。新的政策环境下,新能源企业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这些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1811.HK)是新能源开发企业中的佼佼者,成立十余年来,已经成为以风电为主的多种清洁能源控股公司。截至2018年底,中广核新能源在运新能源装机1733万千瓦,风电装机超过了1200万千瓦,2018年新增投运风电、光伏装机3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快速增长。
平价、竞价的新形势下,中广核新能源如何看待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又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并应对挑战。5月中旬,《能源》杂志在北京专访了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李亦伦。
《能源》:今年以来,发改委、能源局连续发文推进平价、竞价项目,如何看待这些政策的出台?
李亦伦:在这两个政策文件中,平价上网路线已非常清晰,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平价、竞价”共存阶段,时间节点为2019年~2020年;第二阶段为“全面平价”阶段,时间节点为2021年。第一批平价项目申报工作已于4月25日完成,对于确不具备平价上网条件的地区,5月31日前,向国家能源局报送竞价办法方案。应该说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能源》:平价、竞价政策对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带来了哪些挑战?
李亦伦:竞价与平价形势下,新增风电项目投资收益率面临下行趋势。在当前技术水平、设备造价、土建成本与融资成本未发生大幅下调的条件下,竞价与平价风电项目盈利能力相较于存量项目发生较大变化。
从我们中广核新能源来说,资本金收益率不低于10%是项目投资的前提条件,达不到条件的,我们尽可能想办法让它达到这个收益率,比如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设计,集约管控工程建设费用等。从目前看,平价、竞价条件下,相比原来的固定电价时代,风电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大大下降,各项边际条件必须不折不扣达成,项目才能达到我们的项目投资收益标准,整体来看,风电开发进入了微利时代。
《能源》:具体这些边际条件指什么呢?
李亦伦:平价项目有很多限制条件。首先平价项目的资源条件要好,资源好发电小时高度电成本才能降下来;第二,需要做规模化的考虑,更大规模可以降低单位投资成本;第三要有良好的送出通道,保证不限电或者少限电。
从政策保障措施看,由于平价、竞价风电项目在前期申报与投资决策过程中已将各项边界参数与敏感性条件优化到极致,抗风险能力非常低,需要有关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并确保降低非技术成本的实际效果。
我们建议,竞价、平价上网风电项目执行全额上网,避免弃风限电问题。平价与竞价项目在前期申报与投资决策中已按照20年全寿期全额上网消纳测算考虑,全电量上网消纳务必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到位,不应再出现弃风限电制约风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其次,竞价与平价风电项目不应参与市场化交易。竞价风电项目已通过投标确定20年运营期的上网电价,原则上不应再参与市场化交易,全电量严格执行中标电价结算,否则将违背当初招标规则与项目投资预期。平价项目更是将成本与投资边界优化到极致,本身不享受任何补贴,在全寿期应严格执行当前煤电标杆电价并确保全电量按时结算。
最后,尽快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整个新能源行业补贴拖欠总金额高达几千亿元,装机容量过千万千瓦的单一企业被拖欠的补贴资金超百亿元,补贴拖欠导致企业现金流为零甚至为负,资金断链严重影响企业生存与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希望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主管部门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解决问题。
《能源》:平价、竞价时代下,可否介绍下中广核新能源的发展战略?
李亦伦:中国广核集团给中广核新能源下达了新增投运300万千瓦和新增核准200万千瓦海上风电的任务。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2019年市场开发部制定了“4+2”的开发任务,即400万千瓦的陆上项目核准和200万千瓦海上项目核准。400万陆上项目包括:光伏领跑者中标100万千瓦、大基地中标100万千瓦、常规陆上风电中标或核准150万千瓦,分散式风电核准50万千瓦。
中广核新能源将执行“海陆并举、重返三北、加大并购”三大战略,推动公司发展;已初步拟定“十三五”末的发展计划,保持年度新增装机规模不少300万千瓦,每年风电项目中标与核准不低于300万千瓦。
《能源》:平价、竞价的新形势下,中广核新能源如何应对?
李亦伦:2019年以来,随着平价上网、风电年度建设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等政策的陆续出台,行业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为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见,国家对发展新能源的态度从未改变,信心依然坚定。
新形势下,我们一是以政策研究为牵引,建立常态化、高效、可靠的政研机制,打造全方位的研究网络;二是要优化开发管理流程;三是要搭建市场开发信息化平台;四是要加强开发工作协同;五是要加强开发队伍建设;六是加大外部合作方面,2019年会加大战略合作与产业协调。
在平价、竞价的新形势下,目前看来,我们一是各区域资源储备失衡,资源禀赋优良、电价较高的地区资源储备不足;二是部分区域对平价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前期工作深度不够扎实;三是合作类项目资源匮乏,合作手段单一,流程繁琐,制度空白,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要改进的地方。
《能源》:去年下半年以来,海上风电掀起了一股核准浪潮,有人认为海上风电发展过热,您怎么看?
李亦伦: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8GW,累计装机达到4.59GW,在建约600万千瓦。目前建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主要在江苏、上海,但最近几年福建、广东、浙江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我认为现在的节奏不能说是过热,可能还不足。
第一,与全球相比,我们的量并不大。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22GW,同比增长约17%。2018年,新建海上风电的项目融资2018年约为178亿元左右。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到了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60%。
第二,国内的资源和规划情况均可承载更多的增量。目前国内沿海主要的海上风电大省均已推出明确的海上风电发展指导建议,并且拥有明确的海上风电建设规划。开发企业积极投入海上风电,海上项目发展不断加速。海上风电正在从“探索模式”进入“突破发展模式”。中国东部沿海在土地、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经济承受能力、产业发展要求等方面与欧洲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海上风电发展契合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能源变革、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发展诉求。
2018年底,海上风电累计核准总量达到53.53GW,在建规模8.5GW-11GW。预计到2020年,并网项目规模预期7GW-7.5GW,此外在建项目将维持在10GW以上。展望中国中期海上风电市场规模超过 60GW。但仍然建议“十三五”期间总体上应依照国家及各省已经批复规划开展建设,加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科学性。
《能源》:可否介绍下中广核在海上风电的发展战略?
李亦伦:中广核新能源“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是每年核准300万千瓦以上规模,或三年累计核准1000万千瓦以上。具体的开发战略是,布局四大海域,深耕广东,争当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主力军。中广核在国内已储备海上风电1300万千瓦,布局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在广东省就核准了1120万千瓦,未来要占广东省规划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的“半壁江山”。
具体到开发节奏上,我们首先是“先陆上再海上”,因为国家要求2021年实现并网才能保证电价,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先陆上风电后海上风电,能陆上风电就陆上风电,真正海上风电建设的节奏和规模我们会很理性地把控。
其次,在海上风电开发中,我们会“先近海后远海”,近海的风电资源优先,先把近海海上风电做好,再逐步向深海和远海进军。
我们到明年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大概有1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其他地方不会那么快投入,更侧重把现有的项目做好。
《能源》:李总在企业治理过程中坚守的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有哪些?
李亦伦:谈到企业治理,中国广核集团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是“一次把事情做好”。
中广核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建好了岭澳、台山、阳江、红沿河、宁德等核电站,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自主发展之路,探索出了一套安全、经济、科学的核电专业化运营方案,有力推动了我国核电技术、管理的持续创新,打造出了国家名片“华龙一号”,使中国跻身世界核电VIP俱乐部。贯穿中国广核集团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就是以这条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企业文化。
中广核新能源在秉承核电基因和坚持集团企业文化的同时,根据自身历史使命、发展战略、阶段任务、行业特点、队伍状况,我们又形成了自己“五位一体”的特色文化体系,包括发展理念、文化主体、主流文化、文化载体、文化实施。在这里我简单介绍我们其中一个理念和一个主流文化:
这个理念就是“与核电协同发展”的理念,新能源作为中广核第二支柱产业,坚持与核电主业协同发展,我们致力于各业务的能力与经验共享、优化多元互补发展的局面,实现核电与非核清洁能源互相支持,以实现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
一个主流文化就是“规矩文化”,包括以制度程序为标志的刚性约束等方的部分(上至党规国法、下至员工手册)和以企业文化为标志的柔性主张等圆的部分(企业员工共同的思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我们倡导:敬畏规矩,恪守规矩,按规矩办事——是公序良俗,是降本增效,是企业文化,是本质安全,是发展之道——全员树立规矩意识,坚持按规矩办事——小以立身、中以治业、大以兴企!
企业发展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生产力水平,具体到经营管理就是领导力和执行力。领导力就是“做正确的事情”,聚焦高层的目标导向、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执行力就是“正确地做事情”,着力中基层的结果导向、程序设计和动作实施。在同一个组织,这两个力一旦形成合力,就会产出巨大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