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文本赏读

2019-06-28 08:27张进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情感

张进

摘要:《月夜》通过交叉对比的叙述方式,描写了乡村和城市两个不同地方的夜空。该文章的亮点在于作者螺旋上升的情感变化以及叙事完整的篇章结构,行文思路从乡村月夜出发最终又回到乡村,使作者的情感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形态。

关键词:《月夜》;行文结构;情感

著名的“寻根文学”作家韩少功曾在《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在写作上,他十分注重追寻中华传统文化。散文作为一个大类的文体,它以高度个人化的言说方式,表达个人的情思。在《月夜》这篇散文中,作者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以回环往复的行文结构,表达螺旋上升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对乡村月夜的独有情感。

一、回环往复的行文结构

在文中,作者将夜空一分为二,像是用一堵透明的墙把空间分成了两半,一半是农村顶上的夜空,是明亮的,是静静的,就像是作者心中的心境般;一半是灰暗的,没有活力的,是被现代文化淹没的没有魅力的夜空。从色调上看,乡村的夜晚是亮色调,宛如一幅画,而城市的夜晚则是一幅暗色调的画,没有任何令人动容之处。在散文的叙述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两个不同地方的不同月夜进行对比说明,以彰显乡村月夜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心中对农村月夜的独有喜爱和对乡村淳朴美好的向往。从叙述的行文思路上看,可以用双线分别表示农村的月夜和城市的月夜,如图1所示:

文章的行文是从乡村的月夜开始最终又回到了乡村的月夜。中间的第2、4自然段重在描述城市的月夜,形成“乡村—城市—乡村—城市”的回环往复的行文结构。这样,全文在a、b两条线之间反复交叉运行,最终将落点落回乡村的月夜,与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形成完整的结构。一开头,作者便以主体的身份进入文本,直接抒发作者个人情感,高度赞美乡村月夜的特别:乡村的月夜就像是一枚徽章。这是纯粹的乡村,是作者眼中真实所见的乡村月夜的自然魅力。由此进入文章的主题内容,引出两地关于月夜的描写。王荣生先生曾提到说,散文最本质的特点并不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语言表达。在叙述中,作者以富有诗意、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乡村的月夜,描绘了城市的月夜是如何让读者感到失望的,段与段之间将两者对比,交叉反复的月描写,带動情感的曲折交叉,使文本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抒发个人对乡村月亮的独特情感,对回归自然的期待。

二、螺旋上升的情感表达

人的情感具有瞬间的特点,在《月夜》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便是蕴藏在文章的往返描写中。在a、b两条线之间,除了作者行文的一种思路外,还存在作者的一条感情线,正是因为感情线的存在,使得a、b两条线是相互推进的,最终两条线的发展都服务于作者的情感。正如前面所说,文章中,作者以乡村的月夜始又以乡村的月夜作终结,在这过程中,作者的情感线是螺旋上升的,如图2所示。作者螺旋上升式的情感线将乡村的月夜和城市的月夜串在一条波浪曲折线上。文章1自然段提到了乡村的月夜与7自然段提到的乡村的月夜不是同一性质的月夜,它们是不一样的,不同之处就在于1自然段的乡村的月夜是真实的自然存在,是实写,而7自然段则是作者在看地如徽章般的月亮后所引发的更深的情感,此时作者冲出自然的束缚,赋予月夜一种情感,这里的月夜不再是自然的月夜。并且,在叙写中增加了虚写的成分,承载作者更深的感情。“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这个“大概”,饱含着作者对乡村月光的无限赞美,这个“大概”乡村的月夜不再是简单的乡村的月夜,它是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此时的月夜已经成为作者理想追求的象征。

文章以乡村的月夜为起点和落点,在中间部分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文章内容,使文章在叙述中反复交叉,在章法结构上呈现从原点出发,螺旋上升,回到原点,只是,该原点非彼原点。作者通过记叙两个不同地方的月夜:一个是城市里的,另一个是农村的,在对比两个地方的不同月夜后,发现:真正的夜晚是属于农村的,城市里不存在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夜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比,意在点明作者心中对农村美好月夜无限的向往,突出作者写作的主旨:远离城市的现代喧嚣与躁动,找寻农村的美好淳朴,追拾传统乡野文化。

三、总结

《月夜》是一篇语言精美、思想内涵丰富的散文,全文仅短短的900个字,紧扣月夜,却不是为了写月夜而写。在文本中,在作者心里,乡村的月夜是不同于城市的月夜,乡村的月夜是可以被上帝召唤和盘问的地方,而城市已然是失去这个资格的。所以,他写月夜不是单单为了表达乡村月夜的美丽而已,更多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他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威胁,心间流露出对乡村月夜的复杂的情感。

猜你喜欢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冰冻的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小语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