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鹏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计划于6月中旬访问伊朗。这可是件“新鲜”事,因为上一次日本首相访问伊朗还是1978年9月,距今已有41年。此次安倍访伊也殊为不易。早在去年他就酝酿于7月访伊,无奈在美国压力下放弃。此次他能去伊朗,也是与美国不断协调的结果。5月底特朗普访问日本,在“愉快”的氛围下“默许”了安倍访伊的“请求”,他在与安倍进行会谈伊始就说“我知道日本与伊朗领导层关系良好,我们也想(与伊朗)对话”,表示“想看看会怎么样”。
日本與伊朗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关系。日本本土严重缺乏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石油等能源资源,于是在中东地区拥有大量石油储量的伊朗,便成了日本开展能源外交的重点对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与伊朗开始了能源合作。1968年,日本三井财团派出一个调查团前往伊朗考察,洽谈石油合作。1976年8月由日本三井财团出资,与伊朗合作建设了海湾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伊朗日本石油化学”项目,这是当时日本在中东地区建立的最大的能源合资企业。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使日本深受冲击,日本遂加强了与伊朗的经贸能源合作关系。尽管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日本与伊朗的关系稍微有所淡化,但20世纪80年代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给了日本一显身手的机会。1983年8月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安倍晋三之父)穿梭访问了伊朗与伊拉克,欲居中斡旋两伊敌对关系,引发国际社会高度瞩目。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伊两国高层交往逐步增多。2000年10月伊朗时任总统哈塔米访日,这是伊朗国家元首时隔42年再访日本,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自2006年后,两国外长保持频密会谈(包括电话会谈)。特别是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保持了良好的个人友谊,2013?2018年间日伊首脑共会面七次,其中每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都会举行日伊首脑会晤,几成惯例。
日本是美国的坚定盟友,而伊朗是美国多年的敌手,日本与伊朗发展关系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尽管遭到美国多方掣肘,但日伊依旧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围绕伊核协议的存废,去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第二天日本即以“外务大臣谈话”形式,对外高调宣布继续支持伊核协议。那么,是哪些因素推动着日伊关系的保持与发展呢?
首先,确保日本能源安全,是日本要与伊朗保持稳定关系的重要因素。
伊朗是世界上石油与天然气储量能排在前列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之一,而且扼守波斯湾世界能源运输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在日本能源外交版图中,中东始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2011年日本发生福岛核事故后,依赖中东石油进口的形势更加严峻,近几年来,中东石油一直占到日本石油进口份额的85%~90%,而从伊朗石油进口的份额占到日本整个中东石油进口份额的5%左右。
确保包括霍尔木兹海峡在内的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畅通与安全,也是日本须与伊朗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内生动力。日本石油进口高度依赖中东产油国,而运输这些石油的油轮皆须途径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海湾形势紧张或者遇到其他突发事件,霍尔木兹海峡遭到封堵,抑或仅仅是发生撞船事件,都会给依赖中东石油进口的国家带来致命的影响。
其次,彰显日本外交的自主性,欲谋发挥日本在中东地区独特的影响力。
日本外交的基轴是日美同盟,但是在涉及中东外交时,日本尽可能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中东国家面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中东地区形势非常复杂,作为一个域外国家,必须以超脱各种矛盾、不卷入任何纠纷的中立的形态来与中东国家交往,这样才能赢得中东各个国家的好感。二是中东地区有受过西方殖民的历史经历,各国或多或少都有反西方(或者是反美)的倾向,而伊朗则更是强烈反美。日本如果处处遵照美国旨意行事,只会到处碰壁。三是中东国家距离日本遥远,和日本没有历史纠葛、领土矛盾与民族仇恨,便于日本以中立、友善与文明的身份发挥独特的影响力,同时,彰显日本外交的自主性,进而以中东为跳板,扩展日本在全球的影响力。
再次,既要照顾美国的感受,又要展现日本居中斡旋的外交手腕,凸显出日本在日美同盟与中东外交天平中不偏不倚的“平衡”技巧。
2019年5月16日,安倍在首相官邸会见来访的伊朗外长扎里夫。
此次安倍访伊,向国际社会给出的一个公开宣示是居中调解美伊之间愈演愈烈的争端。安倍此举,一是作为美国坚定盟友自然要为盟主“分忧解愁”,如能为缓和美伊争端而争得一丁半点的成绩(如让伊朗稍微让步),这肯定能取得美国的欢心,同时也给日美贸易争端留下解决的余地与空间;二是在美伊没有外交关系的条件下,安倍赶赴伊朗有一种为美伊调解争端“牵线搭桥”的意味,甚而要扮演美伊对话“桥梁”与“纽带”的独特角色;三是安倍自视甚高,感觉自己有能力在日美同盟与中东外交之间这一“钢丝”上走一走,即使走上一半,中间折返,也不损失什么,至少能展现出安倍的外交能力与外交技巧。
还有,从日本国内政治角度来考虑,安倍要在外交上留下“辉煌”,继承父志,青史留名。
在2019年1月28日第198届国会上所做的施政方针演说中,安倍就明确声称,“六年以来,我高举积极和平主义旗帜,与国际社会携手,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大于以往的贡献,并以俯瞰地球仪的视点积极开展了外交工作”,“长期以来,我国与中东地区各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此历史基础上,为维护中东的和平与稳定,日本将以自身独特的角度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中东在全球政治棋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安倍来说,既要成为长命首相,又要青史留名,特别是要在外交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伊朗局势似乎正在给安倍提供这样的机会与舞台。如果能给紧绷欲断的美伊紧张关系按下“暂停键”甚至画下“休止符”,将是安倍的“无量功德”,既能使日本在中东的影响力得到质的提升,更能提升日本在日美同盟关系中的份量与地位。
安倍之父安倍晋太郎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以调停两伊战争而著名。如若父子两代都能在中东大舞台上留下“美名”,将是安倍本人及其家族的一大“幸事”。
虽说安倍对访问伊朗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但是,安倍的伊朗外交乃至整个中东外交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伊朗是一个地区大国,且又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现今伊朗仍是中东地区响当当的国家,有着不容小觑的国际影响力。伊朗之所以敢长期和美国“叫板”,且没有让美国逼服,自有其一套外交生存法则。安倍自以为凭借着日本的经济影响力以及日本和伊朗及整个中东的友好关系这两张牌,就能在美伊间“牵线搭桥”抑或能让伊朗稍做让步,是否能够成功,目前还难以断定。
安倍突访伊朗不言而喻是为彰显日本外交的自主性,但这种“外交自主性”在日美同盟框架下究竟能走多远,亦不得而知。酝酿了一年多才在特朗普“默许”下得以成行,这本身就反映了日本自主外交在日美同盟框架下的局限性与无奈性。特朗普的“特许”显然是有条件的:可以去,但须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大前提,不要做伊朗的“传声筒”,更不能为伊朗撑腰打气。在特朗普的“注视”下,安倍此访必然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难以跳脱日美同盟的束缚,遑论推出一套全新的“安倍中东外交原则”。
最后,安倍的伊朗外交乃至整个中东外交还难以彻底扭转以能源外交为中心的思路。日本中东外交的要义是要优先确保日本能源进口安全与稳定,安倍谋划的伊朗外交(包括整个日本中东外交),是淡化以能源为中心的中东外交传统思路,代之以日本文化、软实力、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等综合施策的日本新的中东外交政策,但安倍的“综合施策”,与传统的能源外交相比,在中东的宣传度、深入度与落实度还有待继续跟进,因为这些做法其他发达国家在中东早已大力实施,而日本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