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
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有一个被桃花笼罩的乡镇——多吉乡。
多吉乡位于帕隆藏布上游的曲宗藏布南岸,有近六百户人家,三千多人。
多吉乡有“西巴斗熊戏”、“波央”(波密当地一种民歌演唱形式)、“达颇夏卓”(战舞)、“帕雄热巴”(舞蹈)、“说白”(说唱)、竹编筐、达大赛马、藏靴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分左右的波密藏靴,是多吉藏民的一门传统手艺,不仅是藏民们不可缺少的用品,也是非常美丽而讲究的藏族艺术品。
在当地藏语中,波密藏靴叫“江八大郎”,意为汉子的马靴。用牛皮、氆氇、呢子、金丝线、毛线、棉线等材料纯手工缝纳制作,色彩鲜艳,结实耐穿,式样特别。
每每节庆,着一身华丽富贵、喜庆大气的藏装,配以华贵精美的波密藏靴,让人们有脚下生花的心情。
今年65岁的益西旦秋,是波密县藏靴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老人从事波密藏靴的手工制作,已经有30年了,对藏靴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告诉我们,波密藏靴手工繁复,从一块牛皮到一双藏靴,制作过程十分繁琐、讲究。选材、剪形、色彩搭配、缝纳等,每一道工序,都是要求很高的技术活,需要多年的缝制经验用心完成。
“做藏靴的人不少,我能成为传承人很荣幸,也有保护和传承的责任。”老人话语间有自豪,也有压力。
针线活是非常考验脑力和手眼的细活儿,这类手工活计在中华民族传统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在承担,叫女红。
一位五尺男儿,做这样的细活儿,一做就是三十年,可以想象益西旦秋对藏靴的情感和匠心。
现在,益西旦秋老人制作的藏靴,一双能卖到两千多元。但是为了保证藏靴的质量和品质,老人每月最多制作两双,不会为了利益增加出品量。
“那样的话,靴子会越做越差,对不起师傅最初的教授,更对不起这个技艺本身的传承!”老人说。
制作藏靴的同时,老人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年轻人制作藏靴。老人的儿子和孙女,对藏靴技艺也十分热爱。孙女旦增拉姆刚八岁,放学后最爱拿着爷爷的工具篮,缠着爷爷做靴子。
藏靴为什么不分左右脚,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纯手工缝纳制作,鞋子容易产生变形。不分左右脚,可以最大限度减轻靴子变形带来的不适感,让藏靴时时都能舒适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