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节俭过头”怎么办

2019-06-28 05:23
新传奇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桶花钱节约

“我就看不惯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天天下馆子吃饭,乱买东西。”72岁的韦先生对于年轻人认为老年人过度节约的看法有些气愤。他认为,老年人没有错,不是老年人太节俭,而是年轻人不会过日子。

“我们家都快成垃圾场了”

梁女士的妈妈有一个习惯让全家人很难接受,那就是舍不得用自来水冲马桶。“用自来水多贵啊,冲马桶又不需要多干净的水,你们就是爱浪费!”家里洗菜的水她从来都舍不得倒掉,都在一个一个的小盆里攒着,等着下次冲马桶时用。就这样,家里大大小小的盆子越来越多。

尹女士的婆婆是个脾气很好的老太太,但就是节俭得让人不能接受。尹女士说,婆婆洗碗时从来舍不得用洗洁精;土豆、红薯都发芽了,削掉皮后继续吃;嫌小区菜市场菜贵,她就坐着公交车去三四公里以外的城乡接合部赶集……

66岁的郭女士外出从来不打车,在她看来,自己有老年优待证,不用是一种浪费。“反正我的空闲时间多得是,何必要再多花一笔冤枉钱呢?”

朱女士今年70岁,她说:“我们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不一样,还是要能省则省。”

“我们家都快成垃圾场了,公公就连一个破塑料袋都舍不得扔。来客人时用完的纸杯,他也都攒起来。”“我下楼去买包一块钱的皮筋儿,婆婆都要说我浪费,去理发店跟别人要一根就好了,居然还去买。”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老人这些节俭过头的习惯让很多年轻人大伤脑筋。

老年人的“节俭经”各有各的花样,但所有人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常吃剩菜剩饭。调查显示,52.3%的老年朋友常吃剩菜剩饭,54.7%的老年朋友从不打车出行,另外有14.7%的老人从不买新衣。在调查的样本中,有近一半老年朋友认为剩饭菜放两到三天仍能吃。

“条件再好,也决不浪费”

“我就看不惯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天天下馆子吃饭,乱买东西。”72岁的韦先生对于年轻人认为老年人过度节约的看法有些气愤。他认为,老年人没有错,不是老年人太节俭,而是年轻人不会过日子。“好好的饭菜哪能随便倒掉?我家一直提倡‘光盘行动,有时就算饭煮多了,留到次日做炒饭,也不觉得会影响健康。”

62岁的林女士对于年轻人认为的节约过度同样不以为然。她觉得,晚辈们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们和老一辈的成长环境不同。林静回忆,小时候她家中兄弟姊妹8人,全靠父母两人养活,“那时怎么都吃不饱,最艰难时,我在牛棚里翻稻谷吃”。她透露,父母也在那时因为饥饿导致营养不良而患病去世,这段经历影响了她的观念,“条件再好,也决不浪费”。

老年人节约的目的是什么?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不铺张浪费”,其次是“以备不时之需”。

80岁的钟先生介绍,由于儿女在外,他和老伴过日子尽可能少花钱,“我和老伴退休金不高,还有慢性病,万一遇到发病等突发情况怎么办?钱,得用在刀刃上”。

78岁的彭志伟节约则是为晚辈着想。他已经多年没有购置新衣,至今常穿的仍旧是退休前单位发放的工作服。他的子女常常觉得他太亏待自己。前年,他却做了一件让儿女惊讶的事。孙女考取外国名牌大学,高昂的学费令儿子一家很是发愁。彭志伟得知消息后,拿出积蓄为孙女支付了学费,“儿子感到好奇,问我哪来那么多钱。我答,都是平时省下来的”。

老人要走出貧困的记忆阴影

对于老年人的“节俭经”,西城区平安医院心理科主任郑晓星并不陌生,在她所接诊的人群当中,这是常见的现象。郑晓星说,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囤积心理”,就是形容很多老年人的心态。这部分老人经历过社会动荡、大饥荒、物质极度匮乏等特殊的历史阶段,因此形成了心理匮乏。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地想把东西揽在手里,尽可能地节省每一分钱,觉得这样才安全。比如有些老人喜欢捡垃圾,甚至用一堆废品堆满房间,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这种心理是那个贫困的时代给他们留下的抹不去的心理烙印。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新时期,物质生活已经很富足,没感受过缺吃少穿的难处,少有危机感,所以不能理解老人,甚至有人会跟老人发生冲突。

郑晓星说,老年人节俭了几十年,现在想让他们一朝一夕就改过来是很困难的。所以,年轻人还是要尽量理解老人,给予他们关怀,让他们觉得生活是有保障的,慢慢放下那些不安全的心理包袱。而老年人自己也要多开阔眼界,尽量多接触社会,不要总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当中。

(《快乐老人报》2019.3.4等)

猜你喜欢
马桶花钱节约
发愁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节约
花前月下
便便哪去了
床到马桶的距离
你家马桶省水么?
流行的徽戏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