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它的应用实践能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效减少个体之间的矛盾和损耗,提高共同体的实践效率,让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解放和提升。由刘海江编著的《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研究》(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理论及其演变过程的首次系统化研究成果,指出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著重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纽带关系和作用,把人与人在社会实践中的纽带关系概括为实践共同体,并认为共同体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人的公共性、自主性和身份认同等问题。
该书共四大章:第一章论述了马克思早年对政治共同体的批判,指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是人的社会规定,人本身就具有共同体的本质属性;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市民社会的研究角度归纳和总结了实践共同体的不同实现形式,强调了人的自由和解放;第三章探讨的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研究维度,讨论了社会联系的多重纽带,包括生产力、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等;第四章论述了实践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发展的观点探讨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个人所有制度以及共同体的实现原则和方式。
一、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强调了人与共同体之间的统一性关系。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极端主义不符合人的本质需求,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危害;同样,共同体应当充分尊重个人的自由与解放,尊重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共生关系,让个人能够在社会主义共同体的组织制度下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机会。也就是说,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个人主义和共同体主义应当在辩证统一的研究视角中进一步相生相融,逐步构建个人与共同体的理想共生关系和创新共生形式。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绝对的个人主义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一点与资本主义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显然有着明显的差别。笔者认为,社会历史或社会共同体是因人的社会实践和发展需求而人为规定的,也就是说,共同体能够满足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需求,帮助个人更好更高效地获取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料。
另一方面,共同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其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权利,可以在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体理想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顺应了人自由个性发展的主动需求,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能够为人的自由发展创设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不仅如此,人在共同体之中才更能够彰显人的社会真实性,并在社会发展实践中解放自身的发展潜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料和社会财富。
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
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共同体思想与资本主义的共同体思想有着本质性的差别,它强调了以集体价值为本位的个人与共同体的相生关系,强调了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统一,个人理想与集体理想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让个人与共同体共享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拥有更多的个人发展机遇和获得感。个人与共同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优势关系,个人利益优先或者社会利益优先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灵活处理,实现两者的和谐共处,从而避免陷入两者的争论和矛盾之中,给社会共同体的发展和个人的自由解放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二,要想推动社会主义共同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加快个人与共同体共生关系的理论构建,正确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个人与共同体的不合理之处,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以为戒,全面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共同发展,让“小我”和“大我”都能在共同体的科学发展模式中获得坚实的理论保障,进而全面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三,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我国应尊重个人的自由发展权利,为个人的自由发展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社会共同体环境。也就是说,在现代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应用将进一步打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尊重个人的发展诉求,将个人的利益融于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之中,从而万众一心地推动社会主义共同体的科学健康发展。
(夏艳/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