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命运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改革开放40年有余,发展变化天翻地覆,民营个体经济转型正酣,曾在物资匮乏年代让大家萌发希望的“全国个体私营经济第一张名片”——“傻子瓜子”怎么样了?记者赴芜湖,82岁的年广九亲口作答。
改革开放之初,年广九是个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这个幼时跟随父亲逃荒至芜湖,靠炒瓜子发家的安徽怀远人,曾被邓小平三次提及,被视作中国民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傻子”的名字虽然傻,但其中敢闯敢干的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灵活的生意头脑,至今仍是中国广大民营企业主的“法宝”。
风头无两也曾经历连串挫折
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九把自己过往的成功归结在四个字上:依靠农民。1981年,年广九的“傻子瓜子”厂作为芜湖当地第一家民营企业方兴未艾。他一方面通过提高生瓜子收购价,提升农民的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他又压低瓜子零售价,以薄利多销的策略开拓农村市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是年广九传奇经历的发端。彼时,他“走访南京、上海、苏州、武汉、郑州等十多座城市,调查瓜子炒焙技术和口味配方”,最终炒制出一款“一嗑三开,颗粒饱满,香味独特”的瓜子,也就是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傻子瓜子”。今年82岁的年广九说:“我们个体户,跑得快、扎得深。农村是个大市场,国营的不往农村跑,我们私营的就去跑。经商,就是要依靠农民。”
以现在的眼光衡量,年广九当年的所作所为简直堪称“营销鬼才”。因为每次都会在称完分量后额外给顾客多抓一把瓜子,年广九被人唤作“傻子”。
对于这个不怎么好听的诨号,年广九倒也不以为意,甚至还拿它当起了招牌——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年广九“卖”的就是“傻子”这个“人设”。
不仅会卖“人设”,年广九还会搞“事件营销”。1985年1月,年广九搞起了全国规模的有奖销售,头等奖奖品是一辆上海牌轿车。当时的报道称,“傻子瓜子”有奖销售的第一天,就售出熟瓜子1.3万公斤。此后的日销量甚至一度高达22.5万公斤,创下当时瓜子销售纪录。“傻子”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由于缺乏法律常识、不懂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就在最风光的那些年里,“傻子瓜子”屡屡卷入合同纠纷中,并且一再败诉。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意欲东山再起的年广九重出江湖。到了1998年,“傻子瓜子”在全国已经有了3家厂、8个分公司、197家专卖店,年产值达4亿元。就在人们感叹“傻子又冒头了”的时候,年广九却在2001年初通过媒体宣布“退出江湖”,并以一分钱的价格将“傻子”商标转让给长子年金宝。
年广九此举却一举引爆了年氏家族由来已久的内部纷争。2001年10月,年广九的次子年强一纸诉状将哥哥年金宝告上法庭,要求确认其对“傻子”商标具有使用权。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以年金宝在2006年的突然死亡收场。这场风波过后,年广九倒是真的“退出江湖”了。年广九说,生意现在都是几个儿子在打理,自己基本处在“不管不问”的状态。有媒体报道说他每天依然站柜台卖瓜子。他则对记者坦言,其实只是早晚去店里看看:“早上8点到9点,晚上9点到10点,一天两次。主要就是和店里的人聊聊天,交流交流感情。我就住在门市部楼上,倒也方便。”
想的是怎样“保住这块牌子”
年广九的名片背面,印着“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几个大字。但他或许并不打算通过互联网让他的瓜子“走出国门”。按照他的逻辑,“傻子瓜子”一旦上了网,就有被仿冒的风险:“我们这个牌子来得不容易,被人冒充了,牌子就砸了。”顿了顿,年广九又补上一句:“等国家把互联网整顿好了,政策明确了,我们再搬到网上卖。现在暂时不动,动了要吃亏。”
事实上,莫说互联网经营,年广九对于传统商超的销售模式都是抗拒的。多年来,“傻子瓜子”始终坚持不进超市,只通过传统门店销售。采访中,年广九一再表示,现在他所想的就是怎样“保住这块牌子”,而坚持自己的老一套,或许是这位老人眼中的最佳选择。不过下一辈的想法已然和年广九出现了分歧。事实上,他的次子年强名下的“金傻子”品牌,已于2015年在某网络平台开设了旗舰店。据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金傻子”的线上销量也已占到总销售量的近1/4。同时,年广九“傻子瓜子不进超市”的规矩也被打破,“金傻子”品牌的产品也开始逐步进驻超市卖场。据报道,年强曾表示,公司正在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并在美国设立分公司,让业务走向海外。
不仅如此,除了年广九引以为豪的瓜子炒货,年氏家族的成员也正不断尝试更多元化的发展。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家族如今的“擎旗者”,年強曾先后拥有数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除食品外还涉足金融投资、房地产、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就让我那几个儿子考虑吧”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每个时代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杰出企业。虽然一直都被争议所围绕,但在那个改革的春风尚未吹满地的年代,“傻子”年广九无疑是一位值得赞颂的英雄。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第一代代表人物,他的身上既有农民的质朴,亦有商人的狡黠。但更重要的是,他敢闯敢拼,他有冲破桎梏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然而,如今的“傻子”年广九就像是他自家瓜子包装袋上的那张照片,成为一个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时代符号。
在“傻子瓜子”包装袋上,右侧印着年广九的半身照片和广告语“傻子瓜子,聪明人的选择”;左侧的一段文字,则是邓小平当年对“傻子瓜子”的评价,并注明摘自《邓小平文选》。所幸,“傻子”最珍视的“牌子”还在。至于这块“牌子”的未来,不妨像邓小平当年提到年广九时说的那样:放一放,看一看。
从另一个角度看,年广九和“傻子瓜子”不再是焦点,甚至正被人遗忘,一个传奇人物归于平淡生活,这正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改革进步的表现。改革创新不断创造传奇,又让曾经的传奇变得寻常。
记者问他是否考虑过让家族第三代在未来接班,将“傻子”品牌传承下去。年广九摆摆手:“就让我那几个儿子去考虑吧,我这个做爷爷的就不管这些事儿了。”
(朱权利荐自《解放日报》201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