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格独立是毛泽东个人人格和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体现,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独立是个人认识自我并自觉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在当今社会,正确处理好人格独立和文化自觉的关系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人格独立 文化自觉
一、人格独立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所谓人格独立,首先指人的独立性,只有以“个体人”为前提,才有“社会人”,不仅指物质和外在形式上的“单”和“个”,更多指精神和思想上的独立自主;另外是自主性,指人们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和现实的物质、政治力量;最后是在前两者基础上产生的创造性,即人们要在对真理的追求和政治的参与中有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中国古代有“格物致知”强调人格独立性,我们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和实践,这个过程绝不是被动消极地等候和接受,而是在计划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发掘真理,这是古人对独立人格的解读与应用。马克思也在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个人存在与个性,强调“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人格是个人的,但只有对他人、对社会而言才谈得上是个人的,这就是人格‘社会特质的意思”①,另外,《共产党宣言》也指出“个人自由和解放是所有人自由和解放的前提”。
当今社会,人格独立者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更懂得维护自己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因此社会参与程度更高,尤其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的世界背景下,人格独立并不与集体主义、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悖,其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关系反而更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进步,进而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
二、毛泽东人格独立思想形成的背景
毛泽东人格独立思想的形成基于自身反抗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其家庭环境和所处的革命背景造就了他敢于反抗、独立自强的个性。起初表现为对压抑人性自由的反感,走上革命道路后逐渐演变为对妨碍社会进步力量的抗争。年幼时他反抗父亲粗暴的管教方式及私塾老师的旧思想旧观念,《水浒传》中“造反有理”的革命道路对后来的毛泽东影响极深。参加革命后,人格独立与创新精神融入实践,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走上长征道路,毛泽东走无人敢走之地,跨无人敢跨之难,最终完成长征任务,保住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时创新地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抗日合作路线。
毛泽东身处革命战争年代,其人格独立思想更多地体现在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和理想追求上。在众多的思想中他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主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达他对革命事业的乐观和信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在《论持久战》中一面理性分析革命形势和战争有利条件,一面感性鼓励人们勿灰心丧气,对革命抱有信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建设和发展困境,他从容不迫,带领全国人民走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道路,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即使走过弯路,但不可否认其思想为今后社会发展所奠定的基础。由此可见,其人格独立更多地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并且是其个性和思想相统一的结果。
三、毛泽东人格独立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是人格独立思想的集中体现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文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独立思想,提出“独立自主”正是其积极进行人格塑造、将人格实践上升到思想理论高度的结果,多次强调“既统一,又独立”,任何党派都必须保持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权。
毛泽东创新性地提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细致分析对待中间势力问题、与党内右倾思想斗争以及国民党斗争中的独立自主,提出“用长期合作支持长期合作”以及“坚持党派和阶级的一定限度的权利,这才有利于合作,也有所谓合作”②,即是说人格的独立并不是绝对自由,相对独立与自我权利的保障往往才是开展较好合作的重要前提。
(二)人格独立在处理利益关系中的体现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对党内宗派主义进行严肃斗争,批评部分同志处理局部与全体利益不当,借此强调大局观,人格的独立要求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不以蔑视集体利益为代价,一味强调自我和个性解放,而要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阐述什么是党内宗派主义残余时首先说到“闹独立性”,此“独立性”和人格独立中的“独立”有截然不同的含义。“闹独立性”的人表面尊重党,实则是个人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者,而人格独立的“独立”则是一种个人物质和精神上的不依附状态,并拥有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利益的理性原则。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横向上,不过分在意自我得失,纵向上,不过分在意当下得失,具有长远的眼光和追求。
(三)人格独立思想在文艺观中的体现
毛泽东不仅具有政治家的胸怀,更具有文学家的气质,对文艺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贯穿其一生,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因此对文艺有着独到见解。毛泽东的文艺观集中体现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中,一些读者未能将文本和时代相结合,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对毛泽东的文艺观进行贬损和否定,而未回归文本就不能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我们就毛泽东人格独立思想在文艺观中的体现进行一些简单阐述。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到“文学艺术的源泉从何而来”时就从重视文化独立性的角度指出不可拒绝继承与借鉴,但这种方式决不可替代创造,坚决反对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借鉴更是体现了其独立人格思想,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人能够理智分辨是非对错并在借鉴他人优秀成果的过程中坚守自我,不丧失底线原则。文艺批评具有政治和艺术两大标准,“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的,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③但同时“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④文艺创作有接受者和创作者两个主体,文艺服务于接受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接受者”即人民群众,即是说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批评的艺术标准则针对文艺创作的另一主体创作者提出,具有独立人格的创作者才能创作出具有丰富艺术性和社会力量的作品,文学即人学,这其中的意蕴也必然是具体人性的体现,也只有人格独立的创作者才能在艺术创作中理性地将艺术和政治标准辩证统一起来。
《反对党八股》中毛泽东在发出文艺服务群众的号召下鼓励大家要做有观点有立场的“领头羊”,不可“人云亦云”,自己的道路靠自己创造。
四、人格独立是当代文化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如今,在市场化驱动下,文化创造更多地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文化大众化和产业化的同时滋生了忽视文化创作者这一重要主体的问题。创作者作为文化的第一生产人,有表达真实内心情感和创作欲望的需求,这就要求一个创作者具备独立人格,一味迎合受众会使文艺创作停留在追求感官享受和消遣娱乐的低级层面,不易产生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正确价值导向的高品质艺术作品,便不能给人们以长久的精神和社会实践指引。
另外,“文化自觉”是我们对所处文化圈子有一定自知,并对我们的文化发展和未来有充分的认知。恩格斯曾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⑤个人人格的独立自由是推动文化进步的基础,而文化进步则又是推动人类解放和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动力,也唯有人格独立才是文化自觉的内在动力和解决当前社会文化问题的最大公約数。马克思曾多次表示,人只有独立存在时才可以自觉地进行社会实践,进而推动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才能具有自觉追求文化的内在动力。在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核心力量的时代,文艺创作者要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创作思想,走在时代前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脱离低级趣味和过度消遣娱乐,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艺接受者也应培育独立人格,客观理智地分辨高雅艺术和低俗艺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圈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感,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何花.独立自主:毛泽东人格与思想的双重写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5).
[7]冯大彪.毛泽东的文艺观及其当代启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8]朱小琴,牛乃喜.文化自觉与人格独立微探[J].西安:唐都学刊,2012,(03).
[9]刘树燕.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问题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1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程天宇,学历:硕士,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