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新疆梦,也许是一处美景、几种美食,也许是沉淀的文化风情,也许是陌生与遥远的那份朦胧美,所以新疆成为无数人心中追求的远方、自由的诗歌。在神秘而浪漫的那拉提,能扬鞭驰骋于空中草原,亦能仰望西陲浩瀚星空,这一方草原几处相思,满足所有追梦新疆的游人。那拉提,让每一个秉持初心之人回归自然。
拟把草原作相思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传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西征,沿着天山向伊犁进发,一路风雪弥漫、饥寒交迫,当蒙古军翻过山岭,看到天山腹地一片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天地,草原拨云见日,夕阳如血,他们不由大叫:“那拉提!那拉提!”在蒙古语里,那拉提有太阳之意,当年草原让蒙古军队欣喜若狂,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如今,在新疆浩瀚大漠中,那拉提草原如同是镶嵌在黄绸缎上的一块翡翠,格外耀眼,成为都市人魂牵梦萦、日夜相思,洗涤灵魂的故乡。
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伊犁新源县境内,作为世界上四大亚高山草甸植物区之一,草原三面环山,清澈干净的巩乃斯河蜿蜒流过,有着“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的美誉。那拉提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那被人熟知的“空中草原”,草肥水美,一望无际的大片花海美不胜收;河谷草原海拔1400米左右,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终年覆盖积雪的高山矗立其间,遥遥望去浩瀚洁净;海拔最低的生态路草原,度假村、毡房以及草原石人、古墓葬群等繁星点点、分布其中。交错的河道、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交相辉映,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那拉提草原一年四季都有着绝美的风光,每年的5月至9月是旅游最佳季节。这里山峦起伏,绿草如茵,既有草原的辽阔,又有溪水的柔美;既有群山的俊秀,又有松林如涛的气势。一入夏,草原上开遍各种野花,小米草、婆婆纳、金莲花、假水苏和龙胆等植物竞相生长,各色野花黄的、白的、蓝的、红的星罗棋布,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姿,来到草原,心情恰似这草原的风无限舒展。入秋后的那拉提,蓝色蜿蜒的河流,从葱翠浓绿到黄绿斑驳、最后金黄一片,美得不可方物。牧马、毡房、绿草、雪峰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动人画卷,恰似人间天堂。
天山下的游牧江湖
从天山乘风飘动过来的云朵,在阳光下形成一片片游动的斑驳光影,在那拉提草原上形成或明或暗的梦幻空间,而在云朵之下,除了广袤的草原,还有那散发着生命气息的哈萨克族。
那拉提草原哈萨克族人口占中国哈萨克族总人口的1.13%,是全国哈萨克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区,因此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国之最)——哈萨克族人口最多的草原。然而,与其说那拉提是“哈萨克族的摇篮”,不如说,哈萨克族的存在让这一方自然之地多了一丝生气和一抹柔情。
在神话般的民间传说里,“哈萨克”的意思是“白色的天鹅”,天鹅不仅是圣洁自由的象征,同时也代表了哈萨克人群居和迁徙的生活习性,而“转场”就是其悠久且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的最大体现。“转场”是一种随着季节变化,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丰富地区的循环轮牧方式,(转场通常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进行,当然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也可能进行4次转场),像哈萨克族这样的传统游牧转场生活在草原上已经延续了近3000年。转场季节,牧民们赶着牛羊马等牲畜群,骆驼队拉着毡房、日用品、食物等,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一声声驼铃和吆喝声中,扬起漫天黄沙,逆光下仿佛一幅幅浓墨重彩的风情画,蔚为壮观。那拉提草原作为哈萨克牧民的夏牧场,每年6月以后,草原都会迎来最热闹的时候,人、动物与大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
哈萨克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又衍生出其他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例如那白色花朵一样盛开在草原上的毡房。流着游牧血液的哈萨克族,家自然也是流动的。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冬窝子,除了冬天,他们几乎三个季节都把家安在草原上,可移动、便于拆卸和安装的毡房便成了牧民们的最佳选择。即使游牧生活漫长而艰苦,毡房上大气简洁的花纹,毡房内部整齐丰富的陈设,展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忠贞与热爱。除了毡房,绣有草纹、羊角纹、人字纹等图案的服饰,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美味獨特的馕、抓饭、那仁(用肉块和面片制成)、酸奶等不仅是哈萨克族的果腹之物,更是游牧文明的重要见证;悠扬婉转的哈萨克音乐和曼妙多姿的舞蹈,又是漫长游牧生活的调味剂。
现在,大多数哈萨克族已经定居下来,在那拉提阿拉善镇也有了“哈萨克第一村”,但仍有少数牧民在坚守着祖先的生存方式;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在2008年也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象征着人们对这一游牧文化的珍惜。哈萨克民族的精神在草原上仍在生动地演绎着生命传奇。
美食、民歌与“姑娘追”
只要来到草原,哈萨克人就会友好地将你请进毡房喝上一碗香喷喷的奶茶或马奶酒,塔尔米、包尔萨克等哈萨克风味美食也将次第登场。哈萨克族的饮食以肉食、奶食、面食为主,肉食包括羊、牛、马、驼肉,所以也别错过哈萨克族最喜欢吃的手抓羊肉、熏肉和熏马肠;而鲜奶、奶皮子、酥油、酸奶、奶酪、奶疙瘩等奶制品更是唇齿留香;至于面食,馕、那仁以及其它油炸面食,也让人大饱口福。
如果赶上当地的“冬宰节”,就更令人大呼过瘾了。“冬宰”,哈萨克语叫“嗦合木”,是当地传统民俗,预示着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入冬前后(一般都是下第一场雪之后),每家每户挑选膘肥体壮的牛、羊、马等牲畜宰杀、腌制,做好过冬请客的准备。冬宰时他们会邀请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起品尝冬宰肉、聊家常……
除了美食之外,“歌和马是哈萨克的翅膀”准确地概括了哈萨克族这个离不开歌的民族特色。哈萨克人民热爱音乐,把对生活的态度都唱进了歌里。哈萨克族民歌悠扬、高亢,在冬不拉乐器的伴奏下,草原气氛分外浓厚,所谓“歌声伴随着躺进摇篮,歌声伴随着离开人间”;而悠扬的歌声必须以舞蹈相伴才更有韵味,哈萨克族舞蹈动律性极强,表演风格粗犷,多用“动肩”,步法上采用“马步”。
哈萨克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如果不能一睹其驰骋草原的英姿难免遗憾。那拉提草原的民俗表演中,除了能和哈萨克族人一起载歌载舞外,还能欣赏赛马、叼羊、“姑娘追”等马背上的精彩活动。叼羊运动,既展现哈萨克人高超的骑术,又将其剽悍、骁勇、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追”因为是男女互动活动,更是乐趣无穷。
醉人的冬季文化节
如果因为着急到达一个目的地而忘了沿途的风景,那旅行的意义也就黯然失色了。因此,当你已经决定自驾去那拉提草原时,别忘了独库公路。独库公路是新疆天山北坡自然景观旅游的黄金通道!
公路有三分之一处于悬崖绝壁之上,五分之一的地段处于高山永冻层,跨越天山近十条河流,翻越终年积雪的四座冰达坂,其驾驶难度可想而知,但仍然承载着不少自驾人的旅行梦想,因为当看到沿途那拉提草原、乔尔玛风景区、巴音布鲁克草原等美景时,人生的难题都似乎在这天地间消弭了,更何况还有被称为“南天池”的大小龙池,公路两侧还分布着红褐色的天山神秘大峡谷、克孜利亚景观、布达拉宫山地景观等独特的山地自然景观。若是一心奔向那拉提草原而错过了这些风景,怎能不遗憾?
不喜欢剧烈运动的你,选择摄影也许更适合。所有去那拉提旅行的人们总是将相机的镜头挑剔地对准春、夏、秋季的那拉提,那拉提也似乎成为草地、葳蕤的胡杨林、漫地野花、牛羊成群的代名词,相比之下,冬季的那拉提就显得落寞许多。事实上,漫天冰雪覆盖下的那拉提草原,蓝天、白云、群山、牛羊、炊烟、毡房、松林、河流等静默地存在着,白茫茫一片又掺杂着青色、褐色、灰色的景象,宛如一幅美丽和谐的水墨画,而这幅画值得被装进镜头。又或者将镜头推进,苍松挺立,弯弯的小溪冒着雾气,岸边的树枝上挂满了雾凇。雪吻蓝天,雾绕林海,山峦叠嶂,自有一番其他季节不可比的独特韵味。
相比拍摄冬季那拉提风景活动的独立性和隐秘性,参加冬季旅游文化节活动更具参与性与互动性。这也是那拉提举办冬季旅游文化节的原因吧:希望更多的人能亲近自然,了解那拉提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在那拉提的冬季旅游文化节上,除了歌舞表演外,还有雪地摩托車、金雕狩猎、冬宰文化展示等活动,千人雪上涮火锅、雪夜宿天山、雪地篝火音乐节等让人们耳目一新;花样滑雪展示、特色五人制雪地足球娱乐赛、民间斗鸡、斗羊展示等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尽显民俗风采。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那拉提冬日旅游活动的内容,更是人们亲近自然、释放自我,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