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艳艳
6月11日下午,第25届上海电视节“守正创新攀高峰”综艺论坛在上海上视大厦举行。论坛邀请到多档成功“出圈”的综艺节目的制作方、平台方以及业内专家,从节目创新、全媒体传播、模式输出三方面分享经验,探讨当代传播语境下,中国原创综艺节目的进阶与发展。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韵斐在致辞中表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视听内容的创作者要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工匠精神打磨产品。他认为,4K、5G、AI等技术的进步必将促进内容革新,这对于传媒机构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不仅收获收视(点击率)口碑双丰收,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劲的传播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评价《国家宝藏》,不仅取得了优异的传播效果,同时还引发了“博物馆热”。被问及节目成功“出圈”的秘籍,《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总结“有价值+有趣”。为了让传统意义上“老气横秋”的文物节目有趣,节目的创作原则是,一切表现形式为文物故事服务,让观众能够记住故事,让文物更出彩。为此,《国家宝藏》融合戏剧、纪录片、访谈、歌舞、音乐剧等多种手法,以杂糅又不违和的表现形式,传递了厚重的文化内核,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
实力文化创始人、董事长关正文发现,近年来一些作品越来越有个人(尤其是团队核心成员)理念的渗透。在他看来,个人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所产生的创意,与当下盛行的工业化、流程化生产并不矛盾,而且,这样的作品更能走到最后。他也支持形式服務内容的结论。虽然节目形态不断翻新,但核心仍是扎实做好内容,再选择能生动表现内容的形式,而非过度强调形式变化。
东方卫视主持人、《闪亮的名字》制片人陈辰在形式与内容上也选择了后者,她介绍,《闪亮的名字》的核心是讲好英雄故事,节目从真人秀、舞台表演到场景中表演,一次次推翻重建,终于找到了能够更好展现故事的形式。
随着新媒体形式日趋丰富,台网联动变得更加频繁,电视产出的作品有了更多收益渠道,综艺节目在全平台传播中也打开了新思路。
对于播出流程的变化,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融媒体中心主任、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宋炯明感触颇深。“我们过去擅长的是广播电视的生产流程。当生产流程变化之后,我们相对明确的审核空间、把握空间、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于生产的内容,按照过去既定的三审流程,在每个环节上核准事实,明确立场,把握导向,有很大挑战。”不过,他同时表示,相对“管得住”,更难的是“用得好”,这包括用好多个传播平台、用好人才以及用好既有资源。
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广告营销中心总经理方菲认为,平台运营最核心的事情是把传统的电视时段思维转向用户思维,“获得更多用户是最后的落脚点。”借助VR和5G技术,平台产出的节目可以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增强用户黏性,争取更多用户。
全媒体传播节目《上新了·故宫》将故宫文创的研发过程全程展示,并打通了文创产品从荧屏走到线下的路径,成为近年来少见的具有较强“带货能力”的文创节目。节目总导演毛嘉表示,全媒体传播将“五个W”的梦想照进现实——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接收终端,获取想要获取的任何信息。《上新了·故宫》在“接收终端”方面进行了摸索和尝试。除了与短视频平台合作,节目还与电商平台合作,节目中的每个文创产品都是一个接收终端。“我们将产业链接入传播链,使传播链上的每一环都产生市场价值。”
谈及模式出海,手握《声临其境》《声入人心》等多个优秀原创IP的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主任罗昕感悟颇深,她认为,节目模式输出尚处初级阶段,对此,相关从业者一方面要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模式输出时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推介模式;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创新,推出更多优秀的原创模式,如此才能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找到打开国际市场的方式、方法。
恩得莫尚中国董事总经理陈伟文表示,在做文化输出的时候,不应仅局限于模式,元素和衍生等也是文化输出的重点。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王牌对王牌》《我就是演员》总制片人、总导演吴彤直言,在做节目时,并没有考虑太多模式方面的事情,“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节目好看。”罗昕对此表示认可并补充,最后考虑到模式输出,一方面是基于原创内容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则是顺应国际融合的大趋势。为了更好实现模式输出,Fremantle大中华区CEO尹晓葳提出联合研发建议,以适应全球观众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