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的典藏与管理

2019-06-27 00:19刘君瑞
祖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献资源典藏高校图书馆

摘要:时代的发展让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与日俱增,然而复杂的类别和多元的介质又造成这些特殊文献典藏与管理的困难。信息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提升典藏与管理水平需要加快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除了统一标准推进共建共享,还需不断技术升级提升容量、提高流通效率,同时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实现珍贵文献资源典藏与管理的优质与高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非纸质   文献资源   典藏   管理

非纸质文献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承载于非纸张载体形式之上的文献资源,也就是通过磁带、碟片、硬盘等介质加以保存、使用、流通的文献资源类型。在高等教育领域,图书馆文献资源是开展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素材。而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早已从早期单纯的依赖纸质材料向纸质结合非纸质的多元化、多形式转变。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以后,非纸质文献资源无论是质与量均突飞猛进、与日俱增,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后起之秀、不容忽视。

一、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的主要形式

若按非纸质文献资源的应用方向概括而言,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可主要分为对使用者开放和一般不开放两个大类。前者显然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的主体。这一部分资源又可分为独立存在的非纸质文献和以附件形式存在的文献。

独立存在的非纸质文献主要是指内容完整、单独出版的文献资源,其组成往往是音频、视频或音视频结合的非文字文献资源。虽然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典藏和管理中独立存在的非纸质文献相对小众,然而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这一类型的非纸质文献种类和数量都在迅速增长,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大军中的新秀。

而以附件形式存在的非纸质文献资源一般都是纸质文献资源的附属,通常是纸质文献的增补部分,尤其是音乐类、曲艺类、体育类、影音类等文献往往需要附带相应的音像或图像内容,这是目前非纸质文献最常见、也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部分。随着时代发展,载体介质不断变化,早期以磁带为主的非纸质文献资源早已逐步为磁盘、光盘所取代。尤其是随着数据读取技术和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光盘已经成为当前多数非纸质文献的“标配”。

至于一般不对使用者开放的非纸质文献通常是指以数据库形式出现的资源。这类非纸质文献多见于备份文件,也就是图书馆在购入较大规模的文献类数据库时附带的备份数据。这些非纸质文献只用于图书馆的备份及管理,常见的介质是光盘类的附赠数据库文件等。

二、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典藏与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附带式流通,易报废,难典藏

所谓附带式流通,就是非纸质文献作为对应纸质文献的附带资源一并交予使用者应用,即读者在借阅纸质文献时就同时获得磁盘或光盘等附属文献资源。这种典藏与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管理较为方便,由于纸质和非纸质文献始终归于一处,无论收集整理还是借阅使用都能保持同步。然而,承载介质的特殊性、使用人不尽相同的使用习惯和方式方法等却又给非纸质文献典藏与管理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可谓“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对承载介质的损伤。

曾有统计显示,平均十人/次的使用就可能造成非纸质文献的污损或者毁坏。这些不当使用或是影响文献的完整性,或是干脆造成磁盘或者光盘的报废。显然,如此“短命”的流通不仅无法满足后续更多使用者的应用需求,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珍贵文献的损失。尤其是那些出版数量相对较少却又十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小众文献,一旦相关非纸质文献资源受损甚至彻底毁坏,则很有可能难以挽回。

(二)分离式流通,易脱节,难管理

正是由于附带式流通显而易见的缺陷,于是一些高校图书馆针对非纸质文献资源的典藏与管理采取了相反策略。即,将非纸质文献剥离,单独安排馆舍典藏、管理与流通。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使用惯性却又造成许多读者不习惯进行二度借阅,使得非纸质文献与其对应的纸质文献之间产生信息资源的脱节。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纸质文献的充分流通与使用,也在实际上降低了这些珍贵文献在知识或信息等方面的价值输出。况且,即便是采取分离式流通,许多磁盘或光盘依然存在遭受污损或损毁的风险,并不利于长久的典藏和保存。

(三)转录式流通,少标准,难共享

出于对附带式与分离式流通的既有问题考虑,时下已经出现了第三类非纸质文献资源的典藏与管理方式,那就是转录式流通。具体而言就是将原本保存于磁带、磁盘或光盘中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录,形成可用于网络化传播、流通与应用的数据文献、网络资源。只是,从现有模式看,被转录的非纸质文献资源不仅存在数量相对稀少的情况,而且具有比较明显的标准缺乏、不尽统一等问题。即,不同区域、专业、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在本馆非纸质文献转录、流通或典藏、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政,暂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致使文献共享程度不高,也给典藏与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典藏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统一标准,推进共建共享

信息时代大环境中,网络化、数据化发展早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稀有资源的非纸质文献同样需要赶上时代潮流,通过更為全面和优质的转录实现线上流通与应用。这不仅能够实现相对有限的文献资源的无限传播和价值输出,也是更好地开展典藏与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而在信息化模式构建中,标准化、统一化是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要实现资源的全网传统、顺畅流通,就需要统一标准,推进共建共享。

比如,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出台涉及非纸质文献资源转录的参考标准、目录数据、制式原则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可以先从行政管理办法试行着手,通过局地、逐步试点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再不断增加、修改与完善,之后可尝试进入相关单项法,通过补充立法等形式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只有在更高层面上形成了标准化的统一原则与规定,非纸质文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才能得以普及和推广。而惟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充分的信息化,才能规避碎片化发展、分散式管理必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才能使珍稀的非纸质文献资源实现规模化典藏与系统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这不仅是为当代人的知识学习提供便利,更是为了长远的人类社会智慧贮备创造条件。

(二)提升技術,持续扩容增效

实现非纸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转换固然能够极大地降耗、增效,然而这其中还存在一个不得不正视的客观问题,即,潜在的巨大存贮量消耗。以目前的技术实现一张DVD光盘的数据转录,即便压缩后也需要约500M的存贮空间。少量的转换或许可以为众多高校图书馆现有存贮设备承受,但随着越来越多非纸质文献的涌入,本地存贮设备的满额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提升技术,持续扩容增效刻不容缓。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云存贮正在成为网络存贮最为便捷且成本消耗相对较低的方式之一。

高校图书馆可以将非纸质文献资源进行分类,选择其中非敏感性、数量较大且传播频率较高的部分存入“云”上。一方面,这类资源消耗存贮空间容量不菲,而应用范围广、使用强度大,但只需要院校支付相对有限的流量使用费用,不至于给图书馆带来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为多数院校图书馆能够承受,故而选择云存贮进行典藏与管理可谓质优而价廉。另一方面,院校本地存贮设备有限的容量应当针对更具珍稀价值的敏感性文献加以典藏、保存和管理,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非纸质文献资源典藏与管理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的效益最大化。

(三)重视安全,培养专业人才

网络安全在信息社会中正在成为焦点与核心。同样,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实现数字化、线上化流通、典藏、应用离不开卓有成效的安全管理。这不仅需要院校、馆方重视安全生产,也需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建设一支既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又具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乃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这样一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实现“跨界”融合的应用人才团队不仅能够确保非纸质文献资源信息化典藏与管理的长治久安,而且能够助力高校图书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持续深入,高校图书馆非纸质文献资源必将与传统纸质成为不相伯仲的核心组成,甚至可能呈后来居上之势。因此,做好非纸质文献资源典藏与管理将是当下和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最为主要的任务之一。而从现有的典藏与管理模式看,加快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迫在眉睫。这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使用非纸质文献资源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了实现非纸质文献资源信息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构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与客观要求的典藏与管理格局乃是推动高校图书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的核心与焦点,也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蓓,窦天芳,张成昱,等.开发模式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01):87-91.

[2]时晓菊.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7,(15):3:49-50.

[3]张德申,秦红亮.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订阅号功能开发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9):66-68.

(作者简介:刘君瑞,本科,助理馆员,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图书典藏与流通。)

猜你喜欢
文献资源典藏高校图书馆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承德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