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晓倩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51)
下肢静脉曲张属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由静脉内压力升高及血管壁薄弱等因素引发,临床表现多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瘙痒及下肢色素沉着等,严重者可出现溃疡,若不及时诊治,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2]。目前针对此病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传统手术由于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等缺陷而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良好的睡眠作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基础条件,大多数患者由于自身的手术创口、术后疼痛等因素导致难以入眠,造成睡眠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3-4]。尤其中老年人群因心理和病理的改变,其术后更容易产生睡眠障碍[5]。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中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首夜睡眠质量影响,旨在为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供理论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麻醉科进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4~72.5岁,平均年龄(59.6±6.7)岁;病变位置:左下肢11例,右下肢13例,双下肢6;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1.5~73.5岁,平均年龄(59.9±6.9)岁;病变位置:左下肢10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8;均采用椎管内联合麻醉。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均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深静脉血栓等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使用镇静剂或安眠药等;睡眠呼吸暂停病史;精神障碍等。
1.4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禁止饮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ECG、HR、SP02、BP、PaO2、PaCO2,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氏液(5 mL/kg)。其中观察组均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0.3 μg/kg舒芬太尼、1.5 mg/kg丙泊酚以及0.15 mg/kg的苯磺酸顺阿曲库铵;3 min后置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手术过程中采用吸入2%~3%的七氟醚,以及丙泊酚静脉泵入的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待患者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喉罩,转运至麻醉复苏室观察,平稳后送回病房。对照组均采用椎管内联合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选取腰2~3或者腰3~4椎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有脑脊髓液回流即穿刺成功,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3 mL,并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 cm,根据手术时间及患者麻醉平面变化硬膜外追加1.5%利多卡因3~6 mL。若发生心动过缓则静脉注射0.2~0.5 mg阿托品,若发生高血压则静脉注射15 mg的乌拉地尔,若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可静脉注射6~12 mg麻黄碱。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呼吸、心律、血压平稳后送回病房。
1.5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夜SpO2、MAP、HR及BIS值;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2.1 2组患者术后首夜血流动力学与BIS值比较 2组患者术后首夜血流动力学与BIS值比较发现,2组患者首夜血流动力学与BIS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首夜睡眠质量比较 2组患者术后首夜睡眠质量比较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及可疑睡眠障碍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而无睡眠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患者术后首夜血流动力学与BIS值比较
表2 2组患者术后首夜睡眠质量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围性静脉疾病,据报道其发病率可高达15%,此病由多种病因引起,除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外,常见病因还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受压等[6]。早期的下肢静脉曲张一般无明显症状,因此往往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常会出现下肢水肿、色素沉着及溃疡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7]。目前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均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8]。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因素、躯体疾病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麻醉作为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是否影响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仍存在争议[9]。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及可疑睡眠障碍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而无睡眠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是全身麻醉能够缓解因异常情况导致的睡眠压力,同时丙泊酚能够补偿睡眠;而椎管内联合麻醉的患者术中保留意识,患者容易受到更大的心理刺激,术后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此外,患者手术过程中盆底、臀部及下肢肌肉完全松弛,容易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紧张焦虑[10-11]。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全麻药物短效且代谢快,患者苏醒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患者术后可更早的恢复进食,而椎管内麻醉患者受麻醉平面影响,交感神经抑制,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同时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常规导尿,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长,更易导致术后尿储留,而全麻患者术中无需常规导尿,且低浓度、低容量的麻醉药物让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快速恢复收缩功能,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12]。
综上所述,全麻及椎管联合麻醉都能够在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过程中安全有效的应用,其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睡眠质量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